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丁堡的魔女——J·K·罗琳寻踪
2013-07-13○邵宁
○邵 宁
“十九年来,哈利的伤疤再也没有疼过,一切都很好。”
2007年1月11日晚上,当J·K·罗琳在爱丁堡巴莫落酒店552房间里,写下小说《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的最后一行字后,嚎啕大哭。她从冰柜里拿出一小瓶香槟,一饮而尽。17年的《哈利·波特》写作旅程,告一段落。
这部给全世界数亿儿童和成人带来无穷幻想、想象和欢乐的系列儿童文学作品,就诞生在苏格兰首府爱丁堡,伴随着苦难和忧愁而生。
哈利·波特的诞生地
去年深秋,我有机会来到英国作较长时间的访问,也在爱丁堡停留了几日。人们都说,爱丁堡是英国最美的城市,有着“北方雅典”的称谓。来到爱丁堡,已是晚上。漫步街头,到处都是深褐色的巨大建筑、高耸入云的教堂、古典风格的名人铜像,鲜有亮丽的色彩,映着沉灰的天空,显得格外凝重。一条条用卵石铺成的小巷依山而上,纵横交错,通向迷宫般的老城区。
爱丁堡的中文名字也是名副其实,城里最著名的古迹就是一座城堡——爱丁堡城堡,早先的王宫。登上新城东部卡尔顿山,远眺蓝色的福斯海湾,鸟瞰爱丁堡全貌,让人顿时想起苏格兰诗人彭斯的那句诗:“我的心在高原!”头顶,那座酷似古希腊神庙的建筑在伫立风中,显得极有气势,不过,四方的神庙只有一半儿。听说,爱丁堡之所以有“北方雅典”之称,就在于这座国家纪念碑。它是19世纪模仿雅典帕提侬神庙,为纪念在拿破仑战争中的牺牲者而建造的。然而,却因预算不足而未完工。然而,恰恰是这座未完工的巨大建筑物,却给人以一种遗世独立的历史沧桑感,更具魅力。
这样一座人口不过50万的城市,却有着令人惊叹的文学传统。作家奥尔特·司各特、诗人罗伯特·彭斯、《金银岛》《化身博士》的作者史蒂文森、福尔摩斯的创造者柯南·道尔,都是爱丁堡人。王子街大上最醒目的高塔就是司各特纪念碑,高达60米,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座作家纪念碑。所以,这里孕育出一位风靡全球的儿童文学作家J·K·罗琳,也就不足为奇了。
听说,罗琳写作《哈利·波特》的那个咖啡馆,就在爱丁堡。而且就在市中心。离开爱丁堡的那天早晨,我和朋友前去寻找这座咖啡馆。
我们在8点出头来到纳尔逊大街23号,“大象咖啡馆(The elephant house)”几个金色的大字映入眼帘。咖啡馆是红色的,在街上很醒目,门廊两边挂着两盆花,花架旁边的一个装饰物也是大象。我们来的太早了,咖啡店还没有营业,不过里面已经有灯光了,里面的服务人员在做开门前的准备。从玻璃窗望进去,咖啡馆里面也有大象木雕,原来,这是一家反对猎杀大象、保护野生动物的主题咖啡馆。门口还贴着一张招贴画,上写“哈利·波特诞生地”,还有一张照片,是罗琳坐在咖啡桌前写作的镜头。作家身穿蓝色棉布衬衣,披着一头红色的长发,一手支着脑袋,一手拿一笔,在一本摊开的本子上写着,面前盛着咖啡的,只是一个最小的纸杯。
当时,罗琳生下女儿才4个月,就和葡萄牙丈夫分居了,来到爱丁堡她妹妹家。因为靠救济金生活,家里没有暖气,她是推着婴儿车,在温暖的咖啡馆里写下了《哈利·波特》的第一部和第二部的。这真是让人感慨,罗琳的故事再一次印证了这样一个规律:一般说来,伟大的作品都诞生于贫困、不幸、痛苦之中。我在多年前曾去过卡夫卡在布拉格的故居,一个狭小黑暗的阁楼,但他在那里写下了传世之作《城堡》和《审判》。对艺术家来说,贫穷往往孕育出不朽,而富足和平庸则是双生子。
作品本身的惊人“魔法”
《哈利·波特》系列本身最惊人的“魔法”,则莫过于对这位贫困单身妈妈命运的改变。在写作《哈利·波特》第一、第二部时,罗琳住在放着别人送的旧家具的陋室里,第一部第一版只印了500册,然而,小说当年就摘得大英图书奖的年度儿童书奖。在写作《哈利·波特》后几部时,罗琳的境况已今非昔比,以前,她只能在巴莫落酒店附近的大象咖啡馆写作,后来,她则在这家五星级酒店一晚近1000英镑的套房内写作。《哈利·波特》1—7,共卖出4.5亿册,罗琳也因此成为全球最富有的作家之一。
现在,罗琳已是英国第三富婆,比英国女王还富有。这也是她当初没有想到的。2001年,她和现在的丈夫尼尔·莫瑞结婚。他们还住在爱丁堡,又生了两个孩子,过着幸福的生活。她的社会地位也不断提高,2008年,她在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上作演讲;2012年,在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她朗诵了《彼得·潘》中的一段文字。
《哈利·波特》的小说和电影拥有无数粉丝,人们都被其奇幻的想象力和丰富的情感而吸引。它诞生于爱丁堡,一点也不奇怪。在历史悠久、富有艺术气息的爱丁堡,墙上的每一块石头、地下每一块卵石,都藏着一个个故事。爱丁堡也有很多关于巫师和魔法的传说,据说中世纪的时候曾烧死了几百个女巫。我曾在1998年来过爱丁堡,参加过“爱丁堡鬼魂游”,跟着两个带着“僵尸”和“吸血鬼”面具的小伙子,边在狭小的巷子中穿行,边听他们讲恐怖故事,既吓人又刺激,非常有趣。或许是这些激发了罗琳的灵感。
爱丁堡对诗人和作家充满了敬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4年将爱丁堡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城市,不仅仅因为其荟萃欧洲中世纪特色建筑,更因为其深厚的文学传统。其“世遗”的又一正式名称是“文学之城”(city of literature)。这也是世界上第一座获得“文学之城”称号的城市。而今,“魔女”罗琳也成了“文学爱丁堡”的新标志。
九又四分之三站台
英国人毫不掩饰对哈利·波特的喜爱。在伦敦,我们前往在《哈利·波特》中无数次提到的伦敦国王十字火车站。在女作家的笔下,通往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火车就是在这个火车站的“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发车的。在幻想文学评论家眼中,这个站台的设计极妙,它既特别,又不突兀,成为现实生活与魔法世界的分界点。
来到国王十字火车站,只见九号和十号站台的附近,黄色的砖墙上赫然有一辆嵌在墙里的手推车。它仿佛正在被魔法学校的学生推着,马上就要穿墙而过,到达另一个世界。幽默的英国人为了满足“哈迷”的愿望,在这里做了这样一个雕塑。我们仿佛看见第一次去学校的哈利推着手推车,茫然地问工作人员:“九又四分之三车站在哪里?”许多孩子来到这里,蹦跳着,欢笑着,争着与手推车合影留念。
最近,罗琳又出版了她的首部成人小说《偶发空缺》,希望完成从儿童文学作家到成人小说作家的转型。当然,对于这位畅销书作家,也是见仁见智。在剑桥大学访问时,我见到的一位年长的学者对罗琳不屑一顾:狄更斯的小说能够流传100多年,《哈利·波特》能吗?
我却想反问一句:为什么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