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重叠
2013-07-05◎忘川
◎忘 川
父亲是手艺人,少年时候就跟在人家后面当学徒,等他长到我这样大时已经开始操持养家了。他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人,早早地走南闯北,见过不少人不少事情。直到我出生,父亲的人生轨迹才算是回归平静,他开始学会做一个父亲,他的爱好、习惯,甚至是所见所闻都影响了我。
记得家里有过一个录音机,棕色外壳的,笨重地卧在书桌上。每天早晨首先响起的必然是李琛的《窗外》,我并不晓得父亲痴迷到了何种程度,只是在十多年后我依然可以从他嘴里听到断断续续的音节。那时讨厌到极点的我现在也会回过头去听父亲听过的老歌,仿佛是一卷卷画面,有着时光陈腐的味道,让人特别眷恋。后来搬过一次家,那件笨重的录音机也给遗失了。
我上小学,每天早上都要背着书包在弄巷里七拐八折,觉得很快乐。头顶上狭窄的天空倒映着熹微的晨光,有像是彩虹般的颜色倾泻下来,我用手去挡,却从指缝里见到麻雀稀稀疏疏地飞过,残留着新鲜粪便的味道。
母亲常常说父亲纵容我,和我没大没小地皮。我常常趴在父亲背上,父子俩往小街上去,是那种铺着大青石砖块的街,两边商铺的屋檐都极低,一到下雨就淅淅沥沥往地上淌。不为别的,那时候非常喜欢吃一种叫“豆腐脑”的小吃,老板在街口搭一个油伞棚子,摆着几张桌子就做起了生意。我喜欢白白嫩嫩的豆腐上漂着几滴香油,还有几丝绿绿的葱花的样子。父亲吃不了多少,常常用勺子把他的那份给我许多。
“我们在上海是在冬天呀,冷,怎么办呢,我们就跑到街上找豆腐脑去。喝上一碗,浑身都是暖洋洋的。”父亲开心地和我讲他十八九岁的故事。
“那要是喝了豆腐脑还觉着冷呢?”我扬起头问他。
“这样啊。”父亲似乎是在思考,但很快他就从桌子上舀起一勺红辣椒作势往我碗里放,“吃辣椒啊,来来,给你一点。”
“不要不要。”我慌忙用手遮了碗,经常被父亲这样子逗哭。
相隔了十多年后,我和父亲悄悄回到当初生活过的地方,虽然还认得路,可是要认出来到底是有些困难。这里被开发过,周遭建起了居民小区,一栋紧挨着一栋。天空中消失了一条条晾衣服的线和竹竿,鸟儿似乎也少了很多。我试图去找寻那家豆腐脑摊,却意外地发现那条老街早已经面目全非,再没有露天营业的摊主,他们都挪进了窗明几净的店里。的确是少了几分儿时的回忆,但也可以看得见这座城市的成长,就这样慢吞吞地,像一列火车,拉着汽笛朝着远方驶去。
“那个时候这里还很旧,没想到一下子变化这么大。”父亲弯着腰,不禁发出几声感慨。
我长到父亲当年的年纪,与他生活过的时光轨迹重叠,这其间的岁月二十年。父亲老了,长了泛白的鬓角,我长大了,不久的一天要像父亲一样成家立业。只有这座城市,她慢慢地改变着,像一个孩子一般长大了。
我透过这座城市似乎也更能看到国家的变化,无论是从人们身上色彩鲜艳的服装,还是日益讲究健康的饮食上,都能看出这个曾经饱经创伤的国家与民族握住了希望的光,她真的长大了。
荐 评
小作者通过自己的成长轨迹以及城市变迁来反映祖国的变迁,语言极具诗意,尤其是描写“我”和“父亲”在街边吃豆腐脑的场景,细节描写很出彩,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