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冯玉祥将军的对联

2013-07-13赵景瑜

对联 2013年13期
关键词:冯玉祥对联抗日

● 赵景瑜

冯玉祥(一八八二——一九四八),字焕章,原籍安徽巢县,一八八二年十月二十三日出生在河北省保定市兴集镇。 他本名基善,十二岁时在淮军里补入军籍,张营长随便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御香, 含义是在朝廷里能吃香的喝辣的。迨到辛亥革命,改元民国,才将御香改为同音字玉祥。

冯玉祥自幼在家务农,勉强入学,终因家境贫寒,十二岁上即投身行伍。是一位身经两朝(清代、民国)数代(光绪、宣统以至袁世凯、蒋介石)的传奇人物。 正如乌兰夫同志在隆重纪念冯玉祥将军诞辰一百周年时(一九八二年九月十五日民革中央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千人大会)所说:『冯玉祥将军是一位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他从一个晚清的士兵、北洋军的军官,经过曲折的历程,终于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他在京畿重地的滦州首举义旗,投入辛亥革命的洪流。 以后,他从军阀阵营中决裂出来,反对袁世凯称帝,反对张勋复辟,反对曹锟贿选,反对各系军阀混战,电邀孙中山先生北上主持大计,成为中山先生的革命信徒。 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后期,他组织国民军联军,誓师五原,参加北伐。他得知李大钊同志被杀害,下令全军戴孝,树碑纪念,号召士兵继承先人志愿,达到革命成功。 在九· 一八事变后,他毅然投入抗日救亡运动,集合旧部,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一举收复多伦等四县。由于遭到国民党部队与日军的夹击, 抗日同盟归于失败,冯玉祥将军被迫离开部队,隐居泰山,发奋读书,请了一些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讲学,共同分析世界大势。…… 政治思想获得了转折性的进步。 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冯将军回到南京,呼吁停止内战,实行抗战。他同宋庆龄、何香凝等十三人向国民党当局提出恢复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的主张。 他奋力坚持抗日和团结,同顽固派作了不懈的斗争。抗战胜利之后,冯玉祥将军被解除军籍,被迫以﹁水力考察专使﹂的名义出访美国。 他在国外继续从事和支援祖国人民反对内战、反对独裁的爱国民主运动, 呼吁美国政府不要出钱出枪援助蒋介石杀中国人, 号召全国同胞推翻国民党独裁政权。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立之后, 他被当选为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政治委员会主席。』一九四八年八月, 正当冯玉祥将军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 回国参加新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途中,他所乘坐的海轮失火,他及其最小女儿遇难。 消息传来,举国哀恸。 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民革主席李济深等均撰挽联沉痛悼念。 遵从冯玉祥将军的遗愿,李德全捧着骨灰回到解放区,参加了新政治协商会议和新中国的开国大典。 她担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卫生部部长和红十字会会长的等职务。 为了永久的纪念, 中共中央决定将冯玉祥的骨灰安葬于五岳之首泰山, 汉白玉的墓壁刻着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冯玉祥将军之墓』,中间嵌有冯将军鎏金的铜像, 并刻有生前所写自题诗《我》。墓阶三层共修了六十六级,象征着冯玉祥将军在生命的航程度过了六十六个春秋。

冯玉祥的著作有:

《我所认识的蒋介石》,上海文化出版社,中华民国三十八年三月出版。 一九八零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再版(内部发行)。

《我的抗战生活》,中国革命博物馆一九八六年十月整理,原件为冯玉祥口述,秘书人员记录,原件收藏在中国革命博物馆。一九八七年五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第一版。

《我的生活》(上、下),一九三零年以前政治生活的记录。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三月第一版。

《冯玉祥诗选》,冯理达、罗元铮整理,于舟选编。 一九八二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冯玉祥日记》,一九三零年秋印刷,书皮草绿色。 抗日战争时期再版,书皮白色。西北军连长以上,人手一本。 今佚。

冯玉祥将军也酷爱对联,往往联墨双馨,他不仅善画,也善书,写得一笔好隶书。 我收集到的对联有十副,抄录如下:

一九三三年日寇侵占了东三省, 此时陶行知办了晓庄师范学校。 校董老农唐凤荣对陶的教育事业非常支持, 于是冯特写了一副对联赠于唐,对联曰:

要想着收咱失地;

别忘了还我河山。

一九四一年三月, 蒋介石诬陷新四军叛乱,坚持反共之际,冯玉祥却在四川青城山,又写了此副对联。

一九三三年五月中旬, 冯为山东黄县教育局长徐叔明挥毫书一横幅:『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同时,在蓬莱又为戚继光祠题写对联:

先哲捍宗邦,民族光荣垂万世;

后生驱劲敌,愚忱惨淡继前贤。

不久, 好友李烈钧也由上海赶来看望他,并撰写了敦促冯再度出山抗日的对联:

攻错若石,同具丹心扶社稷;

江山如画,全凭赤手挽乾坤。

冯立刻用蓬莱阁上粉刷用的红土汁,挥笔补额: 『碧海丹心』。

五月二十四日,冯、李在威海卫环翠楼瞻仰爱国将领丁汝昌、 邓世昌的遗像之际,恰逢英国海军在刘公岛打靶,隆隆的炮声,震得环翠楼沙沙作响,成群结队的飞机在天上飞翔, 帝国主义辱我中华的行为,猛烈地刺着每个人的心房。 愤慨中冯玉祥撰写一联, 悬于丁、 邓先烈像前:

劲节励冰霜,对万顷碧涛,凭此丹心垂世教;

悲山河破碎,望中原戎马,誓将热泪拜乡贤。

冯玉祥在《我的抗战生活》一书中曾回忆说,我以前写的对子总是写:

要想着收咱失地;

别忘了还我山河。

革命安有息肩日;

抗日方为绝顶人。

抗日胜利之后,别人找我写对子,我就把对文改了,多是:

人民为主宰;

科学是救星。

时时求实干;

事事讲维新。

腐旧终淘汰;

维新必适存。

抗日战争初期,某日,他由北平南下郑州开会,与达官显贵会晤前,看到会场内外一派腐败淫逸现象, 便痛心疾首愤慨地书写了一副诙谐讽喻、 入木三分的对联:

一桌子点心,半桌子水果,哪知民间疾苦;

两点钟开会,四点钟到齐,岂是革命精神!

猜你喜欢

冯玉祥对联抗日
抗日小英雄杨杨
冯玉祥提倡俭朴
冯玉祥 一个耳光丢爱将
寄冯玉祥书
巧出对联
抗日英雄万全策
抗日英烈马威龙
贴对联
解缙二改对联
《同仇敌忾:黄埔将帅浴血抗日记》等56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