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电影博物记忆

2013-07-12吴本务张晞

检察风云 2013年19期

文/吴本务 图/张晞

往事钩沉

上海电影博物记忆

文/吴本务 图/张晞

作为电影人,我满怀深情参观了新落成的上海电影博物馆,面对这幢雄伟的新地标建筑,往事一幕幕在脑海中浮现出来……

老导演孙瑜、沈浮曾说过:“上海是中国电影发祥地,有众多的遗迹、人物与作品值得纪念。”

老演员张瑞芳、白杨、孙道临曾说过:“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半壁江山,没有个电影博物馆怎么行?”

如今,向往变现实,凝结了几代人的心血的电影博物馆终于如一座丰碑巍然屹立。我曾参与多部战争片、公检法题材电影的创作与拍摄,因此对这方面的博物记忆格外鲜明、清晰。

公检法题材电影的记忆

步入“历史长河”展区,点击“多媒体投影仪”,其中“公检法题材电影”系列展示《东港谍影》《检察官》《T省的84、85》的剧照、海报、气氛图一下子把我的思绪拉回到了30年前……那时我任《东港谍影》剧本编辑,此剧由公安局的作者根据小说《斗熊》改编,与上影编剧合作而成,刻画由达式常主演的公安侦察员,依靠群众挖出妄图窃取我新型军舰“东港号”图纸情报的潜伏特务,揭露了外国情报机关亡我之心不死的政治阴谋。剧本创作过程中,我们采访了众多侦察员,深感谍报战线斗争的惊险与神秘。此片拍成,轰动影坛,大智大勇的侦察员银幕形象广受好评,如今已成老电影的“经典珍藏”。《检察官》的气氛图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幅“庄严的法庭”,神圣的法官、雄辩的检察官形象顿时在脑海浮现,记得1981年夏,我到戏中的法庭现场采访男主角,某市检察院检察长的扮演者李默然,这位曾以《甲午风云》中邓世昌形象蜚声影坛的老艺术家,着一身检察官制服,神采奕奕地说,这是我国首部以检察官为主角的电影,说的是检察长将亲生儿子以及窃取领导岗位的犯罪分子一并拘捕送上法庭的故事,伸张正义,抨击时弊,回答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严肃而尖锐的社会问题。他边说边带我浏览法庭的审判台、检察官席、被告席,庄严的氛围令我肃然起敬。兴致浓时,他还朗诵了剧中的一段台词,铿锵有力的嗓音刹那与“邓世昌”的“撞沉《吉野》!”的慷慨赴死的声响吻合起来,临危不惧的民族英雄与一身正气的检察长,两个角色深深烙在我的记忆中。投影仪屏幕上出现的《T省的84、85》海报构图新颖,富有浓郁的上世纪80年代的时代气息,当年我采访此片导演杨延晋,这位喜欢创新的导演说的第一句话是“这是一部别出心裁的电影”,写的是国企改革这一社会热点,塑造了一个刚正不阿的人民法院院长,以法律为武器和法律工作者的良知,顶住了层层压力,冲破了阻碍改革的裙带关系网,推动了改革的顺利进行。此片的别出心裁在于:率先触及改革题材,率先塑造了法官形象,率先表现一桩改革与反改革的审判全过程。

看到电影《李双双》中喜旺的戏服:对襟土布衫,不禁想起饰演者仲星火掘起头眨着小眼睛对“李双双”张瑞芳说的那句经典台词:“俺是先结婚后恋爱!”更想起他主演的三个警官角色:《今天我休息》中的户籍警马天民,《巴山夜雨》中的乘警老王,《405谋杀案》中的刑警陈明辉。按理说,仲星火演农民、战士堪称一绝,哪料演警官也活灵活现,馆中陈列的不管是土布衫还是警服,都勾起我的博物记忆。他的表演以“土、傻、生活化”著称,他把演戏比作烧菜:“烧菜师傅手艺再好,没有原材料和佐料就烧不出好菜,演员没生活就演不出好戏。”他经历过战争年代,当过兵穿过军装,在军区文工团演过众多战士形象,故而演警官入木三分,且性格各异。《巴山夜雨》中乘警老王的善良和《405谋杀案》中刑警陈的正气,至今令人难忘。《405谋杀案》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推理悬疑片,情节结构的起承转合,从推理性到悬疑性的层层铺排,都做到了别开生面扣人心弦。当年的卖座可与日本片《追捕》抗衡,而仲星火演的刑警与高昌健演的杜秋则各有千秋,此片上映造成万人空巷的轰动,创下了观众过亿票房过亿的影坛奇迹。说起《今天我休息》,仲星火演的户籍警马天民更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此片通过“马天民”休息日一天的活动,该休息却没有休息的忙碌劲儿,该谈对象却大出洋相的“傻”劲儿,使一个普通民警对工作的热情与处理个人问题的笨拙得到鲜明对比,闹出了许多妙趣横生的喜剧桥段,可爱的“马天民”,长久活跃在人们心目中,乃至今天的影迷仍然昵称老仲为“老马”,由于人们对“老马”的印象太深,老仲在拍了《今天我休息》的40年后,又主演电视剧《今天我离休》,让白发苍苍的“马天民”重展风采,勾勒了“马天民”的完美人生。

