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顶岗支教对海南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干预效果研究

2013-07-12海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林北平苏家文

电子世界 2013年4期
关键词:中学教师农村教师支教

海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林北平 王 颖 苏家文

顶岗支教对海南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干预效果研究

海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林北平 王 颖 苏家文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等方式,对顶岗支教对海南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干预效果进行了研究。研究的结果表明:1.海南农村中学教师存在比较严重的职业倦怠感;2.顶岗支教对缓解海南农村中学教师情绪衰竭有积极的帮助;3.脱岗培训对海南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缓解有一定的影响。

职业倦怠;顶岗支教;脱岗培训;中学教师

1.前言

职业倦怠是职业健康心理学中研究的热点问题,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教师的职业倦怠对教师本人及学生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所以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无疑有着重要意义。在我国的教师队伍中,农村教师占有很大的比例,承担着我国教育系统中最重要、最庞大的基础教育部分,农村教师的教育质量关系到我国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但是我国农村教师至今仍处于弱势地位,主要表现为素质较低,所处环境较差,工资偏低甚至拖欠,职业发展机会较少。农村教师其本身的弱势地位,使得他们承着更大的社会心理压力,职业倦怠状况更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但目前国内对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干预性研究比较少,本研究希望通过对海南省顶岗支教对农村地区中学教师职业倦怠干预效果研究,寻求干预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途径。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顶岗支教对海南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干预效果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在Sport Discus、CNKI等文献数据库中检索中英文文献,了解职业倦怠的研究现状和最新的研究进展,对职业倦怠理论进行系统的梳理,从职业倦怠的原理和干预方法入手,对是否可以将顶岗支教应用于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干预进行研究,以及在研究过程中怎样应用职业倦怠干预理论,都要通过理论研究的方法解决。

2.2.2 问卷调查法

量表的选用由Maslach编制经台湾学者黄三吉翻译修订后的《教师职业倦怠测量量表》,在再征求专家的建议,据本研究的内容、目的,遵循科研方法关于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对量表的内容反复修改,确定正式量表内容,并以访谈资深中学教师内容为基础进行相关的调整,使之更为本地化,最终形成本次调查量表。问卷的发放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采用不记名的调查方式,随机选取海南省定安、屯昌、白沙、昌江、琼中、临高、保亭、五指山、乐东、陵水、东方等十一个县80所农村中学的580名教师作为问卷发放对象,其中已选派教师参加脱岗培训的学校53所,还未选派教师参加脱岗培训的学校27所。共发问卷580份,回收538份,回收率为92.8%,其中有效问卷513份,有效率为95.4%。

第二阶段,以这十一个县83名脱岗教师为问卷发放对象,进行脱岗前和脱岗后的测试。

2.2.3 数理统计法

对有关数据进行整理,并用spss13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相关结论。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基本状况

教师职业倦怠调查量表采用五等级记分,中值为3分。总分及其三个因子得分在1分与3分之间,说明教师虽产生职业倦怠但不严重,3分上,说明职业倦怠比较严重,4分以上,说明教师的职业倦怠已相当严重。由表1中数据可知,海南省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属于较高程度。从研究结果分析,由于农村中学教师自我价值不被认同、自身知识结构老化、教学条件的制约、课改的困惑、农村待遇过低、教师职称评定困难、沟通能力缺乏以及超负荷的工作量等等因素往往是导致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3.2 是否参与脱岗培训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由表2看出,参与脱岗培训学校与未参与脱岗培训学校的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然而在减少情绪衷竭上有显著性差异,我们认为,参与脱岗培训学校的教师能在情绪衰竭状况方面有所改善主要有以下原因:

(1)顶岗支教学生到脱岗培训学校去实习的人数要大于学校选派去脱岗培训的教师人数,贫困地区的教师短缺就会缓解,贫困地区教师超工作量的现状将会得到改善,教师的精力得到恢复,有利于缓解情绪衰竭。

(2)参加顶岗支教的大学生都是经过学校挑选的优秀学生,并且经过了一系列的顶岗支教的前期培训,因此,这些大学生在顶岗支教中,不单是去进行教学实习,同时也带去了全新的精神面貌和新的教学理念,这对农村中学教师的影响是很大的,由于顶岗支教学生的努力,学校课堂的教学效果明显好转,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久违的工作激情和工作积极性又给调动起来。

