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院校学生快速表现能力培养的教学探索
2013-07-04张炜吴雪飞刘昱初
张炜,吴雪飞,刘昱初
(1.山东建筑大学 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1;2.山东建筑大学 齐鲁建筑文化与景观艺术研究基地,山东 济南 250101)
0 引言
建筑院校艺术教育中快速表现能力是建筑学、园林、环境艺术等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它通常要求学生在规定的6~12 h 内完成一项中等复杂程度的建筑、环艺、园林设计表达,一般规模不大、功能也较为常见,成果要求通过系统而完整的分析、构思后,用画面形式手绘表达出来[1]。在社会实践中,快速设计表现是一种特殊的设计表现方式,通常在介入工程前期,设计师需要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想、推敲方案,或者在较短的时间里表达出稍纵即逝的设计灵感,高效及时地表达出优质的设计方案。快题设计考试还常常被作为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重要手段,因此,随着求职择业及升学竞争的日益激烈,快题设计的表现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被各院校师生关注,成为学科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学要为实践服务,由此,探索行之有效的设计快速表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快速表现能力是摆在建筑类院校艺术设计教育面前的切实问题,解决好它,将会给整个艺术设计学科的教育提供一个全新的、科学的思路,同时还会为专业教育框架提供一个正确的方向[2]。具体到专业学习上,它将对打开专业“启蒙”的“黑箱”起到指导性作用,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收集资料,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清楚地看到自己在前进道路上还需具备哪些知识,以及如何获得和使用这些知识等[3]。
在建筑、园林、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如何更快捷、更有效的让学生掌握设计表现,准确及时的表达设计思想,提高工作效率,成为我们多年来教学探索的重点。为使学生能够较好掌握快速设计表现方法,我们在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中进行了教学形式的探索。
1 培养学生快速表现能力的教学方法
1.1 掌握构图表现要点
构图也称为布局,是指在二维空间的画面内,对画面结构和各种成分进行组织、安排、研究、分析归纳的结果。任何完美的画面结构总是遵循一定的规律,力求协调好画面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4]。设计表现图不仅仅要从生活中物象的形式美的变化规律着手,更重要的是还应注重表现图的特定的结构特征,将内容与形式密切联系,从中寻找构图的基本规律。设计表现的构图要忠实于“设计”原则,“表现”只能服从于“设计”而从属于第二位。因此,教学中我们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构图训练:
1.1.1 形式构图要求
形式构图就是在设计表现中根据已有的设计形态(点、线、面等形态要素)进行构图处理,设计师要善于发掘设计形态自身所具有的形式美潜力[4]。例如建筑的高低错落、景观的层次变化、室内家具集合形态的构成感等,这种由设计本身引出的构图原则往往最合理、自然,同时也更加契合完成设计最终目标的要求。
在平时的三维设计表达训练中,注重学生针对同一幅画面进行构图练习,通过对比,突出不同构图给人的心理感受:
(1)水平式构图给人以和平、宁静、平稳、宽广的感觉;
(2)垂直式构图让人感受到庄重、严肃、雄伟、高大的气派;
(3)斜线式构图有运动感、速度感的效果;
(4)曲线式构图具有优美、柔和、亲切的效果;
(5)其他如三角形构图、四边形构图给人以稳固、安定。
1.1.2 位置构图要求
借鉴绘画构图中的“图一底”关系,即中国画中所谓“经营位置”的理念,运用到设计表现图的构图中,是设计师依据自己的审美感觉,确定画面、大小、位置、比例,解决画面构图问题的一种方法。
在具体的使用中要注意以下三个关系:
(1)主体物同附属物之间的位置关系;
(2)主体物同背景之间的位置关系;
(3)主体物同地面之间的面积关系。
设计表现图中主体部分(形态轮廓)被称为“图形部分”,两者之间是一个相互转化互相利用的关系[5]。设计者通过对图形区域与地形区域合理安排组织,以创造构图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形式,使构图语言更加平富,形式更为多样,但也应避免在设计中对这两者的过分追求,以防止出现主要物体的堆砌和附属物体零乱的现象[6]。从这个层面上讲,这是绘画技巧中主要、次要关系在构图表现中的运用,也只有主次分明,才能相得益彰,最终达到最佳表现效果。
1.1.3 透视构图要求
设计表现练习中常选择合适的视点和透视角度,用以作为设计表现构图的原则。
