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技能训练和社交技能训练用于抑郁症述情障碍患者的效果观察

2013-07-02葛仁珠邱龄山

护理与康复 2013年2期
关键词:障碍社交技能

葛仁珠,邱龄山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浙江 杭州 310013)

述情障碍又称情感表达不能或情感难言症[1],表现为难以识别情绪,难以在躯体感觉和情绪之间做出区分;难以向他人描述情感;想象活动或白日梦减少;外向性的思维方式,缺乏对内心世界的关注,拘泥于外界事物的细枝末节。述情障碍见于神经症及精神障碍患者中,研究表明[2],述情障碍与抑郁症有密切的相关性。为了降低抑郁症患者述情障碍的程度,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本院精神科对36例抑郁症述情障碍患者进行情感技能训练和社交技能训练,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入组标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中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3];汉密顿抑郁量表-17(HAMD-17)评分>17分;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4]评分>51分。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36例,其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19~59岁,平均(28.2士8.3)岁;文化程度:≤小学11例,中学16例,大学7例,研究生2例;中等程度述情障碍26例,严重程度述情障碍10例。

1.2 述情障碍评估 采用TAS-20量表进行评估。TAS-20含3个因子20条目,因子1:情感辩别不能;因子2:情感描述不能;因子3:外向性思维。采用5级评分,由1分 (完全不同意)到5分(完全同意),总分在20~100分。评分越高,说明述情障碍越严重。述情障碍程度根据Taylor等[5]提出的划分方法,TAS-20总分≤51分为无述情障碍、52~60分为中等程度述情障碍、≥61分为严重程度述情障碍。

1.3 情感技能训练和社交技能训练

1.3.1 训练师资格 每次训练由受过专门培训的1位主管护师担任训练师,训练师完全理解并熟练掌握训练的内容及流程。

1.3.2 训练安排 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分批次给予4次训练,每批次8~9例患者,入组后1周内进行第1次训练,以后在第2周、第4周、第5周进行训练,每周均安排时间巩固训练。由于抑郁症患者症状的差异性、药物副作用等因素都有可能使患者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进行训练,且每次训练的内容和难度不尽相同,所以每次训练的时间没有统一规定,一般约90min左右。每次训练中情感技能训练大约60min、社交技能训练大约30min。训练室安排在病区单独一间安静的房间,配备电视、音响等视听设备。训练时采用个别指导和集体讲解相结合,然后通过设置场景等方式分组或集体进行训练。每次训练时将每例患者的情况进行记录和评分,对得分较低的患者进行强化训练。

1.3.3 情感技能训练实施

1.3.3.1 第1次训练 训练内容主要为识别自身的症状。解释抑郁症患者普遍存在睡眠障碍、自责、自罪、情绪低落、躯体不适、焦虑等临床表现及特征,帮助患者识别自身的症状。重点对TAS-20因子1的条目(共7条目)评定为“同意”和“很同意”的患者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和交流。

1.3.3.2 第2次训练 训练内容主要表达自身存在的症状以及对周围事物的看法。通过患者对自身症状的全面描述,帮助患者理解并确认自身存在的症状。重点对TAS-20因子2的条目(共5条目)评定为“同意”和“很同意”的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

1.3.3.3 第3次训练 训练内容主要为药物的治疗作用及面部表情训练,面部表情训练重点为学习识别、辨别和描述6种基本情绪(愉快、惊奇、恐惧、愤怒、悲伤、厌恶)的主要面部表情,把具体的观察重新整合为更加整体的内容,模仿目标面孔表情,进行正负性强化训练。这一训练主要是应用自制的卡片帮助患者理解情绪产生的顺序以及具体的面部特征,并强化患者对自身及周围人的情绪感知及判断能力。

