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莫地平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
2013-07-02顾媛媛冯来会
顾媛媛 冯来会
(河南省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郑州 450003)
尼莫地平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
顾媛媛 冯来会
(河南省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郑州 450003)
目的 探讨使用尼莫地平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治疗后,CT复查观察组患者全部显示正常,对照组6例患者并发脑梗死,3例患者出血吸收不全。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方法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进行治疗,可有效缓解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可降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尼莫地平;疗效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临床上神经科的常见病,而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且最严重的并发症,其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严重威胁着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生命健康。目前临床常规治疗包括镇静、脱水降颅压以及止血治疗等,但是常规治疗可引发脑梗死以及脑缺血等严重并发症,造成患者病死率升高[1]。近年来临床上采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可有效降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2]。为研究尼莫地平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治疗效果,我院选择收治的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通过CT扫描显示患者头部脑池和脑沟密度增高,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26~60岁,平均年龄(45.8±5.6)岁,发病时间1~40h,平均为(17.1±4.3)h。临床主要表现为出现意识障碍、头痛、呕吐、癫痫发作以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等方面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方法,包括镇静、卧床治疗等,同时所有患者均给予静脉滴注6-氨基乙酸治疗,每日静脉滴注6~8g,以避免患者再次出现出血症状;根据每名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甘油果糖或甘露醇脱水对症治疗,以脱水降颅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治疗,给药采用缓慢维持静脉滴注方式,每日静脉滴注20mg,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治疗期间严密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观察症状和体征缓解消失情况。
1.3 脑血管痉挛诊断标准[3]
根据《临床神经病学》相关诊断标准诊断脑血管痉挛,患者出现嗜睡和沉默不语,严重时甚至出现昏迷或者神经定位体征,通过CT检查显示未出现出血症状,则可诊断患者出现脑血管痉挛。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治疗后,CT复查观察组患者全部显示正常,对照组6例患者并发脑梗死,3例患者出血吸收不全。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机制尚不完全,但很多临床研究显示红细胞在蛛网膜下腔内降解过程所产生氧化血红蛋白对于血管痉挛发生具有主要作用,同时血液中释放出的如5-羟色胺、儿茶酚胺以及血管内皮素等血管收缩物质可使血管平滑肌发生持续强直收缩,从而加重血管痉挛。脑血管痉挛后期可引发坏死和增生而使管壁肥厚,造成管腔狭窄。减少脑组织供血量,从而引发脑梗死等并发症[4]。尼莫地平为1,4-二氢吡啶衍生物,其可以作用于微循环,抑制血小板以及内皮细胞释放血管活性物质,增加侧支循环供血,且可以对脑血管受体具有高度的选择性,易透过血脑屏障与钙通道相关受体结合,从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外的钙离子进入细胞,抑制平滑肌收缩,缓解血管痉挛。其还具有保护脑神经元,改善脑供血,提高对缺氧的耐受力,预防脑组织缺血性损伤的作用[5]。
表1 两组临床表现缓解以及脑血管痉挛发生情况对比分析[n(%)]
通过本组研究显示,给予尼莫地平治疗后的观察组患者CT复查全部显示正常,而对照组6例患者并发脑梗死,3例患者出血吸收不全,且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充分肯定了其临床治疗效果。总之,在常规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方法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进行治疗,可有效缓解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可降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1] 秦培峰.微量泵泵入尼莫地平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18):30.
[2] 李玉清.尼莫地平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观察[J].青海医药杂志,2011,41(10):21-22.
[3] 周业旺,郑金瓯.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17(12):1858-1860.
[4] 祁文君,张义,罗亨勤,等.持续泵入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研究[J].西南军医,2010,12(4):708-709.
[5] 接金艳.尼莫地平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J].吉林医学,2012,33(36):7909.
R743.35
B
1671-8194(2013)25-00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