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原经济区发展活力研究

2013-07-04武京涛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年12期
关键词:经济区中原活力

□文/武京涛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重庆)

一、中原经济区概况

中原经济区是于1985年9月成立的跨省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现有晋、冀、鲁、豫4省临界区13市组成,成员包括山西省的长治市、晋城市;河北省的邯郸市、邢台市;山东省的聊城市、菏泽市、临清市;河南省的新乡市、安阳市、焦作市、濮阳市、鹤壁市、济源市。“中原经济区联络处”是经济区唯一的常设办事机构,办公地点设在邯郸市,主要任务是负责处理日常工作。2008年中原经济区有119个县(市、区),面积9.7万平方公里,区域总人口5,630.9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568.8亿元,同比增长22.5%,人均GDP为22,362.8元,中原经济区在1%的国土面积上创造了占全国3.5%的生产总值,养育了占全国4.2%的人口,完成了占全国3.3%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板块。(图1)

中原经济区处于我国由东向西的技术梯度和由西向东的资源梯度交汇区,也是南北向物流的中转枢纽,在我国经济发展版图上占有重要位置。虽然中原经济区已成立25年,在促进地区发展增强合作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是该区域总体发展水平较低,交流领域仅局限于经济、旅游等领域,并没有展开经济社会环境等的全方位交流合作,区域一体化程度较弱,总体竞争力不足。在区域一体化快速发展的中国,中原经济区逐渐成为发展洼地,东南西北分别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中原城市群、关中经济区、京津冀都市区包围,处于各大发展中心的边缘,辐射影响力较弱,同时这些城市在各自的省域内处于边缘位置,难以被其经济中心城市辐射和影响,使得区位优势难以发挥。因此,深入研究中原经济区发展的现状,剖析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对于进一步优化区域发展方式,提升区域整体实力,具有现实意义。

二、评价指标体系

(一)评价指标。通过构建指标体系来评价区域发展,其实质就在于寻求一组具有典型代表意义,同时又能全面反映发展各方面要求的特征指标,这些指标及其组合要能够最方便人们对发展目标的定量判断。因此,发展指标体系设置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科学性、全面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原则。

为客观地评价中原经济区各个区域的发展现状和活力,本研究在坚持以上原则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方面提出了15项评价指标以求全面真实地反映该区域的发展状况,详细指标见表1。(表1)

表1 各区域发展活力评价指标体系

图1 中原经济区范围示意图

(二)数据来源。本文所采用指标的原始数据均来自于2009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原经济区13市2008年主要经济指标,以及部分区市官方网站统计信息。鉴于众多指标的量纲不一致,并且指标原始数值相差悬殊,有必要进行无量纲处理,即对同一变量减去其均值,再除以其标准差,以消除量纲的影响。将处理后的数据录入数据库,利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对取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表2 主成分分析因子贡献率

(三)评价方法。主成分分析法:主成分分析的主要原理是利用降维的思想,通过研究指标体系的内在结构关系,把多指标转化成少数几个相互独立,而且包含原有指标大部分信息(80%)左右的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方法。同时,对初始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方差最大法正交旋转,然后再建立所有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求出其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所得到的特征值即为该主成分所对应的方差,方差越大,对总变异的贡献也就越大。其优点是它确定的权数是基于数据分析而得到的指标之间的内在结构关系,它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而得到的综合指标(主成分)之间彼此独立,减少信息的交叉,使得分析评价结果具有客观性和可确定性。

三、中原经济区发展评价分析

(一)指标分析。本文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6.0对区域发展测度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按照特征值大于1,累计贡献率接近80%的原则来选取主成分因子,所选取的4个主成分因子所对应的方差均大于l,能够反映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采用方差最大法对因子进行旋转,经过多次迭代,得到主因子旋转载荷矩阵。(表2、表3)指标因子载荷值反映了主成分因子与指标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从表3中可以看出:

表3 指标因子正交旋转后载荷矩阵表

1、第一主成分因子在人均GDP、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人均城市道路面积、环境投入占GDP的比重等指标方面载荷较高。这些指标大多是从经济发展活力和发展环境方面反映了区域的综合发展活力和现状。

