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信息技术 促进自主探究
2013-07-13陈素霞
陈素霞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具有信息呈现多媒体、信息流通多渠道、信息反馈多样化等特点,有利于改变传统的粉笔加黑板加一张嘴、信息单一的呈现和流通形式,在创设教学情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实行个性化的教学、促进新课程改革等方面具有无以比拟的优越性。
一、巧用信息技术,创境引情——激发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电教媒体以其直观、鲜明的声、色、形手段,使教学情境变得生动、形象、具体,不但听得见,看得着,而且能使学生入情入境感同身受。这样,就从不同方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活动,使他们对教学内容增加了兴趣,思维变得更敏捷,更活跃,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如: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图形的旋转》一课时,教师设计了欣赏图案之美(数学万化筒)的环节:电脑展示一个基本的图形(椭圆、三角形等),通过输入不同的度数、旋转的次数、选择不同的旋转点,最后形成美丽的图案,而且图案的奇妙变化在刹那间展示在学生的眼前。
……
在上述的过程中,利用媒体创设的情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在电脑上利用交互课件操作,将答案输入到电脑中,使解答的过程动态化,带给学生强有力的视觉、思维冲击,时刻激发学生迫切想欣赏图案之美,在图案变化的过程中有猜测、有想象、有验证、有兴奋,更让学生认识到图形旋转的三要素的重要性。这里多媒体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求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实现人机互动,改变学习方式,使学生能明其义、懂其理,最终完成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欣赏数学的美妙,从而更加热爱数学,热爱数学的学习。但要注意,信息技术的使用应适度,不能过“花”或过“悬”,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适得其反。
二、巧用信息技术,展现过程——启迪思维
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强调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小学生,其思维发展的特点是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而这种抽象逻辑思维还带有很强的具体形象性。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再设计,对发展学生的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能形象逼真地再现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和探究知识的学习过程、思维过程,把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能激发新异感,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途径去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诱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促使他们逻辑思维能力得以发展。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确定位置(一)》时,探索完用数对确定学生在班级的位置后,研究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时,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将前面研究相关学生的座位表呈现出来,将学生一个一个换成小圆点,再画出横线和竖线(相当于方格图里的横轴与纵轴),最后标出第几列第几行,这样一个方格图就形成了。教师然后边演示课件边用语言加以描述,这样通过课件,将直观形象的班级座位表通过课件一步一步的演变成抽象的方格图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将能明白其实方格图与座位表是有联系的:数对前一个数表示第几组,在方格图上看就是横线上的数,后面一个数表示第几个也就是纵线上的数。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只要先看横线上的数,然后再看纵线上的数。简简单单的一个动画,将方格图的形成过程展现出来,启迪学生的思维,沟通抽象与直观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认识方格图的来源,学习在方格图中用“数对”表示位置。
可见信息技术的整合运用,将某些抽象知识的形成过程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的思考有了直观的支撑,这样思维得到发展,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省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巧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突破难点
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教与学充满了生机,使学生学得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逐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下册《平移和旋转》时,在研究一个小房子平移的距离时,教师先让每个学生自己通过想一想、数一数、移一移之后,当学生出现:认为平移的距离就是数中间空格的距离时,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了一个画面:把学生所说的点变成红色,再按学生说的通过动态的演示让学生观察,学生一目了然发现数中间空格的距离是不正确的。
该片断教学中,方格中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师先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的机会,当学生出现模糊认识时,适时结合多媒体课件随机移动小房子的每一个特征点,在多次数小房子任意一点的平移结果后,学生感悟出平移的本质——一个图形平移了几格,只要在这个图形上找到一个点(或是一条线),看这个点(这条线)平移了几格,它所在的图形就平移了几格。借助形象生动的“动”,将看似静止的数学知识活动起来,化静为动,突出教学重点,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产生更为直观,更为生动地视觉效应,使学生对平移的本质获得正确、清晰的认识,又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形成解决如何平移这一问题的策略。
(责任编辑:陈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