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岗位练兵成效彰显教学素养魅力
2013-07-13徐国裕
徐国裕
为检阅我省中小学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成效,我省举行了第二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笔者应邀担任了小学数学科的评委,亲历了“片段教学”和“单元试卷设计”两个项目的评审过程,领略了20位参赛教师的教育思想、专业素养,感受了他们的教学艺术与魅力。现就参赛选手在片段教学和单元试卷设计两个项目中的表现,结合笔者长期进行教师教学技能研训的实践,谈个人的一些拙见。
一、“片段教学”现场观摩印象
本届大赛小学数学科片段教学选定的内容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本五年级上册《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的新授部分,具体是:
观察并计算,下面每组中的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
0.6×3.9○3.9×0.6
(0.3×2.5)×0.4○0.3×(2.5×0.4)
2.8×1.7+7.2×1.7○(2.8+7.2)×1.7
从上面的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6.3×2.5×4 1.8×2.4+2.6×1.8 3.5×101
组织者选择我省各地都没有使用的教材版本,能更公平地衡量参赛选手对教材的解读与处理能力、教学内容的确定与构建能力,使比赛更加公平、公正。参赛选手毕竟是各地市选拔出来的高手,面对生疏的教材,他们仍然能够做出恰当的处理,显示出较强的教材驾驭能力,展现了高超的教学技艺。
1.教学预设科学合理
教学预设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和前提。虚境式片段教学是以异态反映常态,它同样需要教师正确解读、处理教材,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预测学情,在全面把握课时目标的基础上,定准片段教学目标,合理确定教学内容,科学安排教学程序、恰当选择教学方法与策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纵观选手片段教学的展示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他们都具有很强的教学预设能力。例如,所有选手都能把教学目标确定为:使学生理解、体会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能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经验,从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引入,或先让学生口算两组相关的算式,再观察比较、发现规律,进行类推。
2.重点突出结构紧凑
片段教学是课堂教学“折子戏”的精彩绽放,它必须在短时内集中精力解决好教学中的重点问题,对于教学重点的把握要以整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本,使各项教学活动服务、服从于整节课的教学重点。所以,要求教师实施教学时结构要紧凑,做到环环紧扣,前后衔接,转折自然,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在简短的教学引入后,要尽快以主要学习任务为中心组织开展层次清晰、重点突出的教学,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通常为15分钟)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展示精彩的教学艺术。本次片段教学展示中,大多数选手都能在1-2分钟的简短时间内复习整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紧接着出示教材中的三个例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计算、比较、讨论,初步发现规律,再让学生列举类似的例子加以验证,得出“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的结论,本环节大多用时7分钟左右。接着再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运用定律尝试简算教材中的三道小数乘法,最后进行评价总结,归纳提升。这样的教学实施,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楚、逻辑性强、自然流畅,达成效果良好,反映出参赛者高超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3.追求真实课堂效果
虚境式片段教学没有学生、教学媒体、实物等常规课堂里的“存在物”,如何化虚为实、化静为动,营造生动活泼的真实课堂教学氛围,打动听者的心,获得较高的评价,是每位教师都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所以,追求真实课堂效果成为片段教学实施策略的核心问题之一。纵观整个比赛过程,选手们大都能借助课堂教学艺术,通过学习任务的提出,虚拟的学生应答、学习反馈,运用教师的评价语言、体态语言,使用话语转换、创设“情境”等虚实结合的方式,增加教学的现场感,让听者如入真实的课堂情境。例如,教师提出学习任务后,能稍微停顿间歇,再提问学生,让人感觉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在等待学生信息反馈,显示师生间的交往互动;教师提问学生时,会有意识地说:“后排那位小手举得高高的男生。”显现课堂的空间感,让人感觉学生的存在。又如,一位教师在口算引入时,展示了下面的一个小片段:
师:请同学们口算下面的题目,8×12=?,12×8=?。
师:根据8×12与12×8的得数相等,你能说出一个运算定律吗?
生(教师模拟学生语气):我知道,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是乘法交换律。
……
师:(板书12×76后,稍停片刻)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确实有难度,算不出来没关系,老师在后面再添一个算式。
师:(在12×76后接着板书“+24×12”)现在怎么样?还有困难吗?结果是多少?
师:哦,结果是1200,又快又准!你是用什么方法这么快就算出这道三步计算题的得数呢?