2、第二主成分因子在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人均城市道路面积等指标方面载荷较高。这些指标大多是从劳动力资源及其结构方面反映了区域的综合发展活力和现状。

3、第三主成分因子在城乡人均收入之比、建设用地产出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指标方面载荷较高。这些指标大多是从发展公平与效率方面反映了区域的综合发展活力和现状。

4、第四主成分因子在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万人拥有医院床位数、万人拥有高等学校学生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空气质量优良率等指标方面载荷较高,这些指标大多反映了社会基础保障设施。

(二)分析结果。上述主成分因子的特征根作为权重,计算中原经济区13个区市的得分:

Fi=4.15Fli+3.31F2i+2.42F3i+1.95F4i

其中:Fi是指各区域的综合得分,F1i是指第i个区域在第一主成分因子中的得分;F2i是指第i个区域在第二主成分因子中的得分;F3i是指第i个区域在第三主成分因子中的得分;F4i是指第i个区域在第四主成分因子中的得分。

由此计算出中原经济区各区域发展活力的综合得分及排名。(表4)

表4 中原经济区发展活力综合得分及排名

上述排名主要是反映中原经济区的各个区域发展活力状况,从综合发展活力看邢台市、临清市、聊城市、邯郸市和菏泽市居前五位,说明这五个地区总体发展状况良好,具有良好的发展活力和前景。这个排名与中原经济区综合经济排名有较大不同。张吉献的研究显示,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排名中,邯郸名列第一,其次依次为聊城、焦作、安阳、邢台、新乡、菏泽、长治、晋城、济源、濮阳、鹤壁和临清,该区域各地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的不同步,使得中原经济区大城市不强小城市不弱,发展活力不足最终将阻碍大城市的长远发展,大城市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带动作用,小城市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对区域的引领作用较弱,使中原经济区中心城市不突出,城市之间定位和分工不明确。从地区各个分项的得分情况看,中原经济区内部之间发展很不平衡,每一个地区在发展中都存在一定问题,以该地区最大的城市邯郸为例,邯郸无论是人口、经济还是地域面积在13个区市中都处于突出地位,丰富的资源、便捷的交通,加上其处于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具有成为区域中心城市的潜力,但邯郸目前的带动能力较弱,中心地位不明显,发展活力不突出,在各单项指标的得分中可以看出,邯郸的经济发展活力和发展环境状况较差,特别是出口、消费和交通环境成为阻碍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另外,邯郸其他各项指标优势不突出,在社会公平程度和教育水平方面相对落后,降低了邯郸的发展活力,不利于其经济社会的全面长远发展和区域增长极的打造。如何改变各地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激活其应有的发展潜力,是目前中原经济区急需解决的问题。

四、发展对策与方向

(一)开展全方位合作,坚持外打整体牌、内造特色牌。中原经济区建立初衷是加强各地区间的经济交流和合作,成立25年来在经贸合作上取得一定成效,加深了地区间的联系。随着发展观念的转变,区域间的合作不再局限于经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全方位合作在各大区域合作中逐渐完善,中原经济区也应该顺应这一发展趋势,积极拓展合作领域和深度,不断完善区域全方位合作机制。坚持市长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举行区域重大项目交流合作会议,共同协商区域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社会环境问题,开发区域合作市场,促进各项资源合理流通和优化配置。

