APP下载

浅谈无锡历史街道与建筑的保护与开发

2013-07-14王乙添杨茂川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大众文艺 2013年15期
关键词:无锡街道建筑

王乙添 杨茂川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江苏 无锡 214122)

当下城市化进程飞速进行,社会高速发展着,在城市的开发与再开发建设过程中,人们逐渐意识到,很多历史文化遗存,一旦被破坏了,就无法再恢复了。所以,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各个种类的历史文化遗存中,历史建筑的保护是首当其冲的,它们是城市历史的见证者和记忆,同时也是一种不同再生的城市建设发展资源,它能塑造出城市自身独有的特色。所以对于它的保护是城市永续发展的需要,是人类生存下去的心理需求,以及社会、经济和环境整体和谐发展的必要前提。所以只有通过这些成熟而有效的保护手段将历史建筑保护好,才能使得我们的城市建设得更美好。

一、历史街道建筑保护的重要性及场所精神理论

1.历史街道与建筑:具有一定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反应城市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建(构)筑物。历史建筑主要包括军事建筑、宫殿、宗教或祭祀和园林建筑等。

2.保护:这里所提到的保护是指对于历史文物的保护,它是指对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的历史遗留物采取的一系列防止其受到损害的措施这个过程。

3.开发:学开发是指对潜在的资源,以一定的物质和技术为条件,通过特定的程序方法,使其产生一定程度的社会效能的人的行为。

4.场所精神理论:场所最初是指人们生活的城市空间, 由特定地点与特定的环境组成。特定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 同特定的人造环境构成了场所的独特性, 这种独特性赋予场所一种总体的特征和气氛, 具体体现在场所使用者的活动方式上。场所因此与物理意义上的空间和自然环境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是人们通过与环境的反复作用和复杂联系之后, 在记忆与情感中形成的概念, 这便是场所的精神特征。场所精神类似于我们生命的灵魂, 它使灵与肉建立起了一种良好的、符合生命秩序与物质世界秩序的有机关系。对于环境中的人来说,场所精神使其获得认同感与存在感, 这种认同感与存在感是深深地根植于复杂而神秘的人性之中, 因而场所精神直接与人类的心理结构、意识形态、人格结构相关联。

二、无锡相关街道、建筑的保护与开发现状

无锡市无锡市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平原腹地,北临长江,南濒太湖,东与苏州接壤,西与常州交界。无锡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也是一座现代化工业城市,号称“小上海”。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又是一座享誉国内外的旅游城市。无锡地处太湖北端,是江南蒙蒙烟雨,孕育出的一颗璀璨的太湖明珠。其商业中心处于崇安区的崇安寺,其次无锡较为有特色的历史街道——清明桥历史文化街区对无锡来说,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1.无锡重要的历史街道与建筑

(1)崇安寺

无锡崇安寺街区历史上曾是无锡市繁华的传统商业和文化活动中心,包括崇安寺、洞虚宫和城中公园,是集传统特色、专业商店、民俗文化、宗教活动和游玩休憩于一体的古老商业与文化街区。崇安寺是一座佛教寺院,院内曾是特色小吃、摊贩、游艺、杂耍的热闹场所;洞虚宫是与之紧邻的道观,其中的玉皇殿、三清殿(辛亥革命后改建为图书馆)、雷尊殿、火神殿的布局基本保留下来,著名音乐家阿炳就居住在雷尊殿偏房;城中公园原名“锡金公园”,是国内第一个免费对市民开放的公家花园;此外,街区内还有王羲之洗砚池、秦起烈士纪念碑、白水荡(原春申君离宫)等较为有名且具有一定特色的历史遗存。崇安寺街区地处古城中心部位,西起中山路,东至圆通路,北靠县前街,南临人民路,总用地16.8公顷,(以道路红线为界),内辖崇安寺、洞虚宫、城中公园和盛巷民宅四大片区。从位置分布看,城中公园处于街区中央,崇安寺、洞虚宫、盛巷民宅及白水荡小学,胜利门中学环绕周围,再外圈则是大型商业办公楼沿城市道路布置,整个街区呈同心环状架构。

(2)清明桥历史文化街区

清明桥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无锡老城南门外古运河与伯渎港交汇处,一古运河为中轴,清明桥为中心,北起跨塘桥,南到南水仙庙,东起王元吉锅厂旧址,西到定胜河沿线,占地0.44平方公里,核心保护区面积18.78公顷。至今保持着路和并行的双棋盘城市格局,保留着小桥流水人家以及幽深古巷的江南水城特色,存有历史建筑上百处以及九座古桥梁等。