(3)通过顶岗支教,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当地社会对农村教师的现状给予更多的关注,加大了对农村中学的投入,教师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有所改善,而社会的认同是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

3.3 参与脱岗培训教师与所在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由表3看出,除去个性化维度外,参与脱岗培训的教师与农村教师在其他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从结果上看,参加脱岗培训的教师职业倦怠程度小于农村教师,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

(1)从性别上看,参加脱岗培训的教师中,女性教师的比例仅为28%,而在调查问卷中,农村教师中女性教师所占的比例为400%,而农村中学女性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高于男性,由于性别比例的差异,导致了结果的不一致。

(2)从教龄上看,参加脱岗培训的教师多为5-10年教龄的教师,占总比例的41%,而这一年龄阶段的教师刚刚度过职业生涯中的适应期,精力旺盛,工作积极性高,因此总体的职业倦怠水平较低,而在调查问卷中,教龄为5-10年的农村教师所占的比例为28%,而这一差异也直接影响问卷的结果。

(3)从学历上看,脱岗培训的教师中,中专以下(包括中专)的教师比例为14%,而在调查过程中,中专以下(包括中专)教师的比例为38%,而这一层次的教师由于学历无法达到相应的教学要求,职业倦怠情况较为严重,由于比例在变化,直接影响到了问题的结果。

(4)从人员选派上看,脱岗培训的教师大都是学校里表现良好的教学骨干,换而言之,这些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是相对较低的。因此也造成了对比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的问题。

3.4 脱岗培训前后教师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由表4看,从总分上看,脱岗前后老师在职业倦怠的总分上无显著性差异,然而除了去个性化因素外,在低个人成就感与情绪衰竭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了脱岗培训对农村教师在提高个人成就感,降低情绪衰竭方面得到了较好的改善,我们认为这与两个因素有关:第一,由于参加脱岗培训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总体低于农村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从得分上看,脱岗教师职业倦怠总分低于3分,说明这一群体的倦怠程度并不严重。因此总分没有显著性差异是可以接受的。第二,虽然总分没有显著性差异,但两个得分较高的维度低个人成就感和情绪衰竭却有着显著性差异的,说明脱岗培训是有一定成效的。

4.建议

4.1 重视脱岗培训人员遴选的科学性

海南省贫困地区教师脱岗培训是中共海南省委组织部、海南省教育厅、海南省财政厅、海南省扶贫办为了推进科教兴琼和人才强省战略的实施,有计划地帮助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开展教师强化培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当地基础教育质量,促进我省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从前面的结果与分析上看,各个学校主要是选派在学校中表现突出的教师,但如果要想提高整体教师队伍的素质,我们还应将关注点更多的放在职业倦怠感较为严重的教师上,因此,在人员的选派上,可以考虑将教师职业倦怠程度作为一个评定指标。从本次的测试指标上看,女性、教龄在11-15年、职称为中教一级、学历中专及中专以下、已婚、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群体,职业倦怠程度比较严重,在人员的选派上应更多的考虑这些群体。

4.2 突出脱岗培训课程设置的实用性

脱岗培训的教师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课程基本理论、课程基本知识、教学技能三方面的内容,基本上是以专业技能的学习为主,对教师的心理干预方面基本没有提到,这是不太合理的,从国内许多的调查研究表明,目前农村教师职业倦怠远高于城镇,因此我们认为应开设一些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课程,例如:中学生心理健康、中学教师心理健康课程等一类的课程。其次,职称的评定对于教师而言无异是其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一个教师都非常关注自己的职称评定,农村教师更是如此,但职称评定对于农村教师而言,最难完成的不是教学,而是科研,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设置能够提高帮助农村教师提高科研能力的课程,例如:科研与方法。最后,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的广泛运用,有必要设置相关的课程,甚至可以安排一些与职称考试相关的多媒体运用技术教学。

