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蒙语授课学生汉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教学改革

2013-07-10任凤琴

关键词:汉语教学改革

任凤琴

[摘要]高校蒙语授课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在民族院校始终是一个难题,针对如何提高蒙语授课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本文结合自己实践经验提出应该转变学习汉语的观念,改革课程设置,改进教材,实行分级教学等几方面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蒙语授课学生 汉语 教学改革

为了适应新世纪对少数民族人才的需求,切实提高高校蒙语授课学生的汉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真正提高蒙授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以便毕业后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结合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现提出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 转变蒙授学生的学习汉语观念

早在1990年,语言学家就指出“语言学习的成功取决于学习者本人,取决于学习者自身的因素及其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的各种能力。”“抓住了学也就抓住了关键所在,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等观念。所以,要想提高蒙授学生的汉语水平,必须要是学生自己充分认识到汉语学习的重要性,要有足够的认识,要从内心中去认可,去主动学习,要培养自己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从教师方面来说,尽管教师的“教”起着不可或缺的主导作用,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先靠学生自己的“学”,他们是学习的主体。而且,“教师的教只是帮助学生学或是引导学生学”。从而让学生充分认识教和学的关系,摆正教和学的位置。教师在课堂上要精讲多练,启发和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有更多的训练机会,使他们最终把语言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其次,帮助学生尽快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学习角色的转换,让他们明白学习一门语言就是培养该门语言的语用能力过程。要避免为应付考试而学,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做到学以致用,持之以恒地搞好汉语学习。

针对蒙授学生普遍汉语基础差,语言应用能力不强的现状,教师应当重视汉语基础知识教育,强化汉语知识的系统性、全面性和逻辑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做到重点突出,精讲多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技能,让学生去主动读、主动听,主动说,课后应给学生安排一定的阅读和写作。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让他们自觉地寻找更多的语言输入和应用的机会。

二、 改革汉语课程设置

汉语对于高校蒙语授课学生来说,是属于第二语言文字教学课程,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实际生活、工作需要的汉语实践能力——汉语言文字的阅读、朗读、表达与交流能力等。

课程是高等教育教学的核心,人才培养计划是通过课程设置来实现的。在蒙语授课学生的汉语课程设置上,忽视了学生在表达和交流方面以及在写作方面的训练。重视教什么,教多少而忽视怎样教和效果如何。

就蒙语授课学生汉语课程设置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1)采取2+1模式,保证汉语学习两年不间断。所谓2+1课程设置模式,即前两学期着重进行汉语语言基础与技能训练以及听、说、读的综合能力训练,第三、四学期以阅读和写作为主,通过阅读和写作训练,侧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2)适当加大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课程份量。从新生入学开始,就把学生的普通话训练的课程放在重要位置,并且尽量保证两年不间断的开展语言交际能力训练,让学生在反复的训练中巩固并提高应用汉语的能力。

三、编写适合蒙语授课学生汉语特点的教材

教材是教学要求的具体体现,也是衡量和检测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现在使用的教材大部分都是汉语授课学生的通用的大学语文的教材,没有顾及学生的民族差异和个体差异,对蒙语授课学生来说是不合适的。教材改革首先要突破整齐划一的教材体系,编写富有特色的汉语教材,例词、例句尽量贴近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为学生创设一种“似曾相识”的学习环境。让蒙古族学生感到汉语环境并非想象中的那么遥远,意识到日常生活中汉语的实用价值,增强汉语学习的社会适应性。同时还要考虑蒙语授课学生水平差异性这一特点,在选材及练习设计上力求体现层次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当教材,以取得最佳学习效果。此外,教材中的练习设计,应针对蒙古族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暴露出的弱点,对不易掌握的项目进行强化训练。语言力求简洁,内容既要注意趣味性、通俗性,当然也应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使各种层次的学生学习起来能各得其所,学有所获。

四、实行分级教学

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育论》中强调:凡事都要跟随自然的领导,要去观察能力发展的次第,要使我们的方法依据这种顺序的原则。“大学汉语语实行分层教学是‘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

语言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差异直接影响课堂参与和信息交流,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接受心理,学生的接受心理反过来又影响他所参与的教学活动。同一层次的学生有竞争和相互学习的条件,可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个班中学习,水平较高的有优越感,无多大进取心;水平较差的有失落感,同学之间的竞争和相互促进作用不明显。对教师来讲,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比较困难,教学内容和进度难以安排和把握。实行分级教学是提高学生汉语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途径之一。根据学生的入学汉语成绩以及入学后的汉语能力摸底测试成绩,将学生分为三个级别进行汉语课程的学习:

A级:汉语表达、交流、阅读与写作能力上等的学生;

B级:汉语表达、交流、阅读与写作能力中等的学生;

C级:汉语表达、交流、阅读与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

根据所分级别把学生分为不同的教学班,各级每个教学班人数控制在40—50人。根据学生汉语运用能力实际状况,A级班的课程可加快教学进度;C级班的课程可适当放慢教学进度的同时,强化能力训练的力度。根据每学年期末考试的成绩,每学期对学生进行一次调整,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只有这样,居于上、中、下三个层次的学生才能各有提高和进步。分层教学必须配合以分类辅导,以帮助民族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汉语教学模式。

分类辅导可分为课前辅导与课后辅导、个别辅导与集体辅导、课上辅导与课下辅导、专题辅导与普遍辅导等多种形式,教师要根据民族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加以运用。在民族地区高校实行分层教学可以使每一名民族学生在每一个阶段的汉语知识都学有所得、学有进步。通过分层教学,我们可以达到提高之目的,逐步实现分批推进。如果说个别辅导是对学生个体而言,那么分层就是对学生群体而言的。全面性和全体性是素质教育的两个非常重要的特征。这样在民族地区高校通过分层教学,使民族学生的大学汉语成绩都能分批次地波浪式前行、螺旋式上升。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2年度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科学研究项目资助课题,立项编号HMSY1210

[参考文献]

[1]许高厚《普通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

[2]王守恒《教育动力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

[3]杨春鼎《教育方法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

(作者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民族学院)

猜你喜欢

汉语教学改革
学汉语
韩国语 "V+ " 与汉语"V+死了"对比研究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追剧宅女教汉语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