清明桥历史文化街区是古运河水乡传统风貌的精华地段,是吴文化与大运河发展史的重要环节,是富庶江南漕运重地的见证,是谱写无锡民族工商业发展的重要篇章,是江南砖瓦窑群的研究基地。

2.当前开发现状

无锡对古街道与古建筑的开发利用和大部分城市一样,采取历史街道建筑与商业相结合。

(1)崇安寺

无锡政府对于崇安寺的规划,继承了崇安寺在历史上的经济中心,商业重地的作用,成为无锡的购物中心,商业步行区。在我第一次游览崇安寺的时候,被里面琳琅满目的店面吸引在游玩一天结束回程的路上,我才思考崇安寺的寺庙在哪里,除了崇安寺一期的一些外形仿古的建筑,这里已经完全商业化,现代化了。后来的崇安寺二期更是如此,建筑以简洁的几何体作为主要元素,很容易让第一次来的游客认为这个名字只是个噱头罢了,很难让人联想到这曾是一个历史街区。

后来,通过再一次去崇安寺,以及与无锡当地的同学交流才得知这一块为崇安寺遗址,寺庙建筑本身已经没有了,只有在地下有一些,尽管游客们可能会经过,但是绝对不会注意到;其次就是在地面上的一些古井与故居设为景点,也因为不显眼,所以易被忽略。

这样的现状引发了我的思考,在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飞速的今天,商业繁荣,利益最大化是我们的追求,但是在追求利益与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要注重对历史文化与历史文物的保护,继承与发展,而不能取而代之,因为只有我们自己的文化才是一个民族的精神食粮,是一个民族延续的精神纽带。

(2)清明桥历史文化街区

它是无锡另外一处人流量很多,保存较为完整的历史建筑群与历史街区。在这一篇文章中,我想主要详细说明的是这一文化街区的南长街段。

首次游南长街是在白天,当时被南长街的古风古韵所感染,南长街的小店铺的外部装饰风格也都与整个历史街道的风格较为吻合,没有十分强烈的违和感,有些店的内部装修也延续外部装修风格,自然古朴。顺着街道继续往前参观,就会依次看到中国丝业博物馆,王元吉锅厂旧址,民窑旧址等一些参观景点,博物馆等一些景点,商业店铺与历史街道结合的较为合理,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也吸引了很多摄影爱好者,整个历史街区仿佛又恢复到原来的那样,繁华热闹。

但是第二次去南长街,却更加让我印象深刻。第二次游览,我选择的晚上,想去欣赏在河边的夜景,但是在一进街道的时候,就看到夜晚街道两旁的一些小酒吧都开始营业了,在路边放置的一些桌椅大部分都不够用,在有球赛的晚上,街道上更是拥堵不堪,十分的嘈杂,让人根本没有心情去欣赏江南古镇的景色,酒吧虽然大多都是清吧,但是还是过于喧闹与现代,与江南古街道的氛围格格不入,让想去欣赏古街夜色的游客倍感尴尬。

无锡这两处的历史街区与建筑的保护与开发,虽然有可取之处,但是对一些历史文物与街道还是有破坏的地方,以及继承不足的地方。

三、“他山之石”——成功案例的分析与探讨

1.案例背景

南宋御街曾经是杭州最为繁华热一条街道,但是后期就衰落破败,原来繁华的街道如今成为一个萧条的,就剩下一些卖便宜货的商店的,墙上的灰一块儿一块儿的,街上的人稀稀拉拉,晚上只有几个像鬼火一样的路灯的街道。这成了杭州人的一块心病。

2007年,杭州市政府找到了设计师王澍,希望他可以主持中山路南宋御街历史街区的改造与维护。王澍突出了许多较为苛刻的条件与要求,杭州市政府出乎意料的答应了。

2.王澍的设计理念

王澍对于历史街道与建筑的维护开发,一直秉承这一个观点就是“历史是具有连续性的”,他认为我们面对的不是一个建筑,一个街道,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城市,所以对它们的保护与开发要以一个城市的角度去进行梳理,盲目的保护与开发,其实是对历史街道与建筑的一种破坏,现在中国很多地方都在打着保护的名义做设计,这是一种破坏性保护。