4.3 进一步加强顶岗支教广度力度

从调查中的数据可看出,每一次脱岗培训的教师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中学体教育教学的需求。海南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扶贫办联合拟定的为期5年《关于组织开展面向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顶岗支教和师资培训工作方案》马上就要到期了,建议相关决策部门在新一轮的方案中,进一步加大顶岗支教和师资培训的支持力度,增加顶岗支教学生的数量及增加脱岗培训教师的数量,延长脱岗培训的时间,让农村中学教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有更的时间和机会再回炉,这对于缓解农村教师职业倦怠有着积极的意义。

4.4 强化顶岗支教提高农村教师社会经济地位作用

教师的经济地位是其社会地位的基础和标志,我国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相对较低是不争的事实,虽然近年来教师的收入在不断增长,但与学历、资历、职称相同的其他行业的人员相比,教师的工资仍然偏低,农村教师经济地位的相对弱势更决定了他们整体地位不够高的境遇。本次研究发现农村教师在情绪衰竭和低个人成就感两个维度上的平均得分都较高,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预防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因此,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以顶岗支教为契机,把提高教师待遇,提升教师社会、经济地位当作一件实事来抓,关心广大农村中学教师生活和工资待遇水平,逐渐改变农村中学教师处于窘境的现实状况,使广大的农村中学教师逐步解除后顾之忧,缓解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

4.5 加大高校师范专业课程改革力度

从对参与脱岗培训学校与未参与脱岗培训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结果来看,在职业倦怠的总分及去个性化和低个人成就感上无显著性差异,仅在情绪衰竭上得到改善,由结果上可知,大学毕业生顶岗支教的实习对所在学校的影响更多表现在缓解了所在学校教师的工作负荷及通过他们的热情和努力的工作改变了学校课堂教学的精神面貌,而从专业知识的受益上则不多,在与顶岗支教的学生及所在中学教师的交流中可以明显感觉出来,学生感到学无所用,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到了农村中学教学的具体实践中根本不是一回事,所在学校的教师则感觉到我们的学生不好用,在专业教学上没有得到学习和有效的帮助,甚至有的实习学生还得手把手的教,加大了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出现这上情况与高校师范专业课程改革的滞后有很大的关系,目前高校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着许多的缺陷与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陈旧,缺乏前瞻性,未能满足中小学教学的需求,而这也直接是影响到这些学生将来从事学校教育的工作,造成自我效能水平、个人成就感和期望值低下,长期以往,很有可能产生学生教学的习得性无助。因此强化课程改革,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特别是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调整以及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突出实践性、操作性,进一步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大实训实习力度;对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专业应变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也有利于帮助中小学教师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当务之急。

表1 农村教师在职业倦怠总量表和各个维度上的得分情况

表2 参与脱岗培训学校与未参与脱岗培训学校教师职业倦怠之间的相关分析表

表3 农村教师与脱岗培训后教师职业倦怠之间的相关分析表

表4 脱岗前后教师职业倦怠之间的相关分析

[1]周彦良.普通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状况调查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6(07).

[2]李淑环,王艳,刘凤阁,宋慧军.影响高校教师工作倦怠的因素及对策分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1).

[3]马丽君.职业倦怠: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根本障碍[J].青海社会科学,2006(04).

[4]Benight C C,Freyaldenhoven R W,et al.Coping Selfeff i cacy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Following the Oklahoma City Bombing[J].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 gy,2000,30(7):1331-1344.

[5]Leiter M P.Burnout as a Crisis in Self-eff i cacy,Conceptu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J].Work and Stress,1992,6(2):107-115.

[6]CaPel,S.A.Tracting a Phenomenon:stress and burnout in teachers[J].EuroPean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1992,15:192-211.

[7]Sue Howard&Bruce.Resilient teachers:resisting stress and burnout[J].SocialPsychology of Education,2004,7:399-420.

注:本文受海南省教育厅课题项目(Hj200816)经费支持。

猜你喜欢

中学教师农村教师支教
教师作品
从“封闭”走向“开放”——北京市远郊区中学教师教育创新的瓶颈与突破
从“封闭”走向“开放”——北京市远郊区中学教师教育创新的瓶颈与突破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
粮储扶贫 支教圆梦
我的泰国支教之旅
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关于西部S省农村教师培训状况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