1.3.3.4 第4次训练 训练内容为认识和识别他人的情感反应。通过患者之间扮演不同的情绪角色来辨认对方的情感反应,提高患者对他人情感反应的识别及表达能力。

1.3.4 社交技能训练实施 该项训练穿插在4次情感技能训练过程中,以改善患者社交能力,提高社会功能。

1.3.4.1 语言交流技能训练 主要与不熟悉者认识的技能;与人谈话的基本技能;表达能力与理解能力的训练。训练时安排互相陌生的患者进行接触交流,要求患者将对方的重要信息记录下来,最后由训练老师进行评分及点评,帮助学员提高语言交流的技能。

1.3.4.2 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 记录患者人际交往时的体距及体态特征,向患者讲解体距、体态的基本知识,帮助患者调整与人交往的体态及体距。

1.3.4.3 自信心训练 让患者列举自己的优点及特长,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并通过“拒绝请求”与“表达不满”的技巧训练帮助患者提高人际交往的效果,训练时可以设置一些生活场景,如“公交让座”、“被插队”、“借钱”、“电话诈骗”等,帮助患者练习如何“拒绝请求”及“表达不满”。

1.3.4.4 帮助他人与寻求帮助的技能训练 通过设置一系列的场景激发患者帮助他人和寻求帮助的行为,组织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患者与患者之间的角色扮演活动,如问路、他人遇到危险等,在训练中关注患者行为中出现的微小变化,对积极的改变进行肯定、鼓励,使患者感觉参加训练是一种愉快的体验,而对患者不良行为的纠正应该是非批评性的、中肯的,可以这样说:“你……做得很好,要是……就会更好。”要求患者多次使用同一场景进行训练,通过反复训练矫正患者在各种情景下的不良应对方式[5]。

1.4 评价方法 在训练前、训练结束后6周末采用TAS-20量表对患者进行述情障碍评估。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

2 结 果

本组36例患者训练前及训练6周后TAS-20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36例患者训练前及训练后6周TAS-20评分

3 讨 论

3.1 情感技能训练和社交技能训练能减轻抑郁症患者述情障碍程度 抑郁症患者出现述情障碍时,无法明确表达心理冲突,患者常将精神痛苦转化为躯体不适,将情绪问题躯体化,表现出多种躯体不适的症状,部分患者表现为哭泣、呆坐、对周围环境的变化无动于衷,不愿意和其他人接触和交流,也有患者表现为思维迟缓,反应迟钝,思考问题困难,情感识别、描述和表达困难。对患者进行情感技能训练及社交技能训练,第1次针对情感辩别不能进行训练,让患者明白自己不足的基础上,学会辨别情感;第2次针对情感描述不能进行训练,使患者认识自身症状的基础上能用言语描述;第3次训练,强化患者对自身及周围人情绪的感知及判断能力训练,使第1次、第2次训练得于巩固;第4次训练,重视自身和他人的情感识别和表达训练,完善患者情感表述。在情感技能训练中穿插社交技能训练,使患者愿意与不熟悉者进行交流,从而使语言交流技能及人际交往基本技能得以提高,自信心增加,同时减轻了述情障碍的程度,提高了患者识别及表达自身情感的能力,关注自己内心体验,并减少了外向型思维。表1结果显示,通过训练,中、重度述情障碍患者数量明显减少。

3.2 训练注意事项 训练内容不宜复杂,要结合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场景;根据不同患者的特点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多次重复练习。

[1]蚁金瑶,姚树桥,朱熊兆.TAS-20中文版的信度、效度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11):763-767.

[2]杨程甲,许明智,贾福军,等.抑郁症患者述情障碍及其特征[J].广东医学,2010,31(16):2072-2074.

[3]沈渔邨.精神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62.

[4]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78-381.

[5]Taylor GJ,Bagby RM,Parker JDA,et al.The 20-item Toronto Alexithymia Scale,Ⅵ:reliablity and factorial validity in different languages and cultures[J].J Psychosom Res,2003,55(3):277-283.

猜你喜欢

障碍社交技能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社交距离
跟踪导练(四)2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跨越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