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李商隐的内宇宙——读董乃斌《李商隐的心灵世界》

2013-07-13陈冠明

博览群书 2013年10期
关键词:李商隐无题宇宙

○陈冠明

董乃斌教授《李商隐的心灵世界》(增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1月版)虽是20年前专著的增订,今天读来,除了厚重感之外,仍有历久弥新之感。

如何利用人类科学与认知水平,去探索作家心灵世界,走进作家的内宇宙?方法应该是多样的,重要的问题是在于它的有效、准确。董乃斌对此作了细密、周详的考察和探索,构建了诸多的十分有效、十分准确的通往途径。

(一)从创作动力探索心灵世界,走进内宇宙

“诗言志”,“诗缘情”,诗歌从其产生不久,就与抒发情志、心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不可须臾而分。正如董先生所说,几乎历代的每一位诗人,都在“自觉不自觉地遵循”,这是从共性层面说的,从个性层面来说,董乃斌认为,“于是他们就进一步表现出特异之点——最终借助诗、文、词曲、小说等文学样式(而不是别种形式),在自己的内心中,取得解脱与自由,使自己超越了现实的苦难和不幸,而进入一种摆脱了身之困厄与思之迷惘的心灵自由境界”。

(二)从创作特色探索心灵世界,走进内宇宙

董乃斌对李商隐的全部诗作,有一个全面的把握,从中梳理出李商隐诗歌的一个风格特征,就是“诗歌内容的多层次和表现隐晦含蓄”。董乃斌说:

这种内容具有多层次性特点的作品,在李商隐诗中不是偶然出现,而是大量存在。……比如《霜月》《谑柳》《赠柳》《洞庭鱼》《风雨》《槿花二首》《李花》等皆是,而无题诸诗更是典型代表。……历来都说商隐诗难懂难解,以致有“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其实商隐诗之难不在字句,甚至不在典故,而是在其内容的多层和表现的曲折之中。(P171)

这种探索与揭示,实在是独具只眼。

(三)从创作习惯探索心灵世界,走进内宇宙

每一位作家都有自己的创作习惯,对于著名的大作家而言,这种习惯尤为明显。但一般的读者对作家的创作习惯往往漠而视之。董乃斌的可贵之处在于深度探索。比如他说: 我们读李商隐诗,会发现他的某些创作习惯,如针砭时事,爱用“咏史”来影射;自伤身世,则多用“咏物”来象征;他所谓的“伤春”,往往乃是对个人遭际不偶和唐朝国运衰颓的感叹。……诗人真正要表现的那种情感,真正要揭示的诗旨,就像竹笋的嫩心,被裹在一重重语言、意象、情景所组成的笋箨之中,使人不能一眼看透。诗人所追求的是一种富于含蕴的幽微意味。他要用诗意的自由构想和诗句的独创性表述,在精神和语言的世界中建立一个独立王国。(P172)

确实如此。许多人在读李商隐诗歌时的懵懂的感觉,经董乃斌的点化,顿时会豁然开朗。

对于李商隐诗作的解读,最重要的是解读其《无题》诗。《无题》诗研究是研究李商隐的风向标,是打开李商隐内宇宙的金钥匙。

董乃斌对于《无题》诗的解读,列有专门一节,标题是:“无题诗:灵魂深邃的表征”。董乃斌随文解义,对诸多的《无题》诗作了解读,胜义迭出。如《无题二首》(凤尾香罗、重帏深下),一般认为,这两首诗的主旨,是寄寓作者的身世之感。而董乃斌则解读为:“它们非常精彩地、在中国诗史上首创性地描绘了一个因爱情无望而精神失常的女子,刻画了她的变态心理,谴责了压抑和戕贼人性的盲目力量。”这是历来无人说过的话,是董乃斌的独到理解。在解读《无题四首》之一(来是空言)时,董乃斌对“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一联的表述产生怀疑,进而发现一个“语象”,即“将书、梦这两个语象,书信难通和梦魂牵萦这两件事相连,组成对句以抒发思念

(思亲、思友、思乡、思家,而不一定限于思情人)之情者,不止一处。书与梦形成一种内涵相当固定的语象-符号系统。”这些对《无题》诗名篇的独到的解读,颠覆了之前各种的解读方式。

董乃斌大作的胜义之处,这篇小文挂漏多多。这本著作到目前为止探索中国古代作家心灵世界的唯一的一部专著。很长时间以来,学术界浮躁成风。一部“厚重”的著作,大致是在一两年时间内完成的。后面列有一长列的“参考文献”。我曾戏称,“参考文献”就是“抄袭文献”的又一名,代名词。一部20年前的著作仍孜孜以作增订者,实不多见。

猜你喜欢

李商隐无题宇宙
宇宙第一群
石榴
录唐?李商隐《无题》诗(草书)
史识与史胆——李商隐《梦泽》
这宇宙
无题
宇宙最初的大爆炸
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