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需要新需求主义

2013-07-05高连奎

检察风云 2013年21期
关键词:里根药方赤字

文/高连奎

中国需要新需求主义

文/高连奎

高连奎,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员、中国金融智库研究员

近来,李克强总理表示,中国政府坚持不扩大赤字,既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采取调结构、促改革的方式稳增长,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加强薄弱环节建设,提高增长的质量效益,保障和改善民生。笔者认为这是李克强总理继“绝不让经济滑出下限”的表态之后,又一重要的表述,而这次表述的重点则是“不扩大赤字”。

中国经济从来不缺乏药方,这些药方有的来自外部,有的来自内部。前不久,外部的投行巴克莱为中国经济开出了“硬着陆”的药方,也就是先让中国经济增速下降到3%,然后再图反弹,这一观点以“李克强经济学”的名义遭到热炒,然而,没过多久李克强总理就表态“绝不让经济滑出下限”,同时外交部也请林毅夫教授对中国经济的前景进行了介绍,可以算作中国政府对外资投行这一药方的拒绝性回应。

而在中国内部也有一些被称为“新供给主义”的学术思潮开始浮出水面,而供给主义其实就是“里根经济学”,这一学派在国外也被称为“巫毒经济学”,其核心就是“减税-赤字-借债”,美国的债务危机就是里根经济学所致。美国当下的债务的大部分也都是在里根和小布什两任共和党的总统任期内欠下的,而民主党的克林顿则以平衡预算赢得美名。新供给主义所宣言的减税也必然导致赤字,这显然是不可持续,李总理的这次表态可以看做是对国内新供给主义的一次拒绝性回应。

总之,无论是将中国经济导向硬着陆的外部药方,还是主张全面减税,最终必将导致赤字和负债的内部药方都是不可取的,中国也从来不需要什么偏激的药方,我们需要的是务实。我们可以在必要的时候让经济放慢速度,但绝不意味着我们让经济硬着陆;我们可以通过结构性减税减轻小微企业负担,但我们绝对不会走“减税—赤字—负债”的美国老路;我们通过改革让金融实现自由,但政府绝不会将中国发展成赌场资本主义;我们减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提高供给,但绝不意味着我们不改善民生提高需求。

其实,放眼世界供给主义思潮的出山,从来就不是什么好征兆,因为自资本主义诞生以来,人类经济从来就没有出现过供给的问题,一直是需求的问题。而当供给被人提出的时候,无疑是实体经济出现了巨大的危机,当下的中国是这样,当年的美国也是这样。

美国实体经济是如何垮掉的

上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滞胀,这次滞胀主要是由于石油因素,中东战争期间,阿拉伯国家以石油为武器与西方对抗,一时间石油价格翻了十翻还要多,与之相伴的则是发达国家的经济滞胀。滞胀在历史上出现的并不多,因为以前的世界经济没有联系那么紧密,经济停滞时一般是经济衰退时,同时一般伴随通缩。上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的危机显然不是由于经济周期所导致的衰退,而是战争的结果,因此也不会出现与经济周期性衰退时所出现的通缩紧缩,而是输入性通胀,其实这点在经济学界是有共识的。

然而,民众并不管这些,民众要求控制通胀,政客需要控制通胀,但这种为治理通胀而治理通胀必然会带来更大的负面效果,其实通胀真要治理,也并非很难,无非是紧缩货币,人为的制造一场经济危机而已,美国确实就是这样做的。演员出身的总统里根采用了一个精算师出身的经济学者弗里德曼的馊主意:紧缩货币,控制通胀。

然而,任何的货币紧缩都是有代价的,货币紧缩对老百姓没影响,但对企业却是伤筋动骨的。美国在80年代初期利率最高时达到了20%,几乎相当于平时的十倍,这是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可以承担的,因此,当时的美国,除了少数大企业进行了跨国转移之外,大部分制造企业都倒闭了。这也是美国制造业消失的历史背景。

其实,发达国家并非就一定没有制造业,日本、德国、北欧都是发达经济,都是以制造业见长,没有制造业的只有美国和英国,美国用弗里德曼的高利率政策击垮了美国的所有制造业,而英国则采用哈耶克的私有化政策变卖了所有的制造业。现在的美国连起重机都生产不了,英国连一个自己的汽车品牌都没有。

