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促进理解 理解加深记忆
2013-07-05浙江大学附属中学310007张为群
浙江大学附属中学(310007) 张为群
今年浙江高考选择题第5题,考查河流曲流的甲、乙两处的流速、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看到这道题目,想起给学生上 “河流”专题复习课的情景。
当时,讲河水侵蚀作用,先复习了一下:如果是平直的河道,一般用地转偏向力来解释流水对河岸的侵蚀作用;如果是弯曲的河道,由于河水受到惯性的作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发育成河漫滩或者河漫滩平原。
后来做周练,发现有几个学生还是把凹凸岸混淆了。
试卷讲评时,我说:“怎么凹凸岸都还不会区分呢?”
有个男生就接话了:“这个很好记的。你只要看着图,稍微想一下,凹跟凸,这两个字是代表河岸,不是代表河流,凹岸就是河岸被流水侵蚀,咬进去了一口,凸就是河岸多出来一块,是泥沙堆出来的。你如果站在河流的角度看凹凸,那应该叫凹河、凸河。”
那几个同学的脸上马上出现恍然大悟的表情。
我也紧跟着说:“你讲得真好,形象生动。会动脑子,好!”被表扬的学生也笑了。
我想,其他人再也不会混淆凹凸岸了。那个学生说的“凹跟凸,这两个字是代表河岸,不是代表河流”这句话也深深地让我感觉到:有时候,巧妙地、轻轻点一下,非常实用。
很多时候,我向学生强调学地理不要去背书,不要机械记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因为理解记忆效率高、效果好。那是不是说只要理解了就一定能记住呢?这可不一定。比如这个第一次讲凹凸岸的时候,学生都认为自己理解了。其实,对于理解的东西,往往也还需要多次重复才能记住。有的学生理解了某个学习内容,就以为学习过程已经结束,如果没有有意识地要求自己记住它们,不再通过重复加深印象,那么,是不可能把学习内容完全、准确地记住的。
而这个学生,不但进行了“理解记忆”,还形成了自己的想法,他用极其形象的“联想记忆法”帮助同学掌握“凹凸岸”,还创新出一个“凹凸河”。这种想法也给老师提供了很实用的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