中原经济区作为区域合作的载体,要将优势发挥到最大化,积极打造中原经济品牌。坚持打好两张牌:外打整体牌,一是以中原经济区名义在区域外、境外进行招商引资活动,共同开拓和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二是多边双方的项目联合向国家有关部委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所谓内造特色牌,是指打造中原经济特色的农业品牌、文化品牌、中原旅游品牌等。中原经济区大部分处在华北平原上,有发展农业得天独厚的优势,以科技为支撑巩固全国粮棉生产基地建设,加强农业的规模化建设和生态观光农业建设,激活农村发展活力。中原经济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我国的“成语”之乡,“甲骨文”之乡,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邯郸、安阳、聊城、鹤壁的浚县,同时安阳也是世界文化遗产殷墟所在地。山河壮丽的太行风光、巧夺天工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博大精深的古代文明、光辉灿烂的文物遗存,构成了独特的文化产业和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二)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积极承接周边经济区辐射。中原经济区处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中原城市群、关中经济区、京津冀都市区的包围之中,具有接受周围经济区辐射的优越条件,因此中原经济区要逐步完善设施,建设有力的投资和发展环境,创造有利条件,积极接受周围经济区的溢出效应,不断发展和壮大自身力量。

中原经济区具有承东启西、通南达北的地缘优势,区内有京广、京九铁路,京港澳高速,106、107国道等多条南北通达,但区内交通网络体系有待完善,建立以邯郸为中心的公路、铁路辐射网,并融入北京、天津、济南、青岛、郑州、西安的交通体系,便捷区域之间的联系,提高辐射流的强度和接受辐射的效果。

中原经济区大部分城市以工矿业和制造业为主,传统产业面临升级和结构调整问题,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特别是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法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比重很低。因此,中原经济区要转变产业发展方向,淘汰落后、污染、低产值的行业,有选择地承接周围经济区向外转移的产业,并利用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提升本地产业的水平,做好周边经济区发展的资源储备区和服务储备区。

(三)明确各城市定位,积极培育中心城市。中原经济区各城市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大,中心城市地位不突出,导致各城市间定位和发展方向不明确,减缓了中原经济区总体水平的提高。根据中原经济区发展活力评价和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排名,提出三级城市发展体系。第一级是中心城市邯郸,要建成本区域的经济、物流、交通中心,更好地发挥其对区域内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第二级是副中心城市邢台、聊城、焦作,要紧密围绕中心城市,开展各项合作,注意关联产业的建设和完善;第三级是普通城市安阳、新乡、菏泽、长治、晋城、济源、濮阳、鹤壁和临清,这些城市的首要目标是发展完善自身设施,优化投资环境,发展特色展业,避免产业雷同。

邯郸距离周边经济区的主要城市距离均在200公里左右,并已形成了国家级南北与东西交通干线的交汇地点,加上其自身的海陆空交通体系,连接全国重要的能源与原材料基地,具备了大物流、大市场、大制造、大加工的产业基础,同时吸收东部产业、技术和资本对中部地区的转移,特别是与京津冀都市圈和长三角经济区及东部沿海经济带的交流中,邯郸有较强的资源、市场、资金等各方面要素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将逐渐成为上述经济区域的纵深腹地。因此,邯郸市凭借其中原经济区产业基础最雄厚、经济总量最大、城市功能最完善以及区位的有利条件,应定位为“中原经济区中心城市”、加工制造业基地、中原物流和服务中心。

(四)提高区域教育水平,强化人力资源开发。中原经济区人口密度很大,劳动力资源很丰富,但有限的教育资源和水平制约了劳动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人才的短缺是阻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重视教育和人力资源的开发。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必须抓好三大方面:一是抓好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以提高未来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为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结合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特别是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的调整,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成人教育、职业教育、远程教育,为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人力资源基础;三是实施人才战略,大力培养、大胆使用、合理引进人才,为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全面繁荣,做好人才的储备工作。尽快培养各层次、各类型的人才,加快产业劳动者文化技术素质的提高和转换,形成人力资源结构优势。

[1]尹保山.中原经济区情况简介[EB/OL].http://zyjjq.hd.gov.cn/,2009.9.10.

[2]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2009版[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3]中原经济区市长联席会办公室.中原经济区十三市2008年主要经济指标[EB/OL].http://zyjjq.hd.gov.cn/,2009.4.

[4]于秀林,任雪松.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4.

[5]张吉献,张艳玲.中原经济区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及发展对策[J].经济师,2009.2.

猜你喜欢

经济区中原活力
沁园春·赞中原
活力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My Favourite Animal
御中原 画饼充饥
改制增添活力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收回编制 激发活力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