(1)一点透视构图要点
主体物同视平面保持平行位置的构图方式,这种方式容易使人联想到经典的对称式构图,它的优点是能充分显示设计对象的正面细节,并且在整体上营造庄严、宏大的氛围,但也应避免平行透视构图已出现的呆板和僵化的毛病。
(2)两点透视构图要点
由两点透视的视角角度而来的构图形式,分为水平线移动视角和前后移动视角两种,主体对象以一定的角度呈现,由于同视平面产生角度而形成强烈的立体感和角度处理的灵活性,使其对于设计对象的表达更加细微、精确。物体的形态、空间感觉以及周边环境因素都能得到很好的表达。视点的前后推移还可形成近实远虚的景深层次感,但实际运用中要注意远近距离的控制与其侧面面积和位置经营,以避免构图中“满”“乱”“偏”“小”的问题。
(3)鸟瞰透视构图要点
以纵向移动视角作为透视构图的原则,是视点立体运动的观察方法,在表现场景的完整性上更能发挥它的特点。所谓“一览无余”就是指视点的向下移动,而使表现图具有高度感、宏大感。
在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根据较完整的室内外摄影作品在A4 纸张上作各种构图练习,进行艺术提炼,要求画面注重景物的位置、大小、比例、透视等经营位置合理舒适,不做细致刻画要求。
1.2 掌握光影表现要点
1.2.1 光影表现的艺术效果
光影表现作为的一种艺术形式语言,能够塑造出物体强烈的立体感和空间感。光线作用在物体上产生不同的明暗变化,强调空间形象的明暗关系,是增强光影效果的有效方法[7]。因此,物体明暗的多层次变化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是光的来源;二是物体所处的环境变化。
光源主要来自天光和灯具。表现光影效果可以适当地夸张色调的明暗,不仅能增强画面的艺术性,还能有效地表现一些物体的质地,比如玻璃、不锈钢等物质。而有些物体在实际中没有可见的反射光,但在表现时可根据物体所处的环境变化强调反射光,以便使画面色彩变化更加丰富。合理而大胆地运用高光,可以使画面形象饱满,光彩照人,富有感染力,但运用高光应该“惜墨如金”,否则将会使画面变花,而削弱主题形象。
1.2.2 训练要求
通常在学习中,我们要求学生着重于以下两点的训练:
(1)对画面的色调进行提炼分析。要求根据图片分别进行亮调、中调、暗调的画面练习,理解明暗对比中的光影变化。
(2)对物体的阴影表现进行研究。通常让学生学会观察由于光源位置的不同及物体形状的差异而产生的不同长短、形状的阴影变化,借此来感受光影在表现画面氛围和情感上的作用。在作业中要求学生用铅笔、碳笔、签字笔、钢笔或者绘图针管笔等工具,根据现成的环境设计作品照片进行再创作,分别完成以亮调、暗调为主的空间表现各一张,注意其中的光影变化(如图1 所示)。
图1 光影表现图
1.3 掌握线描表现要点
1.3.1 线描表现的艺术效果
线描表现就是用单一色表现对象的造型、质地,是一种相对比较容易掌握和控制的技法,既可以绘制得简洁、概括,也可以画得极为精致、细腻。线描表现画法包括线条和色调两个基本要素。绘制时,可以选择以调子为主,或者以线条勾勒为主,也可以二者兼顾。不管选择哪种方法,一张表现图的优秀与否,关键在于如何把握画面的黑白灰关系以及画面的构图。
从本质上来讲,快速设计表现图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运用画明暗素描的常规画法,利用物体在光照下的明暗变化规律,有效地塑造形体,通过这种写实的手法能够将对象表现得较为逼真;
(2)通过线条的疏密或不同方向的排列,产生有变化的明暗色调;
(3)通过点密度的变化排列,产生明暗色调;
(4)类似于白描的画法。单纯地用等宽的线勾勒形体的轮廓,没有明暗关系,但画面的黑白灰、点线面等概念元素依然存在,因此必须处理好这些关系。这种画法经常作为淡彩、透明水色、马克笔和水溶性彩色铅笔等效果图的线稿基础。
1.3.2 训练要求
在教学中我们着重研究线描的不同表现手法,特别是不同质感的线描表现。要求学生在作业中根据自己找来的图片资料(建筑或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图),用线描的形式(签字笔、钢笔、绘图针管笔等工具)进行再创作,即根据现有的资料进行归纳、提炼,找出画面中基本的空间结构关系,主要和次要的表现物体,有的放矢地进行表现(如图2 所示)。
1.4 掌握线描淡彩表现要点
1.4.1 线描淡彩的艺术效果
线描淡彩是以线稿为主,颜色为辅的一种效果图表现技法。线描淡彩中的淡彩应理解为使用色彩时的概括与简捷。线描淡彩使用的色彩一般以透明或半透明的颜色为首选,它对线稿的要求比其他技法更为严格,色彩运用只是作为一种符号点缀或加强画面效果,大多只需平涂即可。
教学中,使用水彩、透明水色、水粉等有着半覆盖力和覆盖力极强的颜色时,应注意尽可能不去破坏它的墨线笔稿,施色要简单、概括。在作业中要求学生根据环境设计作品照片先准确提炼线稿,再用水彩、透明水色、水粉、水溶性铅笔、马克笔等其他颜料进行再创作。
1.4.2 训练要求
随着现代设计的发展,人们对时间和工作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马克笔因为它具有色彩亮丽、透明度好、不需用水调和,着色简便,绘制速度快等特点,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商业的快速表现形式。作为传达感官信息的表现图,它对作者的观念及其被描绘物体的形态塑造、质感、色彩等的把握和表现上都有极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重点要求学生在线描画的基础上用马克笔进行淡彩表现练习。
