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管迷走性昏厥儿童卧位,立位心电图导联T波振幅变化的临床意义

2013-07-01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1期
关键词:立位卧位导联

李 智

(广西北海市妇幼保健院功能科,广西 北海 536000)

血管迷走性昏厥儿童卧位,立位心电图导联T波振幅变化的临床意义

李 智

(广西北海市妇幼保健院功能科,广西 北海 536000)

目的分析研究儿童出现血管迷走性昏厥的卧位、立位心电图导联T波振幅变化的临床意义,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自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之间接收诊治的血管迷走性昏厥儿童48例,组成实验组对儿童卧位与立位心电图导联T波振幅变化进行分析,对比对照组的48例相匹配的健康儿童心动周期的T波振幅变化,统计学方法参与研究,P<0.05研究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统计学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儿童的卧位与立位心电图与T波振幅变化发现,卧位时两组T波振幅无显著性差异(P>0.05);立位时T波振幅变化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卧位、立位心电图导联T波振幅变化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血管迷走性昏厥儿童的卧位、立位心电图导联T波振幅变化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指导评价儿童心脏的自主神经功能,对血管迷走性昏厥进行预测。

血管迷走性昏厥;儿童卧位、立位心电图;T波振幅;临床意义

血管迷走性昏厥多是发热、低血糖患者情绪波动异常时出现,与过敏性休克相类似但却有很大差异,患者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冒冷汗,昏厥,无皮肤炎症表现,患者平卧后脉搏缓慢,是常见的昏厥疾病[1]。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相关资料显示对血管迷走性昏厥儿童进行心电图导联T波振幅变化进行研究可降低病死率,为检验临床效果,笔者选取我院自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之间接收诊治的血管迷走性昏厥儿童48例参与实验,对照48例相匹配的健康儿童心电图与T波振幅,具体研究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的48例患病儿童是我院自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之间接收诊治的血管迷走性昏厥儿童,外加48例与患儿相匹配的健康儿童,各自组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男童30例(62.5%),女童18例(37.5%),年龄介于3~8岁,平均(6.4±1.5)岁,对照组男童27例(56.3%),女童21例(43.7%),年龄介于3~9岁,平均(6.9± 1.2)岁。所有儿童进入我院后经检查无器质性心脏病患儿,无其他影响本研究的并存症,无因其他情况导致患儿昏厥的情况,进行全身超声检查与病史记录,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与体格特征上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研究。

1.2 方法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儿在进行心电图检查前患儿禁止服用心血管药物以及对自主神经功能有影响的药物,检查前一天进行安静仰卧休息,检查时对患儿进行卧位、立位心电图检查,采样点为2ms,T波振幅选择段为Q波至T波顶点,以3个心动周期为取值范围,最终T波幅度取3次测量平均值[2];对血管迷走性昏厥患儿进行直立倾斜试验,实验前患儿8h禁止进食,对患儿进行心电图与血压监测,试验过程中患儿平卧,平卧10min对患儿的心电图与血压进行记录,记录后将患者保持头高足低并倾斜60度,间隔记录心电图与血压,持续时间不少于45min,患者出现阳性反应则可停止(阴性患者可口含硝酸甘油片)并将患儿放平[3]。直立倾斜试验中患儿有昏厥并且血压与心率显著下降则表现为阳性,为出现上述症状则为阴性。

1.3 统计学方法

将实验组与对照组患儿卧位、立位心电图导联T波振幅数据运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对比,采取相对数描述,运用t与χ2联合检验,P<0.05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统计学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儿童的卧位与立位心电图与T波振幅变化发现,卧位时两组T波振幅无显著性差异(P>0.05);立位时T波振幅变化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卧位、立位心电图导联T波振幅变化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有统计学意义。血管迷走性昏厥儿童卧位、立位心电图导联T波振幅变化情况见表1。

表1 卧位、立位心电图导联T波振幅变化情况

3 结 论

血管迷走性昏厥主要有四种昏厥,分别是脑源性昏厥、心源性昏厥、排尿性昏厥以及反射性昏厥,昏厥的刺激性因素多种多样,不同昏厥类型刺激因素存在差别,常见的刺激性因素有创伤、情绪剧烈波动、过度劳累以及剧烈疼痛等,患者出现血管迷走性昏厥后临床表现为面部苍白、意识模糊等症状,在临床检查中可采取本研究中的直立倾斜试验、双眼压迫检验以及心电图分析的方法,而对心电图T波振幅的分析可进一步确诊患者疾病的病因[4]。

本研究中采取对患儿取不同体位的心电图T波振幅进行分析的方法,进一步研究血管迷走性昏厥的疾病病理。因心肌复极受自主神经的影响,自主神经通过调节心肌细胞膜的离子通道的通透性影响心肌复极,而心肌复极的变化可通过心电图T波振幅变化体现出来,患儿出现急性心肌缺血时导致心律失常,心电图表现为T波振幅形态与方向的变化,而人体自卧位到立位的变化可引起心肌复极的变化,β受体的敏感性增强,刺激交感神经,心肌细胞膜通道进一步开放,引起T波振幅渐趋低平,与研究资料相符,因此本研究选取的研究方法可准确分析血管迷走性昏厥心电图T波振幅变化的临床意义[5]。临床对于直立性T波振幅变化多选用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经临床资料分析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血管,更能准确预测直立倾斜试验结果。

综上所述,对血管迷走性昏厥儿童的卧位、立位心电图导联T波振幅变化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指导评价儿童心脏的自主神经功能,对血管迷走性昏厥进行预测。

参考文献

[1] 吴礼嘉,王成,胡春艳,等.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直立倾斜试验过程中心电图T波振幅对非药物治疗近期疗效的预测价值[J].中国急救医学,2010,30(2):126-130.

[2] 王兰梅,许毅,王成,等.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心电图aVR导联T波振幅变化[J].中国急救医学,2011,31(1):61-64.

[3] 吴玉峰,徐金义,孙汝萍.直立性T波改变与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相关研究[J].实用医药杂志,2007,2(15):17.

[4] 刘仁光,徐兆龙.T波改变的分类和临床意义[J].医师进修杂志, 2000,23(9):51.

[5] 王成,李茗香,林萍.直立倾斜试验对反复晕厥发作的预测价值[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6,34(9):275-277.

R741

B

1671-8194(2013)11-0152-02

猜你喜欢

立位卧位导联
移位机立位康复对肺部感染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的影响
回旋支闭塞引起孤立Ⅰ、aVL导联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例并文献复习
血浆醛固酮/肾素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的应用
躺着就心痛!卧位型心绞痛怎么破
睡姿不对,当心病情加重
两种立位体前屈所测腰部柔韧性相关指标的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与心电图相关性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与心电图相关性研究
四种不同体位对机械通气危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压的影响
孕30周胎位不正能转过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