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化检测指标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2013-07-01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1期
关键词:脂肪酶淀粉酶生化

刘 琴

(苏州市相城区北桥街道卫生院检验科,江苏 苏州 215144)

生化检测指标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刘 琴

(苏州市相城区北桥街道卫生院检验科,江苏 苏州 215144)

目的探讨血清生化指标在急性胰腺炎(AP)患者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7月至2012年1月收治入院的300例急腹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临床确诊将300例患者分为AP组(200例)和非AP组(100例),其中AP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AP(MAP 100例)和重症AP(SAP 100例),同时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淀粉酶(S-Amy)、尿淀粉酶(U-Amy)、胰脂肪酶(LPS)、胰蛋白酶原激活肽(TAP)和C反应蛋白(CRP)等5项指标。S-Amy、U-Amy和LPS采用速率法检测,TAP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CRP采用乳胶增强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结果AP组LPS水平明显高于非AP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重症胰腺炎患者U-Amy、TAP及CRP水平明显高于轻症患者(P<0.01);血清LPS敏感性92.0%、特异性91.0%明显高于S-Amy、U-Amy、TAP和CRP(P<0.05或0.01)。结论LPS的检测有助于AP的早期诊断,而TAP和CRP则有助于病变严重程度的判断以及治疗效果的观察与预后评估。

急性胰腺炎;诊断;血清生化指标;检测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为激活的胰酶自身消化胰腺组织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化学性炎症。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按病因分为胆源性胰腺炎、酒精性胰腺炎、高脂或者高钙引起的胰腺炎等等.本研究主要对院2006年7月至2012年1月收治入院的300例急腹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在急性胰腺炎(AP)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资料根据我院2006年7月至2012年1月收治入院的既往无特殊病史急腹症患者30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胰腺学组制定《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的诊断标准。其中,男142例,女158例,年龄23~80岁,平均(42.2±5.3)岁;其中AP患者200例,非AP患者100例,200例AP中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AP(MAP 100例)和重症AP(SAP 100例)。

1.2 检测仪器与方法

采用TBA-4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于发病后48h内采集,分离血清后检测检测各组血淀粉酶(S-Amy)、尿淀粉酶(U-Amy)、胰脂肪酶(LPS)、胰蛋白酶原激活肽(TAP)和C反应蛋白(CRP)等5项指标。S-Amy、U-Amy和LPS采用速率法检测,TAP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CRP采用乳胶增强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对各变量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描述性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值或者构成比表示,如果计量资料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如果计量资料不符合正态性分布,则用秩和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本研究检测结果显示AP组LPS水平明显高于非AP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重症胰腺炎患者U-Amy、TAP及CRP水平明显高于轻症患者(P<0.01),见表1。

表1 AP组、非AP组和对照组间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原激活肽和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

在早期AP的诊断中,血清LPS敏感性92.0%、特异性91.0%明显高于S-Amy、U-Amy、TAP和CRP(P<0.05或0.01)。见表2。

表2 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原激活肽和C反应蛋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

3 讨 论

急性胰腺炎的年发病率为4.8/10万~24.2/10万,其中胆源性者占34%~54%[1]。由于病例临床表现不典型,B超及CT等影像学检查可有30%的假阴性率,通过剖腹探查诊断的禁忌性使诊断增加了难度,实验室检查常被用来辅助诊断。急性胰腺炎发病后8~12h,血清淀粉酶开始升高,12~24h达到高峰,2~5d下降致正常[2]。临床上如超过500U即具有诊断意义;达350U应怀疑此病。血清淀粉酶升高常伴有尿淀粉酶增高,而且其阳性率和程度可高于血清淀粉酶,维持时间也较长。

