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CU心脏停搏患者心肺复苏的临床分析

2013-07-02滕启皓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5期
关键词:心肺成功率通气

滕启皓

(吉林市中心医院,吉林 吉林 132011)

ICU心脏停搏患者心肺复苏的临床分析

滕启皓

(吉林市中心医院,吉林 吉林 132011)

目的 探讨ICU心脏停搏患者心肺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收治的49例心脏停搏ICU患者为观察对象,回顾分析患者的复苏成功率、抢救措施和其他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49例ICU心脏停搏心肺复苏患者中,39例患者死亡,10例患者抢救成功,且不同复苏开始时间以及院前院内心脏停搏患者抢救成功率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 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知,ICU心脏停搏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通常较低,特别是院前出现心脏停搏症状的患者,因此,各个医院应强化急救体系建设,缩短复苏时间,普及心肺复苏知识,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ICU;心脏停搏;心肺复苏

心脏停搏是ICU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种危重症,该疾病具有复苏成功率低、致残率和病死率高等特征,心肺复苏指的是针对呼吸和心脏停搏患者所采用的一种紧急的抢救措施,也就是暂时性通过胸外按压形成人工循环,以促进自主心脏搏动恢复的措施,通过将患者的自主呼吸转变为人工呼吸,快速电除颤以促进心室颤动的恢复。本次临床研究对ICU心脏停搏患者的心肺复苏效果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收治的49例心脏停搏ICU患者为观察对象,男性29例,女性20例,患者年龄在30~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5±6.5)岁,患者平均病程为(4.2± 1.3)年。

心脏停搏诊断标准为:心电监护结果证实为机械--心电分离、心室颤动或是心脏停搏,表现为阿斯综合征,瞳孔忽然散大,呼吸停顿或是不规律,血压降至零,脉搏无法扪及,颈动脉脉搏和心音完全消失,突然性抽搐或意识丧失。

1.2 方法

回顾分析所有49例心脏停搏ICU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心肺复苏持续时间、是否能够目击察觉、心脏停搏的发生形式以及心脏停搏发生时间等资料进行准确记录和仔细观察。临床常用的心肺复苏方式包括:抗心律失常、静脉注射阿托品、肾上腺素、电除颤、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或者实施胸外按压心脏等等都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心肺复苏措施,其中,应用率最高的心肺复苏方法为电除颤和机械通气,且心肺复苏过程中应对患者的脑细胞进行保护,并采取相应的头部脱水、保持低温状态等保护措施,在此基础上积极治疗各项原发性疾病。患者同时接受还原型谷胱甘肽、血必净等药物治疗。

1.3 复苏标准

自主循环恢复临床诊断标准包括:①心电图检查显示患者心率恢复正常;②患者平均脉动压恢复至8.0kPa以上;③触动患者大动脉时有明显搏动;④上述三个临床诊断标准的持续时间均应在10min以上。

复苏成功标准为:成功指患者心肺复苏后治愈出院,呼吸和心跳完全恢复;有效指患者心肺复苏后呼吸和心跳均恢复,且持续时间在10min以上,但最终患者死亡;无效指患者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未恢复至正常水平,呼吸和心跳仍未恢复,未达到上述临床诊断标准,且最终患者死亡。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对本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表示计量资料,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使用χ2检验方法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若P<0.05,则表示数据之间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复苏成功率

所有49例ICU心脏停搏心肺复苏患者均于心脏停搏发生后立即接受心肺复苏治疗,且于5~20min内恢复意识、自主呼吸和心脏搏动,其中,39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79.6%,10例患者抢救成功,复苏成功率为20.4%。

2.2 复苏时间

复苏开始时间在5min以内的患者,复苏成功率为32.1%,复苏开始时间在5min以上的患者,复苏成功率为4.8%,由此可见,不同复苏开始时间心脏停搏患者复苏成功率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复苏开始时间复苏成功率对比分析[n/%]

2.3 院内与院前复苏成功率

院前接受心肺复苏的23例患者中,2例患者复苏成功,复苏成功率为8.7%,21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91.3%;院内接受心肺复苏的26例患者中,8例患者复苏成功,复苏成功率为30.8%,18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69.2%。院内和院前心肺复苏患者复苏成功率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

3 讨 论

心肺复苏术是ICU心脏停搏患者较为常用的一种急救措施,尽管我国近年来急救技术有所改善,心肺监测系统功能显著增强,以及心肺复苏技术有所提高,但心肺复苏术复苏的成功率仍然有待改善。随着我国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心肺复苏术也越来越多地在各种基本的临床治疗和诊断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获得了临床医学研究者和工作者的一致认可。对于ICU心脏停搏患者来说,对其心脏停搏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是其复苏成功率提高的关键,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为挽救患者生命奠定良好的基础[1]。

临床医学研究结果认为,ICU心脏停搏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机械通气、肾上腺素应用剂量的大小、心脏停搏发生时间以及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2]。在ICU心脏停搏患者临床心肺复苏治疗过程中,只有对上述各项影响因素进行有效控制,提高心肺复苏治疗操作的可靠性,并对其进行有效控制,才有助于促进ICU心脏停搏患者复苏成功率的提高[3]。为了进一步提高ICU心脏停搏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通常可从下述几个方面着手:①实施心肺复苏前在床边准备好插管所需物品,选择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从而为全身和脑部充分给氧提供保证。本次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机械通气治疗能够显著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4]。在心肺复苏治疗成功后,有些患者能够实现自主呼吸,但通常呼吸较为微弱,这一结果证实患者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脑干损伤和脑水肿症状。然而,有些医学研究者并不赞成通过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来为患者提供呼吸支持,而主张通过可拉明和洛贝林等呼吸兴奋剂来刺激呼吸中枢系统,但过大的用药量则会导致患者发生抽搐症状,进而加重脑水肿和脑缺氧症状[5]。②大剂量应用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应用量过大会导致患者发生心肌顿抑等复苏后并发症症状。还有医学研究结果证实,大剂量肾上腺素会导致患者血压剧烈升高和并发性心律失常,严重者还会导致其出现肌纤维破坏等症状。同时,大剂量肾上腺素会在心肺复苏早期和晚期以及不同状态的心脏停搏患者产生不同的效果[6]。

[1] 于兰芳,刘郁.影响心肺脑复苏相关因素的综合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06,7(5):6-8.

[2] 张晓明,金鹏.ICU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相关临床因素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11,31(2):135-138.

[3] 韩文斌,刘巍.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和心肺脑复苏成功病例的对比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10,30(4):308-311.

[4] 邹文淑.心肺脑复苏101例临床分析[J].西部医学,2006,18(11): 772-773.

[5] 俞建华,方旭成.ICU内心肺复苏的执行与结果分析[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7,21(7):510-512.

[6] 袁军,吴海燕.胺碘酮治疗心肺复苏过程中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中原医刊,2004,31(2):40-41.

R605.974

B

1671-8194(2013)25-0089-02

猜你喜欢

心肺成功率通气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心肺血管病杂志》
不通气的鼻孔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