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478例疗效观察

2013-07-02徐焕新储节胜杨生晟孙夏林黄文光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5期
关键词:喜炎利巴韦轮状病毒

徐焕新 储节胜 杨生晟 孙夏林 黄文光

(江西省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西 九江 332000)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478例疗效观察

徐焕新 储节胜 杨生晟 孙夏林 黄文光

(江西省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西 九江 332000)

目的 针对手足口病的治疗,探讨喜炎平注射液应用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造福患者。方法 选取本组478例患儿,实验组应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应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应用相同的评估标准,进行疗效结果评估。结果 应用喜炎平注射液的实验组疗效评定结果显示,明显优于利巴韦林注射液对照组。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手足口病;喜炎平;小儿;病毒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好发于婴幼儿的常见急性传染病,5岁以下(尤其是3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是高危人群[1]。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经密切接触、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传播[2]。至今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本病,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3]推荐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喜炎平注射液是中药制剂,具有抗病毒、清热作用。本科将喜炎平注射液应用于治疗患儿手足口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2年4~6月共收治478例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均符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诊断标准[3],男253例,女225例,年龄3个月~7岁,平均年龄(3.1±1.5)岁,病程2~7d。临床表现主要有手、足、口腔、肛周或臀部出现皮疹或疱疹、发热(腋温37.0℃-40.0℃)和食欲减退,部分患儿伴有流涕等症状。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241例,男133例,女108例,平均年龄(3.0±1.5)岁,均有皮疹症状,192例出现发热症状,173例有食欲减退;对照组237例,男120例,女117例,平均年龄(3.2±1.6)岁,均有皮疹症状,187例出现发热症状,169例有食欲减退。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症状体征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组标准及排除标准

入组标准参照尹胜平[4]所应用的标准。

1.3 治疗方法

实验组给予喜炎平注射液(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026249,规格2mL∶50mg)10mg/kg次+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稀释静脉滴注,qd;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7.5mg/kg次+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稀释静脉滴注,qd。两组均予常规护理,腋温>38.5℃时根据年龄给予同等剂量的退热剂对症治疗。

1.4 观察指标

记录皮疹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和进食好转时间。

1.5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尹胜平[4]应用的标准。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表1)

喜炎平组显效174例,有效50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92.9%,利巴韦林组显效115例,有效87例,无效35例,总有效率为85.2%,喜炎平组有效率优于利巴韦林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皮疹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时间、进食好转时间比较(表2)

喜炎平组皮疹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以及进食好转时间均短于利巴韦林对照组,两组比较,P值均<0.01,表明两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d)

表2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d)

组别皮疹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时间进食好转时间喜炎平组3.1±1.291.7±0.782.6±0.97利巴韦林组4.1±1.302.2±0.683.2±1.02 t值8.296.225.43 P值<0.01<0.01<0.01

3 讨 论

近年来,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上升趋势,我国也发生过不同规模的爆发流行,是婴幼儿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卫生部已于2008年5月2日将手足口病列为丙类传染病,且制定了《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本组研究中,喜炎平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确切,与利巴韦林相比,皮疹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和进食好转时间均要明显缩短,疗效明显增高,是治疗手足口病的有效药物,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已知轮状病毒感染主要侵犯肠道,引起肠道组织病理学改变。通过对轮状病毒实验动物及人十二指肠活检标本的研究,证实轮状病毒只侵犯小肠绒毛上端1/2~2/3处成熟带有刷状缘的柱状上皮细胞,该细胞中含有乳糖酶,它作为轮状病毒受体,能吸附病毒脱去衣壳进入细胞内不断转录与复制,并在刷状缘上皮细胞的胞质中发现病毒颗粒。而在绒毛隐窝处未完全分化无刷状缘的立方状上皮细胞不被病毒侵犯,小肠前段、盲肠、结肠中病毒含量较少[5]。当感染继续发展,病变部小肠广泛淤血、绒毛肿胀、上皮细胞线粒体肿胀、内质网膨胀及固有层单核细胞浸润等,直到病毒侵犯的成熟柱状上皮细胞受到破坏,绒毛变短、脱落,而隐窝处不受病毒侵犯的未成熟立方状上皮细胞,移行上升至绒毛上端取而代之。待小肠绒毛上端成熟细胞全部受病毒感染破坏、脱落后感染也就得到控制,新生儿的上皮细胞生长迅速,发病后8~10d肠道组织结构几乎完全修复正常。

以上轮状病毒发病机制系因肠道吸收功能障碍所致。近年来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研究中发现轮状病毒腹泻中仅有部分患者具有组织病理学改变,而对无改变者,以上发病机制难以解释[6-7]。研究者认为轮状病毒非结构蛋白NSP4在感染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该结构蛋白作为一种细胞内受体,介导病毒进入内质网中进行复制。进一步认识NSP4也可能是一种病毒肠毒素,它启动一个信号传导途径,引起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上升,氯离子分泌增加而产生腹泻,与大肠杆菌的耐热肠毒素相似,刺激肠道分泌增加而不引起组织病理学上的改变。此为轮状病毒发病机制提供了一种新模式。因此,导致轮状病毒腹泻很可能系肠道分泌与吸收两方面功能障碍的共同作用。

[1] 高子芬,陆敏.肠道病毒EV71感染重症儿童的病理学特点[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8,24(5):518-519.

[2] 谢小建,崔燕萍,于燕波,等.儿童手足口病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09,23(5):1285-128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办公厅.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2(7):586-587.

[4] 尹胜平,葛善飞,郭堑,等.喜炎平治疗手足口病36 例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12,34(3):374-375.

[5] 邹书婵,姚件妹,沈晓勇.利巴韦林及喜炎平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2012,33(3):528.

[6] 王林丽,愈稼.穿心莲及其制剂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03,12(10):72-73.

[7] 黄添友,张玉良,李继来.穿心莲内酯对小鼠免疫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86,6(2):143-144.

R725.1

B

1671-8194(2013)25-0225-02

猜你喜欢

喜炎利巴韦轮状病毒
注意利巴韦林的生殖毒性和溶血性贫血
猪轮状病毒病及其防控措施
这些人群慎用利巴韦林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说一说轮状病毒疫苗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利巴韦林:服用之前要三思
喜炎平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的Meta分析
氨溴索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评价
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水溶性维生素治疗手足口病7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