由于淀粉酶是需钙酶,临床中多数常用的抗凝剂都对血清淀粉酶活性有一致作用,故应以血清标本测定血血清淀粉酶为好。尿中淀粉酶浓度由于受尿液浓缩或稀释的影响,故随机尿测定尿淀粉酶的诊断价值受到一定限制。但有国外学者建议由6H或24H尿液测定其淀粉酶总含量更可靠[3]。在急性胰腺炎发病后2~3h,淀粉酶开始升高(也有延至12h后升高者),多在12~24h达高峰,2~5d下降至正常。然而,由于不同发病机制及其同工酶的因素,在急性胆囊炎,十二指肠溃疡,肠穿孔,糖尿病,异位妊娠,卵巢病变等发病情况下仍可见血清淀粉酶的异常增高,甚至由于血清淀粉酶的代谢和排泄障碍,在肝脏病变和肾功衰时也可见血清淀粉酶增高[3]。由此可见血清淀粉酶诊断的组织特异性是不高的。此外,鉴于当前对于血清淀粉酶的检测是通过测定淀粉酶酶活性的方法达到检测目的,故不能将胰型淀粉酶与唾液性淀粉酶分开或鉴别[4]。所以,单用血清淀粉酶辅助诊断急性胰腺炎是有局限的。

脂肪酶(LIP)又称三脂酰甘油水解酶或甘油三酯酶,是胰腺的外分泌酶。血清中LIP主要来自胰腺,有很少量来自胃肠粘膜,组织特异性高。正常人血清中LIP含量极少,在急性胰腺炎时,2~12h内LIP显著升高,24h至峰值,有时可持续升高8~15d[5]。急性胰腺炎(AP)重症型病情多迅速恶化,如诊治不及时可先后出现各种并发症以致死亡。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是降低AP 死亡率的重要手段。国内大医院多用B 超和CT 诊断. LIP 出现异常早于AMY,持续时间长[6]。本文探讨血清生化指标在急性胰腺炎(AP)患者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比较表明,LPS有以下特点:①灵敏度高:正常人血清中LPs 浓度在178U/ L 以下,AP 发生时,LIP对正常上限的升高倍数比AMY升高倍数高。②特异性高:LPS 的特异性为91 %,而AMY的特异性为85%,这是因为LIP 的组织来源较AMY少。③诊断准确率高:LPS与AMY对AP 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和87 %。LIP是AP 早期诊断有力的实验室指标.由于血清LIP在急性胰腺炎时活性升高的时间早,上升的幅度大,持续的时间长,组织特异性高(大量的医学观察发现,在多数的非胰腺炎的急腹症中,可见血清AMY显著升高,而LIP不升高)[7],故其诊断价值优于AMY。另外,血清淀粉酶、脂肪酶联合在诊断价值方面并不比影像学检查低,其良好的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辅以病史及患者症状,体征,几乎可以达到确诊急性胰腺炎。同时其100%的阴性预测值,即说明在两个酶都正常时,可以排除胰腺炎的可能,可节省大量的医务资源和医疗费用。从性价比方面考虑更是优于影像学检查。花费少,效果好。在急诊的时候,淀粉酶、脂肪酶的联合检查相比影像学的检查更是体现出良好的灵活性和快速性。真正做到快速及时,避免病情的延误。联合检测,总的来说,更是节约了检查成本,避免了单次检测带来的仪器运行成本和其他医务成本的浪费。

[1] 严永光,马艾辉.淀粉酶升高误诊为急性胰腺炎30 例原因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7,24 (1) :118-118.

[2] 杨毅,何效东,赵晓雷.常见腹部疾病血清淀粉酶升高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09,49(4):87-88.

[3] 金军英,霍平.联合检测淀粉酶、脂肪酶诊断急性胰腺炎[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2,2 (5):709-709.

[4] 岳乔红,周铁成.急性胰腺炎的实验室诊断及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2,23(5):275-276.

[5] Yadaw D,Agarwal N,Pitehumoni CS.A critical evaluation of labora—tory teste i n acute pancreatitis[J].Am J Gastroentero1, 2002,97(6):1309-1318.

[6] 曹友德,陈玮,李浩.急性胰腺炎患者脂肪酶的检测与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1,11(6):90.91.

[7] 吕明德,董宝玮,临床腹部超声诊断与介入超声学[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2-114.

R576

B

1671-8194(2013)11-0256-02

猜你喜欢

脂肪酶淀粉酶生化
从废纸篓里生化出的一节美术课
异淀粉酶法高直链银杏淀粉的制备
谁是半生化人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脂肪酶Novozyme435手性拆分(R,S)-扁桃酸
脂肪酶N435对PBSA与PBSH的酶催化降解和分子模拟
α-淀粉酶的基因改造与菌种选育研究进展
α-淀粉酶的改性技术研究进展
Bacillus subtilis ZJF-1A5产中温α-淀粉酶发酵工艺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