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和写作的聚焦点
2013-07-13王讯义
王讯义
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的‘根是阅读”“培养读的能力,也是一个目的”“教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可以看出,这一读写观是“阅读本位”的。
如果说阅读是纵坐标,那么,写作就是横坐标,两者相交于0点,我想这0点就是聚焦点——“阅读本位”读写观。阅读乃是写作的基础,它不仅仅为写作提供表达形式、写作技巧方面的范例,而且在开阔视野、积累知识、丰富语言、陶冶情操等方面对学生都会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阅读确乎是学生获得写作范式的必由之路,尤其,小学现行语文教材决定于教学只有以广泛的阅读记忆、获取信息为前提,才能写出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好文章来。
一、读中积累,盘活内贮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道出一个深刻道理:优秀文章源于阅读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从阅读中积累一定数量的语言,学生一次次直面语言,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学生的领略过程,是一个同化的过程,重构原有知识的体系,盘活内贮,从而促进语言表达效果。
曾有一位学生在连续的几次习作中选用“学自行车”一个实例,还有许多学生一遇到写一件事的,不是帮推车、让座位就是捡到钱,甚至有的学生不惜拿父母的命作假设。这种失真的做法不仅影响学生的作文能力,还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这一现象闭门造车,敷衍成文。是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在学生作文时,我们常能听到学生无奈的叹息:“老师我没事可写!”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素材库,以供习作时能信手拈来。
1.捕捉生活。生活是本无字书,它是一首诗、一支歌、一篇散文、一部小说……指导学生从生活这本书中把自己觉得有趣的,印象深刻的人和事,用一两句话把它记录在创建的“素材记录本”上。一段时期后,引导学生再去翻一翻自己所记录的素材,或回想素材叙述的情景,或从中试选出一个来写。学生从练笔中不仅学会了方法还应用了素材。
2.读书摘记。叶圣陶先生:“写东西就靠平时积累。作文其实是综合地表现作者平时的思想、知识、语言等方面的积累。”一个重视写作的教师,他必定重视学生的读书摘抄积累,摘抄评析,摘抄运用和思考,直至养成习惯,形成读书能力。同样,学生习作素材知识不仅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文字课本,来源于课外阅读等的积累。因此,鼓励广泛阅读,随时摘背格言、警句、谚语、古诗、对联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段等,对所阅读的内容简要写出自己的感悟、联想,一段时间后,利用阅读交流课让学生将自己积累的语段进行交流和共享,这样对学生而言,这的确是积累素材的好办法。
二、读中悟法,开渠导航
宋时有禅语曰: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学生的作文就是静下身子和自己心灵深度对话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由“模仿——大同小异——小同大异——个性表达”的过程。把习作与阅读相结合,把习作作为阅读的延伸。从阅读中习得写作方法,为学生写作开渠导航。
1.读中仿写。“模仿是人的天性”,而且“课文只是一篇篇例文”。利用这一特点可以在阅读中学习仿写。模仿是初学作文的有效方法,尤其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最为适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精彩片段很有导写价值,教师要善于挖掘,并及时指导学生仿写,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仿写开头: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些开头颇具代表性,巧妙利用它导写也是一种好办法。如《燕子》中的开头写道:“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这就是活泼机灵的小燕子。”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仿写小动物的外形特点。《我爱故乡的杨梅》开头“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可以指导仿写。
(2)仿写结尾:有些教材的结尾恰到好处,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像《桂林山水》一文的结尾“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让人仿佛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草原》一文结尾“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巧妙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用这样的方法写结尾。
