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医院近五年来临床用血情况的分析
2013-07-01郑艳玲董清松
郑艳玲 董清松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输血科,福建 厦门 361003)
某医院近五年来临床用血情况的分析
郑艳玲 董清松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输血科,福建 厦门 361003)
目的 了解我院近五年临床用血情况,指导合理用血。方法 对2008年~2012年,全院各血液成分使用情况以及合理用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成分输血率达到99.9%,合理用血率逐年上升,但不合理现象仍存在,以血浆最为严重。结论 为了缓解日益紧张的临床用血供需矛盾,必须“开源”、“节流”。
成分输血;不合理用血;互助献血;自身储血
卫生部于2000年下半年颁布并实施了《临床用血管理办法》,旨在各级医疗机构推广科学、合理用血技术,杜绝血液的浪费和滥用,保证临床用血的质量,现对2008年~2012年我院临床用血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指导临床合理用血。
1 资料与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各血液成分使用情况以及合理用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血液成分包括全血、红细胞悬液、血浆、血小板、冷沉淀。按卫生部统计报表规定的方法计算:全血及红细胞悬液以每200 mL计1 U,血浆以每100 mL计1 U,血小板以每250 mL计1 U,冷沉淀以每60 mL计1 U;按卫生部规定的公式计算成分输血率:成分输血率(% )=成分血数(U) /[全血数(U)+成分血数(U)] ×100%。以《临床输血技术规范》[1]中附件,即“成分输血指南”、“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和“内科输血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依据,逐一将病历记载的临床症状、体征、输血目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手术患者麻醉情况及输注的血液种类、剂量等资料,与《指南》中的标准进行对比,评判临床输血的合理性。
2 结 果
2.1 2008年~2012年各血液成分使用情况,见表1。
2.2 抽检2008年~2012年我院输血病例共990份,其中合理用血病例578份,合理用血率58.4%,见表2。
表1 2008~2012年本院各血液成分使用情况(U)
表2 2008~2012年病例抽检情况(份)
3 讨 论
成分输血的比例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医疗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据报道,发达国家均在90%以上,而我国的上海、北京等大医院成分输血使用率也在90%~95%以上[2],我院近五年来成分输血率达到99.9%以上,远远超过三甲医院目标管理达标标准(>70%),这是我院输血管理委员会长期努力的结果,使临床医生改变陈旧的输血观念,认识到“全血不全”,并根据病情需要输注成分血,不仅节约了血液资源,一血多用,而且最大限度的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
近五年来,我院临床合理用血的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合理用血率从2008年55.6%提高到2012年60.8%,但是仍然存在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冷沉淀不合理输注现象,其中以血浆最为突出。用血浆补充血容量、代替白蛋白和球蛋白、甚至搭配红细胞输注的情况仍然存在,这样既浪费了血液资源,又增大了输血风险。临床科室特别是手术科室,必须严格把握血浆输注的适应症,减少血浆输注的风险。
近几年,我院临床用血量以每年9%~11%的速度递增,而据卫生部官方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无偿献血量约4164吨,比2010年增长5.18%[3],远低于我院临床用血的增长,供需之间存在较大的缺口,如何缓解日益紧张的供需矛盾,做为血液资源的使用单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①动员患者家属互助献血。我国《献血法》规定:为保障公民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国家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动员家庭、亲友、所在单位以及社会互助献血。临床医生和护士在患者入院时,应做好互助献血的宣传、动员和解释工作,消除患者及其家属“ 以血换血”的错误观念,重点做好互助献血的登记及血源调剂工作,保证参加互助献血的患者优先使用血液。②科学合理用血,提高血液制品的有效利用率。医院医务部应定期对临床医生进行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各种血液成分的适应症和输血指征,杜绝“人情血”、“营养血”,做到能少输就少输,能不输就不输,从而降低输血的风降;建立输血委员会,定期对输血病历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加强临床合理用血管理;输血科作为临床用血的专业科室,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并结合病人实际情况,指导临床科室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的用血,从根本上杜绝血液的浪费和滥用,保证将有限而宝贵的血液资源用在急需的病人身上。③积极开展自身储血,增加自体输血在手术中的应用。自体输血不仅节约血液资源而且输注时不需检测血型和交叉配合试验,可避免同种异体输血产生的免疫性和非免疫性的输血反应;避免异体输血并发症和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我院目前自体输血比例很低,不到1%,而在欧美许多国家,普遍推行自体输血手术,自体输血约占全部用血量的20%至40%,美国、澳大利亚更是达60%以上[4]。大力发展自体输血,需要医患双方的配合,医院各相关科室的合作,以及政府的投入和支持。
血液作为一种不可生产的特殊资源,弥足珍贵。面对日益紧张的供需矛盾,在“开源”的基础上,更要注重“节流”,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将有限的血液资源用在急需的病人身上。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S].2000-06-01.
[2] 孙启凤.从日本输血事业的发展,看我国输血事业的努力方向[J].中国输血杂志,1998,11(1): 35.
[3] 卫生部官司方网站http://www.moh.gov.cn/zwgkzt/xycjqk/201306/ 144d5b655e184c38b6ea27742d248696.shtml,2012-2-15.
[4] 田兆嵩.临床输血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26.
R446.1
B
1671-8194(2013)30-01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