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分化式教学设计
2013-07-13黄娉婷
黄娉婷
实施普及义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社会整体成员的素质,相对选拔教育而言,义务教育更关心学生的个别差异。它倡导顺应学生的特性,加以适当的引导,使人人都有机会发挥潜质,取得理想的学习成果。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主要包括学习准备、兴趣爱好、智力水平和学习风格等方面的差异。我们在常规课堂中可以从这四个方面出发,进行分化式教学设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所谓分化式教学设计,就是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多样化的、有层次性的、可供选择的学习材料、学习任务或学习活动等,为各类学生的学习提供不同的帮助,促进学生在差异中成长。
一、依据学生学习准备的差异进行分化
学生学习准备的差异,具体表现在每个学生的已有知识技能和理解水平的不同。也就是说,在学习新的课程内容时,少数学生缺乏学习新内容所需要的前提性知识,多数学生具备这种前提性知识,另外,还有少数学生已掌握了将要学习的部分新内容。针对这种差异,我们一般可以采用两种方法加以应对。一是通过新课前的补习教学,使少数学生获得学习新内容所必需的前提性知识;二是采用“课程压缩”的办法,让已掌握了部分新课内容的少数学生,用较少的时间学完规定的内容,然后把省下来的时间用来进行相关的拓展性学习。
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为帮助少数学生获得学习新内容所必需的前提性知识,我们可以在课前组织他们复习有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并引导他们将一个平行四边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帮助他们建立可以将图形进行转化的观念,这样就从知识与策略两个方面为他们获得新知提供了“先行组织者”。
对于少数已掌握了部分新课内容的学生,当他们通过动手操作,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特殊情况是长方形),进而发现两种图形之间的关系,并利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相应的学习任务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相关的拓展性学习:只给出一个三角形,你能想办法推导出它的面积计算方法吗?相信这些同学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图,从三角形斜边的中点出发,或者既从三角形的高出发又从斜边的中点出发,都可以将三角形转化为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进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这些学生不仅主动完成了对新知的建构,初步掌握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而且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从而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介于“两端”之间的中间学生,由于绝大多数常规的课堂教学都是以这类学生为假想对象来设计的。因此,针对这类学生的教学,通常只要求我们遵循一般的学习理论,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就行了。
二、依据学生兴趣爱好的差异进行分化
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存在着差异,在学习活动中允许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围绕共同的学习主题,选择与之相关的某个方面进行研究,可以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明确学习主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后,可以让选择相同学习任务的学生结成临时小组进行研究,并在完成任务后回到原始小组,交流各自的学习成果,从而获得对学习主题的完整认知。
如《纸团的警示》数学实践活动课,课伊始,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本校同学一天中丢弃纸团的情况统计表(课前由学生分组调查完成),提出数学问题。结果学生提出了不少有代表性的问题:⑴本校同学一天中共丢弃多少个纸团?⑵全校平均每个同学每天丢弃多少个纸团?⑶全校一天中丢弃的纸团展开叠放在一起有多厚?⑷全校一天中丢弃的纸团展开将覆盖多大面积?对于前两个问题,学生借助计算器很快得出了全校同学一天中共丢弃纸团2560个,平均每个同学每天丢弃纸团约3个。对于后两个问题,由于不能一下子得出结果,教师鼓励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一个问题结成临时小组进行研究。为保证活动的有效性,教师为不同学习小组分别设计了活动要求。针对第⑶个问题,教师提出了三个活动要求:①请小组成员共同想办法测量出一张纸的厚度,再计算出本校学生一天中丢弃的纸团展开叠放在一起有多厚?②以本校平均每个同学每天丢弃的纸团个数为标准,分别算出全市5.4万名学生、全省640万名学生和全国2.2亿名学生一天中丢弃的纸团展开叠放在一起有多厚?③请联系实际对全国学生一天中丢弃的纸团的厚度展开合理想像。针对第⑷个问题,教师也提出了三个活动要求:①请小组成员共同想办法计算出每个纸团展开后覆盖多大面积?②算一算本校学生一天中丢弃的纸团展开后覆盖多大面积?③我校占地约20000平方米,照这样计算多长时间我们的校园就会被纸团所覆盖。由于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每个学生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他们有的测量,有的计算,有的记录,不时地商量着、讨论着,偶而发出惊叹声。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回到原始小组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后,教师及时组织了全班交流。通过对小小纸团的一系列活动,学生经历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加深对一些统计量意义的理解,提高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环保意识。
三、依据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进行分化
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学生偏好的学习风格能否在学习过程中得以运用和展示,直接关系到他们学习的效果。在如何学习的问题上,有些人是听觉型的,有些人是视觉型的,有些人是动觉型的。在教学中我们应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因材施教,让不同学生都有机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
如《营养配餐》这节数学实践活动课,我们可以从教学目标出发,围绕学习内容,按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设计三种不同的课程活动,供学生自主选择。
依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因材施教,可以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差异也是社会多样化的需要。实践证明,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化式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各类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智慧潜能,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责任编辑:陈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