在课堂习作中,我们着重强调学生进行以下训练:
(1)逐渐提高速度。要求作业时间从开始的3 h一张(A3 大小),逐步缩减为1.5 h 一张;
(2)提倡速写效果。线描起稿时,要求画面透视结构关系准确、舒展、流畅,线条肯定,画面简练概括;
(3)要求色彩概括。马克笔上色时,要求色彩尽量控制在5 色之内,注意格调把握,设色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
(4)注意画面留白。留白处与绘画处同等重要;
(5)注重视觉焦点刻画。找寻画面的趣味中心,作适当细致刻画。
总的来说,此单元练习主要训练学生对画面的提炼、概括和一定主观表现能力的培养。利用马克笔色彩多样,使用便捷,表现得力的特点,将画面表现得尽量明快生动(如图3 所示)。
图3 线描淡彩图
1.5 掌握综合材料表现要点
1.5.1 综合材料的艺术效果
在熟悉了多种绘图材料的表现技法后,我们不难发现材料工具的局限与不足。通常,在进行表现技法练习时,我们会利用水彩、水粉、色粉等材料进行大面积设色,利用马克笔色彩明亮、设色快捷的优势,进行画面的色块划分,利用彩色铅笔来增加色彩层次的丰富表现,利用水粉或涂改液进行高光等亮部表现等等。总之,每一种绘画材料都有其各自优势,在练习中,要求学生进行大胆尝试,不断探索总结多种工具及材料特性,使之充分为我们的设计表现服务[8]。
1.5.2 训练要求
课堂作业训练中,要求学生针对所要表现内容,选好两种以上绘画工具进行综合表现练习。另外,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表现练习,他们可根据自身情况大胆进行个性画面探索,促使他们勇敢寻求具有自我语言特点的表现技法,使学生学会表现技法的同时学会思考与创作[9]。这恰恰顺应了在一切艺术学习中所追求的从无法到有法,再从有法到无法的规律和原则(如图4 所示)。
图4 综合图
2 结语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表现始终是关系到整个设计作品实效的重要方面,快速表现能力训练是教学计划中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实现学生审美能力、艺术表现力、表现技法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的教学训练,逐步探索出一种行之有效的由“慢走”变“快跑”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快速将设计表现、设计方法与设计思想、设计过程融会贯通,提高设计实践能力,为将来的社会实践提供有力保障[10]。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将训练周期做适当的调整。通常美术基础较好的学生,训练周期会适当缩短,掌握或设计表现能力将在60 课时内很突出的展示出来。对于那些美术基础稍微欠缺的学生,经过约80 课时的训练后,也能够较为顺利地掌握快题设计表现的技能,使自己的设计思想能够较为及时准确地跃然纸上,顺利完成设计任务。值得说明的是,上述教学探索,已经在我校建筑学、园林设计、艺术设计专业的表现技法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多次实践,效果令人满意。
文中所有习作皆为建筑学园林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技法表现课程作业,学生的手绘能力大大提高考研率呈上升势。
[1]鲁敏,李东和,王胜永.我校园林学科的发展定位及教学改革思路[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0,25(5):563-566.
[2]孔新苗.“热点”中看“难点”与“着力点”——对当下艺术教育教学问题的两点思考[J].艺术教育,2005,146(3):12-15.
[3]孔新苗.艺术学科的“学科自觉”何在[J].美术观察,2007,138(3):23-26.
[4]张炜,周勃,吴志锋.室内设计表现技法[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5]李岳岩,周文霞,赵宇,等.快速建筑设计与表现[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6.
[6]朱明健,粟丹倪,周艳,等.室内外设计思维与表达[M].湖北: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
[7]郑曙旸.室内表现图实用技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8]孔新苗.中国美术:作为实践的文化——再谈中国美术观[J].美术观察,2010,176(4):97-98.
[9]孔新苗.中国美术学知识范式建设的现代性境遇与三个实践问题[J].艺术百家,2011,123(6):29-35.
[10]鲁敏,刘振芳,李东和.园林学科发展的现状与未来[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0,25(6):662-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