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语言沟通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3-07-10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36期
关键词:护患家属满意度

饶 恕

(重庆涪陵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重庆 涪陵 408000)

非语言沟通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饶 恕

(重庆涪陵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重庆 涪陵 408000)

目的 探讨非语言沟通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ICU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语言沟通),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非语言沟通,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治疗配合度以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配合度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观察组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非语言沟通是人性化护理的重要体现,能够显著缓解ICU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改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非语言沟通;ICU;心理;治疗配合度;满意度

尽管ICU拥有完善的设备和周全的医疗护理,但ICU患者的心理反应较为突出。有研究显示,ICU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在14%~72%,其不但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影响了患者的心理健康[1]。在护理模式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发展的今天,ICU患者的心理因素对病情及疾病转归、生活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ICU护理中不但要注重治疗效果,更要注意对患者的心理支持和呵护。非语言沟通是通过体态、仪表、动作、触摸等方式来达到护患间的思想、感情、信息的传递和沟通的沟通方式[2]。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对30例ICU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非语言沟通护理,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ICU患者,纳入标准:①入住ICU时间>2d;②生活不能自理;③文化程度均在小学以上,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排除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及有精神障碍个人史及家族史患者;其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22~78岁,平均(42.5±5.2)岁。疾病类型:复合伤23例,心肌梗死15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12例,急性中毒10例。将该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在ICU期间的治疗方法基本一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3],主要措施有遵医嘱进行治疗,病情观察,基础护理,并采用语言沟通进行心理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非语言沟通,具体措施如下:

1.2.1 常规沟通护理

采用常规语言沟通,及时将治疗方案传达给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疾病治愈的相关病例,坚定患者的治疗信心。加强护患交流,主管护士在床边安抚患者,稳定患者的情绪。

1.2.2 非语言沟通

①对不能进行语言表述的患者,如呼吸机治疗的患者、气管切开的患者,可用手或纸笔书写的方式进行交流,使患者正确的认识疾病。②了解患者的手势、口形、表情、语言表达,细心观察,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和性格特征,积极观察患者潜在的护理需求。通过微笑、点头等非语言沟通方式表示自己的理解和同情,让患者感受被尊重及关爱,向患者传达积极的态度[4]。③患者诊治过程中,护士可握住患者的双手,通过眼神、表情、适当的触摸和手势的运用,坦荡、鼓励性的眼神给患者以安抚。坚定自信的目光,会使患者看到希望,消除痛苦;认真、专注的目光,可以让患者看到信任、尊重与坦诚[5]。④恰当地应用肢体语言,让其感受到护士对他的重视、关心、体贴。在进行穿刺等侵入性操作时,要动作熟练、举止稳重、快速准确,有条不紊、淡定、从容,动作轻柔,表现出护士的权威性和可信性,使患者信赖医护人员,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在对危重患者进行急救时,护士切不可张皇失措,保持平和冷静、态度温顺,表现出勇敢、坚毅、镇定、当机立断等非语言行为,以减少患者的疑虑、误会[6]。

1.3 观察指标

①心理状态:焦虑、抑郁评分采用Zung编制的医院焦虑(SAS)、抑郁(SDS)自评量表评定。两个量表均由20个陈述句和相应条目组成,根据症状出现的频度分为0~4级,1=无或偶而,2=有时,3=经常,4=总是如此。总分均为80分。SDS标准分≥50分为有抑郁症状,SAS标准分≥50分为有焦虑症状。②治疗配合度: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ICU患者治疗配合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共分为良好(主动配合治疗)、尚可(在医护人员的说明和家属的鼓励下配合治疗)和差(拒绝治疗)三个等级,由护士按照患者的表现进行评定,良好和尚可计入配合。③护理满意度:两组各调查30例家属,两组家属的一般资料大体一致,采用我院自制的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20个项目,答项为满意、一般、不满意,计分3、2、1,总分为20~60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观察组的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配合度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观察组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

3 讨 论

ICU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个综合科室,以危重患者为主要救治和服务对象,具有患者病种多、病情变化快、病情危重的特点。ICU患者不仅身体上处于危机状态,而且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7]。这种不良心理状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治疗和护理的顺利实施,甚至妨碍了患者疾病的康复。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认知水平的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心理护理在整体护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心理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要在积极执行各项操作的同时,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可有效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患者依从性,促进其身心康复[8]。护患之间的沟通包括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两种方式,非语言沟通比语言更具有感染力,其可以跨越不同的语言障碍,利用人的动作、表情、目光、空间距离和辅助语言等来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9]。

在临床护理中应用非语言沟通有利于减少护患沟通过程中的主观问题,达到护患双方心情愉快、相互理解和彼此信任的目的,让患者在沟通中感到轻松而没有压抑感、愤怒感和被轻视的感觉,充分调动患者接受、配合治疗的主观能动性,促进遵医行为和健康行为[10]。本研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非语言沟通,有利于满足特殊状态下患者舒适与安全的需要,及时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压力,让患者保持相对积极稳定的情绪,使其很好的配合治疗,进而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焦虑、抑郁显著少于对照组,治疗配合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非语言沟通是人性化护理的重要体现,能够显著缓解ICU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改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1] 季爱琴,徐玲芬,谢波.改进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对ICU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7,21(4):909-910.

[2] 廖少琴.非语言性护理沟通对心肌梗死患者身心状态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4):10-11.

[3] 时秀云,邵云霞.ICU患者的心理护理326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5):227.

[4] 徐琼英.重症监护病房颅脑外伤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调查与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4):174.

[5] 王小妮,杨金娜.影响ICU患者心理变化的因素及护理措施[J].临床合理用药,2010,3(24):141.

[6] 王正英,江秀娟.沟通理论模式在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9):64-65.

[7] 高文娟.非语言沟通培训在老年重症监护室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6):101-102.

[8] 赖开兰,江银娣.沟通技巧在急诊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30):129-130.

[9] 郭素云,杨芳,叶德琴.ICU清醒气管插管患者非语言沟通宣教内容的探讨[J].医药前沿,2013,3(18):57-58.

[10] 周红.护理干预对ICU患者焦虑和抑郁影响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8):13-14.

R473

B

1671-8194(2013)36-0239-02

猜你喜欢

护患家属满意度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护患沟通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浅谈护患关系及护患冲突与处理
护患沟通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