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特教律动课教学成功的奥秘

2013-07-10武长红

卷宗 2013年8期
关键词:聋哑学生律动性格

武长红

摘要:对于双耳失聪的聋童而言,律动、舞蹈的学习对升华其内心情感,使行为举止、表情动作文明大方,以及消除“哑相”等具有特殊的意义。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要提高特教律动课教学效率,必须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控制,实现教法的创新,促使聋生整体和谐的发展,我们教学中要善于选择导语,把握优化教学过程的实质,善于设置情感基调,增强教学趣味性,善于操作教学反馈手段,并力求达到有机的融合。这是特教律动课教学成功的奥秘所在。

关键词:聋哑学生;心理;性格;舞蹈;律动

聋校的律动教学包含音乐、舞蹈等方面的内容,中心任务是引导学生发现美、感悟美、欣赏美、追求美和创造美。因此,律动教学应该强化“美”的意识,挖掘“美”的资源,引领聋生感悟情境之美、形式之美、语言之美、创造之美。律动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组织聋生开展律动的教学活动,以充分地矫正、补偿聋生的生理、心理的缺陷,促进他们的身心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它主要包括舞蹈、基本体操、游戏、音乐几个内容。要真正完成聋生律动教学教学的任务,光靠集中的律动课堂教学活动是完全不够的,还需要在其它活动中广泛地渗透开展。

1 注重开展生活中的律动教学

聋生日常生活的律动活动有的是在教师组织下进行的,有的是聋生自发产生的,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律动角的开设在教室中可较固定地提供一定区域供聋生开展律动活动,这个区域就称为律动角。律动角可放置一些购买或自制的打击乐器,供聋生自由选择、探索和尝试演奏。有条件的学校还可放置小鼓、小钹等打击乐器,供聋生自由演奏。聋生在律动角中的活动以个别或自由结合的小组活动为主,克服了集中律动教学活动中难以顾及个别教育的不足,既可以帮助较孤独自闭的聋生提高参加律动活动的兴趣和信心,又可以为有律动天赋的聋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大家在共同的打击演奏过程中获得快乐,加强了同伴间的友情,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中,享受着集体活动带来的快乐。在特殊教育学校,所有的学生对律动课教师都有特殊的感情,他们最愿意和律动课教师接近、交流。这是因为律动课是一门很特殊的课程,它不仅传授音乐、舞蹈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律动课可以开发、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使其身心得到协调、均衡、健康的发展。该课程对学生的心理影响也是其他课程无法比拟的,加上外出演出时教师与学生能够全面接触,使律动课以及律动课教师在他们心中的地位更加重要。由于律动课的特殊性,教师在研究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并总结出有针对性的、高效的律动课教学方法就显得十分有意义

2 设置情感基调,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在聋校舞蹈教学中,必须按着科学的、系统的方法来培养聋生。例如:头、肩、腰、胯、膝、踝各关节的灵活性练习,各种脚的位置单一训练都是有其科学性的,是应该训练的。但如果让孩子按专业演员训练那样单一训练,他们就会觉得乏味,失去了练习的兴趣,训练效果不会好。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及是对材料发生兴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原因。对于舞蹈课,也许有人会说,无需激发兴趣,其实并非如此,上舞蹈课和其它课一样,同样有感兴趣和不感兴趣的,要不断提高舞蹈课的教学质量,同样需要激发兴趣,寓教于乐。

舞蹈是时空艺术,也确有很多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细腻的韵味。可以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舞蹈课是情感课。因此,尽管有的教师同样是用规范的动作进行直观示范,尽量使用比较确切精美的授课语言来讲述舞蹈动作的要领,但教学效果却不能尽如人意,其原因就是没有注意在舞蹈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将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没有达到让聋生愉快地学,生动活泼地学,课堂氛围显得枯燥。那么如果教师重视设置课堂教学的情感基调,充分挖掘教材的含蕴,使聋生在练习舞蹈基本技能的活动时,充满有趣的自娱性和游戏性,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益。

为了有效实施这种教学策略,优化教学结构,教学中,我根据各个年级的不同情况选用教材,设计了不同年级的训练项目和规格标准,自编了许多体现节奏有快有慢并溶合所学舞蹈动作的游戏及体现各民族舞蹈的基本风格和特点的小组合,配录了相应的旋律线条有起有伏、音乐情绪各异的曲目伴奏。每节课都让聋生充分感受所学形体动作的“语汇”情景,诱发其产生相应情感,并依照教材的特点、聋生的年龄特征、心理需求以及教学设备的条件创设情境,以渲染气氛,增强授课的直观性和感染力,从而唤起聋生各种感官充分感受,并产生情感,进入主体角色地位,使之充实、满足,同时自然能够注意动作的谐调、准确,进而有表情地展现“儿童语言动律”,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3 教学中的律动技巧掌握与提高

突出节奏振动,采用变换训练法训练促进律动教学。在舞蹈律动与音乐要素配合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是律动要跟随音乐节奏振动的变换而变化。首先要合节拍,其次是速度和旋律。在教学中,教师应选择一些不同风格的乐曲,让学生熟悉、分辨各种舞曲的节拍振动,可以利用音乐的时间、节奏、空间想象以及音乐的力度、色调、色度等艺术特点来渲染舞蹈动作。具体做法:一是在舞蹈结构中对引子、开端、高潮、结尾等各方面因素的处理,必须围绕舞蹈的主题,根据舞蹈形象和表达的内容情节的需要,充分表现旋律的主题;二是在教学训练中采取变换法,恰当地运用音乐节奏振动,如学习技巧舞时,节奏振动很快,学生完成不了,那么可用较慢节奏振动速度先学习舞蹈动作,当基本舞步动作掌握后,再按技巧舞节奏振动速度练习。这样,经过较长时间的练习,学生掌握律动技术技巧有较大的进步,掌握动作就快,教学进展就会顺利且教学效果有明显的提高。

综观我国教育教学研究成果,有关艺术教育方法的文章、专著很多,但有关特殊教育律动课的研究则凤毛麟角。通过律动教学,要使学生掌握浅显的律动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提高身体素质,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协调、均衡、健康的发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妙在灵活,贵在创造。在多年参加各类比赛中积累的经验指引下,走进新舞蹈教学训练中,探索新课堂教学的奥妙,让特殊学生舞蹈律动课堂教学越来越精彩,越来越容易掌握动作技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用一个勇敢的心去迎接新的生活和挑战。

猜你喜欢

聋哑学生律动性格
猫的性格爪知道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三个经济”律动
摇摆的玉石 律动的心
谈聋哑学生手工制作的教学
浅谈如何有效地对聋哑学生实施教育实践
生命的律动
你的性格像《哆啦A梦》中的谁
性格描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