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矿产资源储量利用现状调查与数据库建设

2013-07-10何政伟

四川地质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块段采矿权核查

张 姚,何政伟,刘 波,陈 熔

(1.成都理工大学,成都 610500;2.四川冶金地质勘查局水文工程大队,成都 611730)

2007年,国土资源部发布《关于开展全国矿产资源利用调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192号)和《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总体实施方案》(国土资发〔2008〕207号),标志着全国矿产资源储量利用现状调查工作正式启动。全国矿产资源储量利用现状调查是我国矿产资源领域一次重要的国情调查。根据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厅发〔2009〕24号《关于印发(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技术要求)、(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成果数据库建设技术要求)的通知》,以矿区为核查单元,在全面收集矿区资料的基础上,适当辅以现场调查工作,对矿区资源进行综合整理、系统分析,总结矿区各地质成果,确定核查区范围,编制矿区核查报告,建立矿区数据库,为矿山储量动态监管搭建技术支撑平台。

1 矿产资源储量利用现状调查的技术依据

1)《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

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

3)《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GB/T18341—2001)。

4)《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勘探规范》(GB/T12719—199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公布的各矿种地质勘查规范

6)《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

7)《矿产资源登记统计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2004年第23号)。

8)《关于开展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35号)。

9)《关于做好矿产资源统计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1号)。

10)关于印发《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26号)。

11)《关于加强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储量利用调查组织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193号)。

12)国土资源部《关于全面实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和勘查规范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68号)。

13)国土资源部《关于规范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审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0〕386号)。

14)其他相关标准和文件如不与本技术要求冲突,也可以参照执行。

15)关于印发《中国矿业权评估师协会矿业权评估准则--指导意见CMV13051-2007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类型的确定》的公告(中国矿业权评估师协会公告2007年第1号)。

16)《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技术要求》

17)《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成果数据库建设技术要求》

18)《储量和可回收资源量估算方法、综合利用率计算方法》

2 核查矿区的划分与套合图的建立

2.1 核查矿区的划分要求

以原储量库上表的矿区为基础,在省级矿区矿权分布图上划定核查矿区范围,确定核查矿区名称、坐标、面积,形成省级核查矿区分布图。新核查矿区不应分割原上表矿区,也尽量保证采矿权的完整性,具体有如下几种情况:

1)对于空间上无交叉的、独立的上表矿区,核查矿区即为该上表矿区。

2)当几个采矿许可证范围均在无交叉的唯一上表矿区内,则核查矿区沿用该上表矿区的名称、编号及空间范围。

3)当不同勘查阶段的上表矿区范围有重叠,且地质、构造和矿体(层)分布规律相同,则核查矿区沿用其中范围最大的勘查区的编号、名称及范围。

4)当采矿许可证范围超过上表矿区范围、开采对象为同一矿种和矿床类型、矿体(层)分布连续、在一定勘查网度范围内且不宜重新划分矿区时,核查矿区沿用原上表矿区的编号、名称,仅将空间范围适度扩大到包含采矿权范围。

2.2 套合图的建立

以矢量化的矿区地形地质图(MAPGIS 图)为底图,分别标示新确定的核查矿区、原上表矿区、采矿权范围。如当前采矿权在图上有重叠,则需要注明,在现场核查时进行及时修正。

在上述工作完成后,形成以矿区地形地质图为底图、包括新确定核查矿区范围、原上表矿区范围、采矿权(有时有现存探矿权)范围、带属性的MAPGIS 格式的套合图。

一个矿区可能有几个阶段(普查、详查、勘探)的矿区地形地质图,需要经过详细研究进行拼接,形成一张完整的地形地质图,然后将其扫描至计算机并用专业的成图软件(MAPGIS)进行矢量化。当图形过大时可以分割成几张图,但所分割的图应尽可能少,使核查报告的图件尽可能简洁,如图1。

图1 四川省××稀有金属核查矿区平面套合图(1/1万缩放)[4]

3 矿区资源储量核查

由于核查矿区是以原上表矿区为单元,涉及到不同勘查阶段提交的资源出口量和采矿权的分割,为了能清楚的对比出核查前后矿区资源储量变化情况,全国项目办采取了资源储量分割对比,使得核查前后的资源储量对比一目了然,变化原因也能准确的找到并且量化。分割块段编号是开采前块段被采矿权界限、采空区界限、压覆界限和矿山开采块段(矿块)界限分割后,重新命名的编号。命名原则建议为:如开采前块段编号为“V-1”,则被采矿权界限分割的证内保有小块段可编号为“V-1-1(内保)”、证外保有小块段可编号为“V-1-2(未保)”;被采空区界限分割的证内采空区可编号为“V-1-3(内空)”、证外采空区可编号为“V-1-3(外空)”;等等。未受分割影响的块段分割前后块段编号及资源储量保持不变。其具体做法有三种:

3.1 块段对比法

对于核查前后,资源储量估算的块段无分割的矿区、矿体或块段,采用块段对比法。核查块段编号与分割块段编号一致,分割(原)块段资源储量类型为原地勘报告的资源储量类型,如原为A、B、C、D,仍保持为A、B、C、D,不按新资源储量分类标准执行,核查块段资源储量类型按新分类标准执行。核查前后块段为一对一的关系。