(3)仿写组段:例如《翠鸟》中的“翠鸟真可爱。”的段落通过学习作者从头到脚的顺序,而且每一个部位都抓住特点来写,作者把各部位的样子写得很可爱,让读者读得栩栩如生……于是,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发现课文的组段方式是“怎么写”这种小动物的呢?按总分结构的顺序,抓住事物特点来写的方法。这种总分式结构可以这样训练:以总起句开头:“我们班小华学习非常刻苦。”下面具体写他如何刻苦学习,亦可按“先分后总”或“总-分-总”的方式训练。这种训练方式以中年级学生为主。在写好片段的基础上,尝试布局整篇文章。这样真正落实了阅读教学乃是作文的基础。
(4)仿写外貌:小学语文教材中人物外貌描写有特色,教学时可适时指导仿写。如《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文中“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丹唇未启笑先闻。”作品具体细腻地刻画了王熙凤的容貌,在服饰方面,选取头饰、裙饰和服饰三个要点,极力铺陈王熙凤集珍珠宝玉于一身的妆扮,既使读者看出了一位贵族少妇的尊贵,也在珠光宝气之中露出了她的俗气;在容貌方面,则着重写她的那一双“三角眼”,两弯“吊梢眉”,含威不露的“粉面”,未启先笑的“丹唇”,表现她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刁钻和狡黠。外貌所指的内容很广,如容貌、神态、衣饰、风度等等。外貌写得好,对塑造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可以起烘托作用。描写人物外貌易犯的一个毛病是“面面俱到”,眼睛、眉毛、鼻子、嘴巴、头发、衣着等样样都写。
课堂上,我随时让学生仿写一个同学的外貌,其中一个同学写到:“你猜她是谁?只见她身穿粉红色的连衣裙,头上扎着的小辫上有两朵大红的蝴蝶结,脚上穿着一双长鼻子的白凉鞋,再配上那金丝边的小眼镜,还挺斯文的。她就是我们班的刘丽。”仿写中自然渗透了观察和描写外貌的顺序和方法。描写外貌,语言不在多,而在准确,要抓住人物的突出特点去写,否则,便会千人一面。
2.读中习法。在阅读中引导学生体会、揣摩阅读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以人教版第十二册为例:
这样的阅读能从中习得写法,让学生有法可依,有路可循,运用到小练笔中去,化解单元大写作,积沙成塔,从而化整为零。这难道不是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吗?
三、以读促写,行动有步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之间的关系都是相互联系并相互作用的。阅读促进学生写作欲望,其实,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写作是学生所积累、沉淀下来的语言的再运用,是一种创作活动。当学生写作遇到词句不够优美活泼时,当学生遇到材料不够丰裕时,当学生遇到构思困难时,教师就应以课文阅读为基础,进行方法引导,这样让学生有法可依,有路可循,行动有步。
1.依托课文,同步写作。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性强。针对这一心理特点,教学时应充分注意课文内容与写作的联系,并根据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命出跟课文有某些相似点的题目,进行仿写。如《爬山虎的脚》学后命题《××花(草)》;《给颜黎民的信》学后命题《给××的一封信》等,既反馈了对文本阅读的程度,又将读与写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2.凭借教材,展开想象。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借助于想象和幻想来理解他们生活的世界,研究和解释这个世界。想象力是创造的源泉。教师要抓住小学阶段的有利时机,依据教材,引导学生想象作文。写作方式可采用改写、续写、缩写、补写等。古诗教学后我让学生进行改写,如《宿新市徐公店》一诗改写时我提示了三种方法:a、用总起句开头;b、用时间、地点开头;c、用“稀稀疏疏、星星点点……”重叠词改写诗,既让学生巩固了诗意,又感受了诗的意境,培养了写作能力。《凡卡》一文学后续写《凡卡寄出信后……》;《毕业典礼的讲话稿》学完后,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实际也写一份毕业典礼讲话稿等,收到了显著效果。
实践证明,以读促写,才能逐步改变小学生“作文难”的现状,逐步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当然,还可以将触角伸向学生的课外阅读生活习得写作方法。
总之,阅读与写作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融合的,这是语文教学中应当清醒认识的。“阅读本位”读写观使我们的语文教育由肤浅走向深刻,由浮躁走向从容,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任编辑:左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