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2013-07-13朱秀凤
朱秀凤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要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而区域活动正是利用走廊、墙壁、门厅等场地,提供、投放相应的设施和材料,作为集中学习的延伸并丰富教育活动。不同材料蕴涵着不同的教育功能,不同的材料会萌发幼儿不同的游戏行为和思维创造,科学地投放区域材料,发挥其最大的教育价值,是开展区域活动重要的物质基础。该怎样科学合理地投放区域活动材料,利用和挖掘材料的教育价值呢?经过我园一年来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现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一、材料的投放要具有有趣性、渐变性
1.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要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幼儿的学习来源于兴趣,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材料的有趣性,能使幼儿产生动手、动脑、操作的欲望,从而有主动探究的动力。在日常活动的观察中,我发现幼儿对套的、投的、转的、投骰子的较感兴趣,对数学区里的数的、拼的、贴的沸点并不高,经过一番探索,我决定把数的、拼的、贴的的材料改装成套的、投的、转的、投骰子的材料。如:中班巩固数数,幼儿对看数字数花片、数积木、数木棍不感兴趣了,我便改为“长颈鹿套圈”、“袋鼠投篮”等;大班加减计算,拼鸡蛋、拼花瓣、拼昆虫不感兴趣了,我便改为“智力转盘”、“投骰子开火车”等,材料的有趣性让幼儿的兴趣倍增。一遍又一遍地套套、转转、投投,不厌其烦,直到心理满足为止,实践告诉我们:越是年龄小,越要重视幼儿的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让幼儿置身于一定的情景中,感受游戏的滋味,会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2.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要考虑材料的动态。幼儿对材料的兴趣往往只能维持几天,刚开始他们会对材料充满好奇、爱不释手,但如果材料一成不变,没过几天他们就漠不关心、喜新厌旧了。所以需要增添新的材料,才有利于幼儿的探索、发现和提高,使幼儿的游戏内容更趋丰富,以促进游戏主题纵向、横向的发展。如何使静态的材料呈现动态呢?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个是逐步增加:即当原有材料的目标基本达成后,我们不是将原有的材料全部更换,而是采用添加的方法,递进或拓展游戏的内容和目标。比如:在美工区“美丽的手帕”活动中,我先提供彩笔、绘画纸,让幼儿用排序的方法设计手帕的图案,过段时间,我又提供地瓜、马铃薯、萝卜等制成各种印章,指导幼儿蘸着颜料,继续有创意地印制图案设计美丽的手帕;再过段时间,幼儿的兴趣稍在减退时,我又提供沙网、牙刷、颜料、纸等让幼儿用喷刷的方法设计手帕,有了选择和挑战,幼儿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使活动得到升华。游戏方式的丰富会使原有的材料更加活化,孩子的探究也不断深入。
二、材料的投放要具有目的性、层次性
1.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幼儿提供各式的材料。区域活动是课程内容的预习、巩固以及延伸,集体活动之前投放有关的材料,是让幼儿操作感知,丰富积累直接经验,提高学习能力,同时可以成为老师了解幼儿已有知识经验掌握的窗口。而集体活动之后投放有关的材料,让幼儿在操作和练习中,将集体活动中的知识得以巩固、延伸,而对于那些达不到目标的幼儿,更是一个让他们弥补获取知识的良好机会。
2.材料的投放要突出层次性。大家都知道不同的孩子,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他们之间也存在着能力发展上的各种差异。因此在投放材料时,我们不能“一刀切”,既要考虑会的幼儿,还要兼顾到能力比较弱的幼儿。所以我根据本班幼儿的能力差异,为他们提供多层次的活动材料,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要求,并在幼儿活动时,给予他们必要的提示和引导,使幼儿在选择材料进行操作摆弄时,能够按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用自己的方法,较快地进入探索,向目标迈进。如:生活区投放——花生。对于能力较弱的孩子,请他们将花生舀进小碗中,要求相对较低;对于能力较强的孩子,要求将花生舀进瓶中,难度又有所提高,对于能力更强的孩子,要求将花生用筷子夹入碗中,或再增加难度可以用筷子将花生夹入瓶中。这样针对孩子的“个性”和“共性”投放有层次的材料,让每个孩子都能操作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在活动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材料的投放要具有可操作性、适用性
孩子是在对材料操作、摆弄的过程中积累知识的,是在与材料的“对话”中获得发展的。活动区的教育价值隐含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中。因此我们在投放材料时,要注意材料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
1.投放材料时要注意便于幼儿操作,便于幼儿自主开展探索活动。过于追求外形、颜色的逼真,做的非常精致、漂亮、昂贵,操作时幼儿怕把材料弄坏,不敢放开手脚缩手缩脚,影响了幼儿的积极性,幼儿操作探索的机会就大打折扣了。所以在收集材料时,可充分发动家长和幼儿齐动手,收集废旧物品及半成品材料,如:各类包装盒、纸箱、一次性纸杯、餐盒、饮料罐、碗筷、扣子、毛线团、瓶盖等等,只要稍加改进或重新组合,就能制作出各种各样的、耐用的、幼儿喜欢的活动材料。
2.教师投放材料时要注意材料的适宜性。教师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已有的生活经验、活动兴趣与能力提供材料。而且,随着幼儿活动内容的丰富,活动能力的提高,教师要随时了解材料的使用情况,观察所提供的材料是否适用,还需要提供什么新材料等,以便及时作出调整。如幼儿刚开始玩娃娃家游戏时,只提供一些娃娃家日常生活的材料,后来发现幼儿想为娃娃过生日,对洗衣服也很感兴趣,于是就及时地投放了“生日蛋糕、照相机、肥皂、衣架、水龙头等”,满足了幼儿游戏的需要。
(责任编辑:林文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