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涂擦预防压疮的效果观察
2013-07-07吴慧君
吴慧君
(河南省许昌市中医院内一科,河南 许昌 461000)
中药涂擦预防压疮的效果观察
吴慧君
(河南省许昌市中医院内一科,河南 许昌 461000)
目的观察中药涂擦预防压疮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1例长期卧床患者分成观察组63例,对照组58例,在相同的常规护理上,观察组采用中药涂擦预防压疮,对照组采用50%乙醇同样方法预防压疮。结果中药涂擦对预防压疮疗效满意。
压疮;中药涂擦;护理干预
压疮实质[1]决定其是难以避免的临床并发症。压疮有加重患者病情、延缓康复、增加痛苦及经济负担等危害。预防压疮使皮肤管理的重要环节,解压是压疮防护的最基本措施,可规避压疮及促进转归[2]。压疮常好发于昏迷、肢体瘫痪、极度消瘦、营养不良、水肿、长期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的患者。压疮预防工作的质量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每个护理人员要有预防压疮的意识。从2009年6月开始,我院选用中药涂擦预防压疮(有出血倾向者除外),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压疮高发科室(神经内科、心内科、监护室)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121例长期卧床患者,其中男64例、女57例,年龄60~92岁(77.35±14.58)岁,偏瘫47例,全瘫(包括年老体弱、四肢肌肉萎缩不能下床者)74例;体质、营养状况均一般;住院时间13~935(191.64±37.28)d。Branden压疮风险评估,总分从6~23分,分数越低危险性越大(≤16分者,为高危压疮危险人群)。按入院单双分成两组,单日为观察组63例,双日为对照组5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体质、营养状况、住院时间及Branden危险性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2 方 法
2.1 常规护理
护理压疮患者要做到“五勤”,即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具体方法是:每日定时更换体位,一般2h翻身1次,必要时1h1次,建立床头翻身卡。卧气垫床,对于缺少脂肪组织保护的骨隆突处垫小棉垫,避免局部长期皮肤长期受压。大小便失禁、出汗、分泌物多的患者应及时擦洗干净,以保护皮肤避免刺激。保持床单整洁、整齐、无碎屑,及时更换污染的床单,同时要注意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
2.2 中药涂擦药物组成
是我院自制的一种药物,主要成分有红花200g、当归200g、川芎200g、乳香100g、没药100g、赤芍100g、干姜100g、白芷50g细辛30g浸泡于50%乙醇5000mL中,浸泡7~10d后进行过滤后装入消毒过的带盖玻璃缸内备用。
2.3 操作方法
护士操作前评估患者的皮肤情况,询问有无过敏史,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暖。操作者将浴巾垫于患者涂擦的部位下,用中药涂擦液涂抹患者腰背部,先轻轻叩拍让药液充分吸收,然后用手掌大小鱼际部分紧贴皮肤,由轻至重,由重至轻按摩。再涂擦患者四肢,重点部位如枕骨粗隆、耳廓、肩胛部、肘部、脊椎体隆突处、髋部、骶尾部、膝关节的内外侧、内外踝、足跟部等部,每天4h或6h涂擦1次(根据受压面积而定),每次10~20min。每班交接评估皮肤情况。
2.4 评定标准
有效:无压疮发生。无效:发生压疮。
2.5 统计学方法
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
3 结 果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预防压疮效果比较 例(%)
4 讨 论
压疮是机体受到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内因是指患者机体营养不良,代谢障碍,抵抗力下降等;外因是指机体局部长期受压或受到外部刺激而造成局部组织血液循环障碍,引起局部皮肤溃烂、组织坏死[3]。中医认为压疮的发生,在内久卧伤气,气虚而血行不畅,久病而出现气血亏虚;在外由于躯体重量压迫及躯体着褥点的摩擦挤压而致受压部位气血失去流畅,造成局部皮肤失养而坏死肉腐,形成溃疡[4]。
压疮的预防方法众多,中医药预防压疮历史悠久。中药涂擦即是根据祖国医学理论,不断积累的临床经验的基础上中医项目。本研究运用给予卧床患者中药涂擦按摩受压部位,是运用中药的诸药的“活血通络、消肿生肌、祛瘀止痛、镇痛抑菌作用”的药理作用,消除压疮的内外因素引起的血液循环障碍,改善局部血液供应,抗菌消炎,避免发生压疮的目的。50%乙醇还不易出现皮肤干燥、脱屑等不良反应。所采用红花、当归、川芎、乳香、没药、赤芍、干姜、白芷、细辛等制剂共奏活血化瘀,散风祛湿,抑菌杀菌,消炎止痛,消肿排毒之功,对皮肤有良好保护作用,疗效好,操作简单,经济适用,无不良反应。在保证营养、勤翻身叩背、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可使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加快,对微循环的改善显著。
本观察结果表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中药制剂涂擦预防压疮疗效显著,且安全,操作简单,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
[1] 王采风,巫向前.压疮形成机制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7, 22(1):74-77.
[2] 肖江平,何春红,易红,等.签订知情同意书对老年卧床患者褥疮预防的效果[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0):1754-1756.
[3] 白继荣.护理学基础[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52.
[4] 赵向华.中医外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88.
R473.6
B
1671-8194(2013)18-03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