3.方案分析

在这次改造中,对十五奎巷到高士坊巷沿街建筑、解放路到清泰街东侧沿街的屋顶进行翻修,三层以下(包括三层)的木结构建筑都保持坡度屋顶,并采用小青瓦铺设,同时保留屋顶上的老虎窗,再现江南民居特色。墙面色彩以黑白灰为主色系,同时用现代明快的色彩辅助。传统建筑中的门窗采用实木门窗,恢复传统样式。底层商铺采用排门形式,结合店招,形成连贯统一的底层沿街面。现代建筑门窗采用金属材质,但必须是亚光的,并选择黑色、深灰色或深栗色,与建筑整体材料和颜色相匹配。中国现在许多所谓的对历史街道建筑的保护与开发,只是给那些街道披了一层皮,并没有深入的思考,来进行保护,但是南宋御街却做了深入的纵向街道。

无锡崇安寺的古井以及地下的遗址都被游客,消费者们忽略了,而在王澍改造南宋御街的时候,有着这样的一个故事:中山南路112号被烧毁的居民宅基地里,考古部门挖出了南宋、元、明、清及民国等不同历史时期的道路遗迹,有人就提出直接再在上面铺上新的道路,但是王澍却没有同意,他保留了那一块遗址,并且围绕这一块遗址,做了一个陈列馆,供游人参观宋朝时最原始的御街街道。在这一点上,无锡一些历史街区做的就显得马虎了。

四、保护与开发的原则及方法

1.历史街道建筑保护与开发的原则

在保护和利用的过程中必须秉承三大原则——原真性原则;完整性原则;永续性原则。

原真性原则:即真实性原则,保护文物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真实地传递历史的信息。所以保护文物的第一个基本点就是保护真实性。是国际公认的文化遗产评估,保护和监控的基本因素。

完整性原则:完整性主要是指风貌的完整性,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其中各个要素在相辅相成的循环链中生存与发展的,如果规划过程中没有遵循完整性的原则,就会使系统链发生断裂,构成要素就会失去原貌,文物也会失去其价值。

永续性原则:永续性简单解释就是永久性与持续性,在开发的过程中,如果以破坏历史街道建筑为代价来进行开发,就会破坏历史街道建筑的本身,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做法得不偿失。所以永续性原则在三个原则中也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2.对历史街道建筑保护与开发的方法总结

(1)保持原有用途是最有利于文物建筑保护的利用方式。既节省了对于历史建筑资源利用的开发经费,也能使得历史建筑的保护更完整。不光只是保护了建筑的外观形式,也保护了其内部运行模式等内涵。

(2)改变原有用途是现在最普遍的保护与利用方式。这样既保护了历史建筑,同时又能通过产业调整,从而使文物建筑焕发出新的活力。尤其是其中改变为旅游、公园、创新产业等功能的模式,在为公众提供了更多的优质公共活动空间的同时,也城市的产业更新提供了空间,还能充分体现城市的自身特色。

(3)留作城市的景观标志,是一种冻结式的保护方式,基本没有太大的经济效益。只有在一些较特殊的建筑情况下,才适合使用这种方式。

因地制宜,无锡的历史街区以及建筑的保护,应该在最终保护历史的前提下,进行进一步的开发,比如南长街的清吧,毫无疑问,他可以带来经济效益,但是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以及历史建筑的保护有害而无益,

其次就是一个城市对历史街道与建筑的保护,改造与开发,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只是对建筑外观的一般改造,需要联系这个城市所特有的元素与文化,一个繁华的街区,从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一个城市的形象与文化,中国现在许多城市在对历史街区与建筑的改造之后,让人发现全都大相径庭,没有多大的差别,这就是对文化的破坏性保护。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遵循一个城市的历史,传统与文化,对历史街区进行深度的,纵向的改造。应该是不同于别的城市的,有自己文化底蕴的,属于自己的街区建筑。我们要尽可能地让这些历史街道与建筑在得到保护与继承的基础上既可以满足人们的商业需求,也可以成为这座城市自己的历史文化标签。

[1]吴志强,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陆地 . 建筑的生与死: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研究 [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3]杨鸿勋 .历史城市和历史建筑保护国际学术论坛会论文集 [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 社.2006

[4]杨茂川.运用历史印记营造建筑的场所精神[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

猜你喜欢

无锡街道建筑
吴子岳:让产品从无锡制造变成无锡设计
无锡一棉
喜茶无锡南长街灵感特色店
热闹的街道
街道生活
由2016年无锡中考17题说起
风居住的街道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街道等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