上述片段教学,学生的回答教师通过模拟扮演或转述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听者清晰地听出“学生”的应答内容,使虚境教学变得像常态课堂。特别是教师出示12×76后故意稍作停顿,让人感觉到的是学生在思考与心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确实有难度,算不出来没关系,老师在后面再添一个算式。”让听者感觉到是师生在对话、交往,仿佛进入真实的课堂情境;“又快又准!”适时、恰当的评价语再现了学生学习活动的情景,增强了教学的现场感。
4.彰显个人素养魅力
为了脱颖而出,获得好成绩,每位选手都尽力展示自身最优秀的一面,他们都做到衣着得体大方,体态自然亲和,语言恰如其分且生动富有情趣;板书伴随教学活动的展开适时、自然地穿插,与知识发展脉络融为一体,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呈现学习思路。部分教师还有意预设动态生成的问题情境,或“美丽的错误”作为教学资源,展现教师的调控能力。例如,一位教师在简算1.8×2.4+2.6×1.8时,有意写成1.8×(2.4+2.6)=1.8×4=7.2,待课末梳理、总结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简算小数乘法要“一看、二想、三算、四查”时,指着板书说:“你看,老师有时也会犯错的,把2.4+2.6=5算成等于4,算完要是不检查,这道题就错了,那多可惜啊!”精心创设如此“意外但合理”的生成性资源,使课堂更富有灵气,避免片段教学的单调乏味,也展现课堂随机应变的调控能力,彰显教师的教学智慧,它往往成为片段教学的亮点。
当然,本次片段教学比赛也反映出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不必要的情境创设影响核心内容的凸显。如,个别教师为了践行新课程理念,迎合教学方式,体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导入新课时,创设了超市购物等生活情境,让学生从情境中找信息,提问题,列算式,再计算,结果是冗长、无谓的活动挤占了太多的时间,造成给力点分散,影响了主要学习任务的教学和核心教学内容的凸显。
二是详略不当节奏把握不准。虚境式片段教学是教师对特殊的“学生”(领导、其他教师或评委)唱“独角戏”,教学过程中可以省略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交流、练习等活动(但在教师提问或提出下一个学习任务前要稍微停顿,让听者明白师生谁在活动,也能增强真实感),所以,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节奏,做到详略得当,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但是,个别教师提出的问题面面俱到,导致教学过程中重点不突出,或观察、计算环节停留时间过长,后面运用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算草草了事,甚至没能做必要的总结提升;也有个别教师素养不错,讲得挺出彩的,但过于简洁,规定的教学内容10分钟多一点就结束,看到还有四、五分钟的时间,就把课堂练习部分一并讲完,结果超越了规定的片段教学内容,影响了比赛成绩。
二、“单元试卷设计”阅后感言
本届教学技能大赛调整了部分比赛项目,小学数学新增“试卷设计”项目,要求根据提供的素材在电脑上现场完成一份单元试卷设计,并附设计说明。本次试卷设计选定的背景素材是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四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两位数》,纵观20位选手的现场试卷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1.注意利用教材中的习题资源。试卷设计规定90分钟内完成,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都由选手现场原创试题是不现实的,因此,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习题资源,直接选用教材习题或对教材习题适当改编,应该是试题来源的重要渠道,并且教材中的习题有对话、图画、图片等不同形式,通过电脑复制、粘贴、修改,用好它们能使试题形式丰富多彩,试卷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提高问题的直观性和卷面的观赏性。
2.关注素材的现实性和应用性。大部分选手在试题素材的选择上,能尽可能挖掘学生身边的数学信息,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特征与地方特色的内容作为试题素材。这样,将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检测置放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变“考试”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现数学知识的应用性。例如,一位老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福建教育学院门口摆放着两排鲜花,每排16盆。如果每盆18元,购买这些鲜花需要多少钱?”该师根据当时的现场情境,捕捉到了有价值的数学信息编制成试题,增加了试题的现实性。
3.注重解题的过程性与思考性。修订课标指出:“学业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选手们设计的试题,能较好地关注学生解题过程、思维过程的考查,编制的试题除了突出计算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还能让学生通过叙述算理、表述数量关系分析的过程等方式,呈现学生的解题思考过程,体现解题的过程性。同时,部分老师还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少量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思考问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
4.试题形式多样版面活泼。修订课标指出:“学业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本次试卷设计,每位选手都注意改变传统“标准件”式的试题问题结构和呈现方式,力求试题形式多样,有填空题、计算题、选择题、判断题、应用题等,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些信息多余、问题开放、答案不唯一的数学问题。同时,版面设计科学合理,图文并茂,有的教师还在试卷开头、末尾设计了简洁的提示语、寄语,例如,在试卷末尾用卡通提示:“祝贺你顺利答完试题!再认真检查一遍,你会更棒的!”这种富有亲和力的话语,令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减轻考试的心理压力,给原本严肃枯燥、抽象严谨的数学注入文化色彩,把原本单调的试卷与考试变成学生与试题富有情趣的对话。
本次全省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除了片段教学、试卷设计外,还有评课和教学设计两个项目。评课比赛是选手观看一节《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录像课后,从教学设计、教学效果、教师基本功三方面以口述方式(10分钟)进行教学评析。教学设计的指定内容与片段教学相同,但是一课时完整课。选手撰写的教学设计稿必须按照组委会统一的“参考格式”,分教学目标及分析依据、学生和教材内容分析、教学重难点确定与分析、教学过程设计(包括师生活动、时间分配、作业设计及设计意图等)四个部分。从拜读的几份教学设计稿看,选手们拟定的教学目标都明确、恰当、科学、适用,可操作性,能较好地体现修订课标的新理念,如,一位教师制定了“积累观察思考、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经验”的基本经验目标。学生和教材内容分析、教学重难点确定与分析都较准确,体现了选手估测学情、解读教材的较高专业素养。教学过程设计普遍合理,教学内容安排科学,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条理清楚,重难点突出;能根据教学内容,选用观察比较、启发讲解、列举验证等教学策略,能正确处理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练习与作业设计富有层次性、针对性、多样性,能为教学目标服务;设计意图简洁明了,又能较好地阐述设计理念与意图;板书设计科学、合理,能起到“微型教案”的作用,如,有位教师将学习步骤与方法随同教学进程逐步板书为:观察思考→对比分析→举例验证→归纳概括→灵活应用。当然,从几份教学设计稿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个别教师出现了不该出现的科学性、常识性错误。
例如,有位教师设计了如右面的情境图(食盐),买3千克
盐用多少钱?列式为:3×2.5×0.4(正确算式应该是2.5÷0.4×3);有一道题描述的福州到北京的铁路长大约是“698千米”,这与两地实际距离相差甚远。这些多少反映出选手存在知识缺陷的问题。
教师教学技能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能力,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它是需要长期的磨练与积累。开展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以赛促练,通过层层比赛检阅基层学校教师岗位练兵成效,能有效促进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