战争电影的武器记忆

步入“影海溯源”展区,引人注目的是战争片“武器展柜”,展示的是各种武器和军用装备,不是戏用道具,全是烙上历史印记的真家伙,体现了电影博物的确切含义,更触发了人们的珍贵记忆。你看,那批1910年的“汉阳造”步枪,《秋瑾》中的民族精英在抗击黑暗势力的斗争中用过,《辛亥革命》中北伐军战士扛着它浴血奋战。那排日本1905年产的三八式步枪、九七式短枪,《南征北战》中铁牛演的解放军战士、张瑞芳演的游击队长用它们生擒了敌军长及参谋长;《红色娘子军》中祝希娟演的琼花也用它射杀南霸天,高唱“向前进!向前进!扛枪为人民。”那支德国1931年产的毛瑟枪,《渡江侦察记》中孙道临演的侦察连长挎着它在长江边与敌军展开了生死搏斗;《铁道游击队》中冯喆演的政委举着它扒上军用火车,与日军周旋于铁道线上,展开了一场血刃战;《红日》中杨在葆演的石连长则用它俘虏并缴获敌军的指挥刀,骑在马上得意非凡,演了一场醉酒纵马的精彩戏。而那把1925年造的盒子枪,《南昌起义》中贺龙就是用这支枪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的第一枪。还有那几挺日本1922年产的“歪把子轻机枪”和迫击炮,不是出现于“活捉张灵甫,攻占孟良崮”的战场上,就是在“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宏伟战争场面中显威风。面对这些极其珍贵的武器博物,参观者无不惊叹:擅拍《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海派电影的上影厂,居然也拍出了这么多经典战争片,小桥流水化为炮火连天,阿拉侬语讲述着刀光剑影,灯红酒绿能演绎肉搏格斗,弄堂阁楼挥洒出宏大的战争场面,令人拍案叫绝。

另一个展柜的博物更为稀罕珍贵,那架经历过战争风云的发报机,我一入眼帘就想起《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孙道临,他主演的地下党用它发出了多少重要情报,而他被捕前用发报键发出的最后遗言:“永别了,同志们!”至今感动着人们的心灵。《红日》中张伐演的我军军长用这架发报机发出的“攻上孟良崮”的命令,敌军张灵甫(舒适饰演)濒临灭亡时,用它向委座发出过“不成功,便成仁!”的绝望叫喊。据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在《南征北战》这部史诗式的战争电影中,这架发报机也多次出现在银幕上,陈戈饰演的解放军军长在“抢占摩天岭”“总攻凤凰山”两场大戏中,用它接受过上级的命令,指挥过各部队进军路线,大获全胜后,又向上级发出了胜利的捷报,这个↑《南征北战》电影道具:手枪←《红日》电影道具:中正剑“上级”正是指挥过这些战役的陈毅、粟裕。因此,此片的剧作创作和拍摄阶段,都曾得到陈毅、粟裕的关怀与支持,陈毅亲自修改了几段对白,影片拍成,陈毅还送了一块天津牌手表给陈戈,表示对这部电影的赞赏。这块手表与剧本、剧照一起陈列在展柜里,见证了那段难忘的历史。陈毅任上海市长时,对上影厂热情支持,他陪同总理多次接见上影厂主创,到摄影棚看拍戏,光临白杨家与金焰、秦怡、郑君里等相聚,共进午餐,合影留念。白杨主演《冬梅》,一个长征时期的游击队长,陈毅自告奋勇当参谋,为白杨讲述那段艰苦岁月的亲身经历,也为角色塑造提供了生动素材。这些往事资料和珍贵照片都一一陈列在“星耀苍穹”的展厅,接受参观者的瞻仰。

看了发报机,再看打字机,这台原汁原味的英文打字机可有来头,它是电影《白求恩大夫》中白求恩的光辉一生中形影不离的生活用品,这位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援抗日的外国人,就是用这架打字机与八路军战士进行交流,彼此结下深厚战斗友谊;就是用这架打字机写下了晋察冀老百姓艰苦卓绝的抗战事迹,写下了与军民生死相依的动人报道;更是用这架打字机向国际社会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罪恶面目,发出支援正义的声音:“我来到中国亲身经历了抗日烽火的洗礼,又亲眼目睹了八路军用‘小米加步枪’打败日寇的飞机大炮,正义战胜邪恶,这即是事实的真相。”

不管是毛瑟枪还是三八式步枪,不管是军用发报机还是英文打字机,也不管是文中没有提及的那些戏中用过的军用搪瓷碗、水杯、望远镜和烟袋……它们默默无语,却诉说了一段鲜为人知的电影逸事;它们纹丝不动,却烘托出一个又一个已经逝去却又永远鲜活的银幕形象。

