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舌尖上的安全”须臾不可忽视

2013-07-12刘锦森

上海人大月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舌尖上的安全职能部门舌尖

文/刘锦森

“舌尖上的安全”须臾不可忽视

文/刘锦森

最近一段时间,农夫山泉“标准门”、“老鼠肉假冒羊肉”、“毒生姜”等事件相继曝光,再次引起了社会上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引起了公众的不安甚至恐慌。人们不仅要问:还有什么食品可以让人放心食用?

食品与其它商品不同,因进入人体后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影响千家万户幸福,甚至导致生命危险,于是倍受关注。虽然农夫山泉“标准门”、“老鼠肉假冒羊肉”、“毒生姜”等事件以及之前的食品安全事件曝光后,也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进行了及时慎重的查处,但毕竟“木已成舟”,造成的损失和不良影响只能事后慢慢消化。

近年来各级政府虽然也非常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食品安全问题其实并没有从根本上杜绝,总是屡禁不止。如何才能有效禁止,这是一个不可回避而又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如果一味地指责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不作为,他们可能也感到冤枉,因为他们也确实做了大量的工作;如果说人大的监督没有跟上,似乎也说不过去,因为人大的监督就从来没放松过。仅2012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就专题询问国务院关于保障饮用水安全工作情况;安徽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专题询问聚焦“食品安全”;辽宁省沈阳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一次会议也专题询问“食品安全”,市食安办、市农委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一一作答;浙江省温州人大常委会召开食品安全专题询问会,在网络直播的询问会现场,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的人大代表在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就食品安全对“地沟油”等民生问题“步步紧逼、‘麻辣’追问”,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踢起了皮球,场面劲爆。上述所例只是各级人大2012年开展食品安全监督的几个具体事例。

既然如此,食品安全问题为什么总是屡禁屡犯?看来我们的工作思路可能过于“格式化”。食品安全问题要想回归正常状态,必须标本兼治,而要做到标本兼治必须多管齐下,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由于生产商、销售商从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因素考虑,试图靠其道德自律似乎不大可能,甚至是天方夜谭。

我认为,除了广大消费者要以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公益外,还应当积极主动向有关职能部门及时提供制造、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的动态、信息,以利于有关部门及时查处。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来说,不能坐等办完有关证、照,或者程序性地盖个检验、检疫章,就放任生产者、经营者自流,而是要主动出击,有重点、有选择地深入生产、经营场所实地进行检查。一旦发现不法行为,绝不为人情所碍、绝不为金钱所惑、绝不为面子所动,坚决依法查处,顶着上线罚款、甚至吊销证照,把其所谓饭碗彻底砸碎,以此给生产者、经营者形成警示、震慑作用。如果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已涉嫌犯罪,那么,公安和司法机关就应当立即联合行动,重拳出击,依法予以惩治,让违法犯罪分子感到胆战心惊,不敢再继续做恶,没有再继续干违法犯罪勾当的机会。

从人大来说,除了要仍一如既往地重视食品安全监督工作,还要不断创新监督工作思路,不仅仅只是询问一种形式,还可以根据食品安全所涉及的具体问题、事件的性质、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进行“跟踪监督”、“接力监督”,甚至可以转换监督手段,采取行之有效的形式加大监督力度。

民认食为天,食以安为行。总之,为了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人大对“一府两院”,该监督时就不讲情面地进行监督,该支持时就不遗余力地给予大力支持。如此一来,对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违法犯罪行为的查处、惩治,就会形成良性互动和良性循环,以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强化监督的实效增加民众“舌尖”上的安全感。 (作者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干部)

猜你喜欢

舌尖上的安全职能部门舌尖
检察版(十)
为亿万人民“舌尖上的安全”
关于如何做好电力企业职能部门的员工绩效考核管理
基于“管理创造价值”理念下的职能部门绩效考核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