3.2 大块段对比法

对于核查前后,资源储量估算涉及到矿体无增减,只分割原块段并能够将分割后(核查)块段与分割(原)块段能对应起来的块段,核查块段编号与分割块段编号不一致,但可以对应起来且资源储量及增减能够对应,核查块段和原块段为一对多或者多对一的关系。核查矿区内的矿体无增减,核查前后能一一对应。分割(原)块段资源储量类型为原地勘报告的资源储量类型,核查块段资源储量类型按新分类标准执行。

3.3 矿体对比法

对于核查前后,资源储量估算中,涉及到新增矿体或矿体原块段与核查块段不能对应起来的矿区或矿体,采用此对比方法。其实质为对各储量类型按矿体进行核查前后统计量对比,而不用先对开采前块段做分割、再按块段进行核查前后各类储量统计对比。一般以经过省厅认可的核实报告块段为基础,加上核实日期至2009年12月31日之间最新勘查变动资料,进行综合处理,核实范围(采矿权范围)外拼接开采前原勘查报告块段,然后加上采矿权界线、采空区界线、压覆区界线等进行块段分割,得到最终核查块段。实例如杜家崖金矿,原勘查阶段圈定1个矿体(32个块段),核查后变成5个矿体(55个块段)[2]。前后对比后资源储量对应且资源储量增减情况明晰。

4 矿区开发利用情况核查

1)矿山生产能力及资源流向:包括设计采选能力、实际采选能力、在建采选能力和规划采选能力;年度矿山原矿年开采量、年入选矿石量、年金属(精矿)产量等;矿产品流向,包括购入原矿来源和输出原矿、精矿的数量和流向)等。

2)矿山资源利用水平:包括矿山回采率(包括年度开采量、开采动用储量、设计损失量、实际损失量等)、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三率”;矿山动用资源平均品位、调查年度开采品位、入选品位、矿石贫化率等;能源使用效率,包括开采、选冶以及综合能源效率;劳动生产率,包括一线生产效率、矿山全员生产效率。

3)矿山企业组织结构和经营结构:包括企业性质,人员、生产和经济规模(包括隶属关系);企业组织结构、经营结构;主要产品成本构成,包括直接生产成本(即矿山生产成本),全成本及成本构成。

4)矿山技术装备构成:包括采选工艺方法(包括开采方式、开拓方式、采矿方法和选矿方法等);主要设备水平、大型设备名称数量等。

5)潜在可利用资源:包括尾矿、废石的数量及其有用组分含量,综合利用的可能性等。

6)参照勘查报告对概略经济评价的要求,根据未占用保有资源储量当前的地质工作程度(普查、详查、勘探),进行概略经济评价。

7)建立品位-吨位模型和成本-吨位模型。

5 矿产资源储量利用成果数据库建设

全国矿产资源储量利用现状调查最终基于MAPGIS 与ACCESS 数据库,以全国项目办下发的《全国矿产资源储量核查成果库数据库系统V3.0》为联系纽带,将核查成果数据库与空间数据信息有机的联合起来,最终和原有的资源储量库对接起来,形成新的全国资源储量利用及储量动态监测管理信息系统。

5.1 矿区资源储量登记书信息入库

根据审查后的矿区核查成果,经过对矿区和矿山储量书的完善,将矿区储量登记书进行备案,将矿区储量登记书软盘汇入储量库。

5.2 矿区核查成果入库

将矿区核查成果,包括报告、图件、附表和图件属性表全部进入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成果数据库。

5.3 矿区核查成果检查

矿区成果录入系统后,形成数据库,用项目办提供的查错程序进行成果图库一致性的检查,以保证成果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6 结束语

通过对单矿区各类保有资源储量占用情况和压覆情况的核查,理清各类保有资源储量与矿业权人的时空关系。查明各单矿区累计查明资源储量、资源储量增减量、资源储量消耗量,查明矿区保有资源储量的数量、结构、品质和空间分布,摸清矿区保有资源储量家底。通过对单矿区矿体的块段分割和储量估算,查明未占用、采空、保有、压覆资源储量的数量、结构、品质和空间分布,了解各矿区产能建设的资源储量潜力。建立了单矿区的核查成果数据库和空间矢量化图形库,为矿山储量动态监管搭建起了二维半的图库联动的技术支撑平台。

[1]GB/T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S].

[2]国土资源部.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技术要求[S].

[3]DZ/T 0203—2002 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S]

[4]于成良,廖芝华,等.四川省康定县甲基卡稀有金属矿核查区资源储量核查报告[S].2010,12.

[5]DZ/T 0205—2002 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S]

[6]魏宏安,秦岩宾.矿业权实地核查与数据库建设[J].四川地质学报,2010.

猜你喜欢

块段采矿权核查
江西规范采矿权深部或上部矿业权协议出让
对某企业重大危险源核查引发的思考
关于设计保证系统适航独立核查的思考
基于无人机影像的营造林核查应用研究
资源储量估算中地质块段法与剖面法对比分析
浅析露天矿储量计算方法
山西省探矿权采矿权征收的现状及建议
基于采矿权转让视角的未生效合同效力探究
地质块段法在卡而却卡铜矿区资源量估算中应用及注意事项
浙江省采矿权市场建设的回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