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奈唑胺引起血液不良反应与临床安全用药

2013-07-02田美丽田丽琴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2期
关键词:血小板新生儿血液

田美丽 田丽琴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吉兰泰医院,内蒙古 阿拉善 750333)

利奈唑胺引起血液不良反应与临床安全用药

田美丽 田丽琴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吉兰泰医院,内蒙古 阿拉善 750333)

目的 对利奈唑胺引发血液反应不良的特点以及安全用药的探讨。方法 选择了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有关医药期刊资料库中有关利奈唑胺使用导致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的28例病例作为研究对象。结果 血小板下降,这是利奈唑胺导致的血液不良反应的主要症状,可逆反应,一旦症状发生,须立即停药或对症治疗。结论 利奈唑胺在临床使用中的安全问题,必须要引起多方面的关注和重视,加强临床安全用药提示和患者的用药监测,有效预防用药过程中血液不良反应的发生。

用药安全;血液系统;利奈唑胺

利奈唑胺作为一种新型的恶唑烷酮类药物第一个被应用到临床上,这类药物的抗病机理独特,不会与其他药物产生交叉耐药性,能够广泛抵抗革兰阳性菌[1],其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得到肯定。随着使用利奈唑胺越来越广,其用药的安全性也不容忽视。为了进一步研究利奈唑胺引起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特点以及临床安全用药。笔者检索2009~2012年我国医药期刊中所报道的有关使用利奈唑胺所引起血液不良反应病例进行详细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检索2009~2012年我国医药期刊中(中国知网、万方数字资料库、维普数据库)所报道的有关使用利奈唑胺所引起血液不良反应病例进行详细研究。

1.2 方法

删除资料不全以及重复报告的案例,对病历资料进行详细的研究和数据整理。

2 结 果

不良反应与年龄性别关系:通过检索文献发现有28例患者因利奈唑胺引发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其中,19例男,约占67.86%,9例女,约占32.14%。患者年龄在新生儿~98岁:4例新生儿,约占14.29%;1例30~39岁,约占3.57%;2例40~49岁,约占7.14%;1例50~59岁,约占3.57%;31例60~369岁,约占10.71%;5例70~79岁,约占17.86%,9例80~89岁,约占32.14%;3例90~98岁,约占10.71%。

28例不良反应患者中:25例血小板减少,约占89.29%,2例全血减少,约占7.14%,1例中粒细胞及白细胞减少,约占3.57%。17例患者停药后逐渐转归,9例患者停药后输注血小板,血浆,丙种球蛋白以及重组人粒细胞等,逐渐恢复转归,2例患者对症治疗不见好转,停药之后恢复。详细情况见表1。

3 讨 论

表1 治疗与转归情况

利奈唑胺导致血液不良反应的特点:血小板减小,是使用利奈唑胺所引发血液不良反应的主要症状[2]。血小板之所以出现减少很大程度上与免疫介导有很大关系,而非骨髓抑制导致的。这是因为,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体内,巨核细胞是正常的,通过免疫球蛋白的静脉滴注,能够有效缓解血小板数量下降。相关研究资料证实:利奈唑胺导致的血小板降低的患者中,其骨髓像显示的患者体内巨核细胞大致正常。由于免疫介导原因所导致的血小板降低,通常情况下起病急,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可以由此得出推断:利奈唑胺进入患者血液之后,与有机体的血浆蛋白进行结合,形成抗原,进一步刺激患者体内产生特异性,进一步引发血小板破坏。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化疗急性毒性表现和标准,将血小板情况分成五度[3]:≥100×109/L,为0度;(75~99)×100×109/L为I度,(50~74)×100×109/L为II度,(26~49)×100×109/L为III度,≤25×100×109/L为IV度。25例发生血小板降低的患者中,13例患者发生了III度血小板降低和IV度血小板降低,8例患者年龄超过65岁,3例患者为早产体重极低新生儿,2例患者<65岁。除了2例早产的新生儿外,老年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各种器官组织发生退化较为严重,新陈代谢速度也降低,很容易聚集有毒物质。而且用药患者一般是混合重症感染患者,用药量比较大、治疗时间比较长,上述这些原因也是老年患者易发生血液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

临床安全用药提示:一定要严格的掌握用药适应症,并且合理的选择抗菌类药。利奈唑胺作为一种新型的恶唑烷酮类药物第一个被应用到临床上,这类药物的抗病机理独特,能够广泛抵抗革兰阳性菌,尤其是适用于多种耐药性强的肠球菌、肺炎球菌以及金黄葡萄球菌所导致的感染。尽量在临床使用中,不要超过利奈唑胺的推荐疗程,一般不要超过2个星期,并且需要全面检测患者用药中和用药后的血象,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一般来说,停药1~2周,患者血小板水平逐渐恢复正常。

加强对患者的用药监测,在用药之前和用药中一定要密切监测患者血常规,对于基础值比较低的患者来说,更容易出现血液不良反应,一旦发生比须立即停药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综上所述,利奈唑胺在临床使用中的安全问题,必须要引起多方面的关注和重视,加强临床安全用药提示和患者的用药监测,有效预防用药过程中血液不良反应的发生。

[1] 郭代红,王丽,陈超,等.410例住院患者的利奈唑胺用药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1,12(2):45-46.

[2] 王海燕,崔杰,候莉,等.静脉注射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0,11(5):56-57.

[3] 刘岩,俞森洋.高龄严重感染患者应用利奈唑胺的疗效及其对血小板的影响[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0,13(3):76-77.

R969.3

B

1671-8194(2013)22-0121-02

猜你喜欢

血小板新生儿血液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早期科学干预新生儿喂哺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机采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差异分析
新生儿晚断脐联合自然干燥法的护理效果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不同方法调整血小板数量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影响
手工浓缩与单采血小板在急诊患者中输注的疗效比较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