前人的失败并不一定会成为后人的教训,错误频繁上演也是历史的常态,不过这次轮到了中国。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之后,中国采取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反危机措施,同时中国经济也出现了一个新的高峰,增长速度重新达到了两位数。然而,与历史上每一次经济高峰一样,经济高峰的同时,也是通胀的高峰,一时间,奥地利学派和货币主义在中国大行其道,他们批判政府投资,并且造了“货币超发”和“货币空转”的说辞。

供给主义何以成为“巫毒经济学”

然而,纠正了货币主义的错误也只能解决中国经济的短期问题,从长期看,中国经济还是需要从需求入手,也正如我们先前所说的一样,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永远不会出现供给不足的问题,除非是人为的用货币政策将实体经济击垮。

弗里德曼的建议并没给美国带来好处,相反而是经济的衰退,里根也马上发现自己出“不要相信里根,他兜售的富人与企业减税是巫毒经济学”时,没人相信他的预言,而今天的美国人却不得不承受巫毒经济学的恶果。

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当年在评论减税时也曾说,减税就是让富人吃肉时,穷人也得到一点面包渣,而其实这只是一方面。减税的好处只是一时的,其结果是只顾今天,不顾明天。社会文明形态越高,政府承担的公共服务越多,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依赖于公共服务,比如良好的道路、免费的教育、医疗等,服务不减,只减税收,只能靠大规模的借债。

当代政府除了常规支出外,其财政收入主要用于扶持新兴产业和社会福利,如果削减的话,也只能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其结果一般会导致三方面的危害:新兴产业得不到扶持,经济发展没有后劲;贫富分化严重,穷人无钱消费,最终消费不足,产能过剩;财富全部集中在富人手里,投机横行,经济泡沫严重,最终爆发金融危机。

减税所导致的后果,绝不是“借钱—还钱”那么简单,其最毒的地方是利息,世界上上当了,并随之将目光投向了另一个学派,那就是供给学派,供给学派并没有统一的理论,只是不同思想的大杂烩而已。归结起来主要有两大方向:一个是主要扶持实体经济,增加供给,改善劳动生产率等,另一个方向是减税,促进消费。

扶持实体经济,大搞企业改造,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这是正确的,也无可厚非,但减税就不那么对头了,这种经济学在美国被称为“巫毒经济学”。所谓巫毒经济学,主要是指起源于里根时代的“减税+赤字+借债”的经济政策,而当前美国所承受的国债危机、财政悬崖等一系列问题都来源于此。

在1988年,老布什和里根同台竞选,提没有免费的午餐,也没有不带利息的贷款。

而美国并非我们所担忧,我更担忧中国,因为现在中国也开始面临着类似的问题。而且一直在步美国的后尘:货币主义导致实体经济危机,供给学派提出减税,民众被政治和学术的巫毒所迷惑,不明就里的支持,而一段时间后整个国家都成为债务的奴隶。

另外,中国与美国不同的是,美国以个人所得税为主,中国以企业税为主,中国的企业税收几乎全部为比例税,具有“自减税机制”,也就是当中国经济出现危机时,中国的税收就自动成比例减少,不需要人为的减税,因此中国新供给主义者提出的减税从理论上就不正确。

放眼世界供给主义思潮的出山,从来就不是什么好征兆,因为自资本主义诞生以来,人类经济从来就没有出现过供给的问题,一直是需求的问题。当下的中国就面临着这个问题。

为经济解套须从需求出发

而要从这一切中解套,还是要回到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上,那就是市场经济最根本的问题还是需求问题。一个国家要实现发达,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可以量化处理。第一个阶段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只要实行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其人均GDP达到1万多美元是没有问题的;第二个阶段是自主创新和产业自立,一个国家如果实现了自主创新和产业自立,其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是没有问题的;第三个阶段是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建立,一个国家如果人均GDP要达到4万美元,没有社会保障建设是不可能的。第一个阶段的城镇化是通过生活方式的转变提高消费需求。第二个阶段的产业自立和自主创新,是通过生产方式的转变来提升企业利润,从而带动消费需求的增长。而第三个阶段的社会福利则是通过文明方式的转变来提升消费需求,从而将整个社会的消费拉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编辑:程新友 jcfycxy@sina.com

猜你喜欢

里根药方赤字
张老师的“药方”
重楼:梁春宏的脱贫“药方”
弩药方提取工艺的优化
爱溜冰的凯丽猫(下)
爱溜冰的凯丽猫(上)
乐观的小里根
南希·里根:1921~2016年
给企业家腐败现象开“药方”
互信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