明星与车子的记忆

“光影之戏”的空中展品引人注目,敞亮大厅中悬挂各种各样具有文献价值又有象征意义的物件,那只简朴的帆布折叠椅,曾出现在摄影棚内,或是出现在外景地,有多少老导演坐着它指点现场,拍出了多少名片佳作:孙瑜的《大路》《武训传》,蔡楚生的《渔光曲》《一江春水向东流》,沈浮的《万家灯火》《希望在人间》,郑君里的《聂耳》《枯木逢春》,汤晓丹的《南征北战》《南昌起义》,谢晋的《女篮5号》《红色娘子军》……那架厚重又神秘的摄影机,有多少老摄影师从镜头里变幻出五彩缤纷的光影画面,吴蔚云的《白求恩大夫》,黄绍芬的《林则徐》……还有那只发出奇光异彩的水银灯,有多少大明星在它的映射下塑造了多姿多彩的银幕形象:赵丹的武训、聂耳、林则徐,白杨的《十字街头》《祝福》,周璇的《马路天使》《渔家女》,张瑞芳的《家》《李双双》,秦怡的《女篮5号》《雷雨》……而对我而言,记忆犹新的是那辆草绿色的军用双人摩托车,这辆车少说也有七八十年历史,40年前我担任《渡江侦察记》(重拍片)的美术设计,曾请漆工师傅为它油漆一新,成为戏中的“敌情报处长”陈述的贴身道具。老版《渡江侦察记》中他演的也是此角色,骑的也是这辆摩托,新版的主演全部换新,唯独陈述留任,只因他演的此角给人印象太深,戏中的他与摩托形影不离,巡逻海防工事骑着它,围堵追击骑着它,尤其与孙道临演的侦察员连长“狭路相逢”,他脖子一扭头一歪,凶相毕露地质问:“站住!哪一部分的?”这个招牌动作流传甚广,摄制组内同事相遇,开玩笑用的是这句台词,年轻人谈恋爱约会时也用这句俏皮话,乃至陈述本人在以后的春晚中演小品《五个坏蛋大会串》:“黄世仁”陈强(《白毛女》)、“岗村”方化(《平原游击队》)、“胡汉三”刘江(《闪闪的红星》)、“地主爷”葛存壮(《红旗谱》),还有就是“敌情报处长”陈述使坏逗乐的也是这个招牌动作,这句经典台词。故而当初拍戏,这部车子成了摄制组的稀罕物,因为它也是重要角色,至少有五个人伺候,部队派一个摩托兵专职保管,一个机械员管维修,一个灯光工管照明,一个油漆工管上色,陈述当然是与它合作演戏,而我也在拍摄间隙,乘着它在盘山公路上兜过风,展翅如飞,不要太潇洒噢!戏成精品,车是宝贝,正因为珍贵,这部摩托车才能当文物一般保存至今。

关于车子的记忆,那辆停放在“水银灯下的南京路”的军用吉普也有故事,《南征北战》中大战告捷,我军首长就是高高站在这辆车头上发表了激情洋溢的演说,引起了全军战士的欢呼,而《红日》中的国民党王牌军74师张灵甫则是乘着这辆车疾驶在孟良崮山下,目空一切地与左右哼哈拍下了留念照,声称共军休想靠近一步,最终却落得为党国惨死的下场。后来这辆车摇身一变,又在《霓虹灯下的哨兵》中成了美国兵骑着在南京路上耀武扬威的道具……作为道具的一部车子,当然可以在多部戏中出现,可它也莫名地感叹:对车而言,无所谓恩怨情仇,可是对人而言,何以分成敌我生死相残?何必你死我活枪炮相见,闹得不可开交?它实在弄不明白。

明星与车结缘,最吸引眼球的当属巩俐乘过的那辆豪华轿车“林森伯格”,气派非凡的车型,光彩夺目的颜色,参观者络绎不绝,人人都想在车前拍照留念,过一把车迷的瘾。说起这辆车,来头可不小,经历也挺复杂,巩俐在《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张艺谋导演)中饰演“小金宝”,这个黑帮老大包养的“金丝雀”像她名字一样,的确身上全是“宝”,身上珠光宝气,家中堂皇富丽,出门坐的当然是高档车,剧本仅有一句提示:“小金宝的漂亮的黑色轿车划出了一道优美的弧线。”这一写不打紧,道具师可得把它变成真格的,巩俐正等着坐它拍戏呢。经过好几位汽车收藏家的推敲考证,非英国名牌车“林森伯格”莫属,找到资料设计出图纸,准备用别的旧车改装,可寻遍了全市的汽车厂,所有老法师连这种品牌的名字都没听说过,揽不了这瓷器活,寻来觅去到了上海锅炉厂,这儿有设备有人才,可一听“林森伯格”即刻望而却步。道具师急中生智,搬出了张艺谋、巩俐的大名,说这是耗资上亿的大片,说这是大导演大明星的大制作,人家一听这车是巩俐所坐,二话没说,日夜加班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如今,这辆车静静地躺在电影博物馆里,很多人只知道明星坐车拍过戏,可哪里晓得幕后英雄付出的心血呢?

(鸣谢:上海电影博物馆)

编辑:黄灵 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