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骨折近端粉碎性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观察
2013-07-01赵萍
赵 萍
(内蒙古包钢医院骨科,内蒙古 包头 014010)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骨折近端粉碎性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观察
赵 萍
(内蒙古包钢医院骨科,内蒙古 包头 014010)
目的观察肱骨骨折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例肱骨骨折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患者,两组均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法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疗效对比,观察组住院时间段、感染率低、治愈率高,与对照组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肱骨骨折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在进行人工肱骨头置换的基础上,实施全面的围术期护理,可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提高治疗效果。
肱骨骨折;近端粉碎性骨折;人工肱骨头置换;围术期护理
本文针对2011年10年至2012年10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并对部分患者实施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取得的效果较好,如下文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全部为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2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8例,患者年龄为45~70岁,平均年龄(43±2.5)岁;左侧骨折患者9例,右侧骨折患者11例。按入院时间将以上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对照组各10例,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所有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均进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分别于术前、术中及术后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 术前心理护理
对于任何患者来说,意外创伤都会在心理及身体两方面给患者带来痛苦,此时患者多求医心切。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并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如患者对于所换疾病知识、手术知识较为缺乏,在治疗的过程中,对于手术的信心不足,此时护理人员可为患者讲解手术相关知识、成功案例及疗效等,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紧张感,使其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积极的配合治疗[1]。
1.2.2 术前准备
在进行手术前的一周,及时的将手术需要的各项化验检查进行完善,以便对患者的手术耐受情况有所了解。同时,应对患者的患肢拍摄正侧位篇,以便提前对患者的损伤程度有所了解,制定相应的手术防范。手术前指导患者如何有效的咳痰、咳嗽及深呼吸等,同时训练患者在创伤大小便,以便手术后及时适应。在手术前3d对患者使用抗生素、前1天进行术前备皮与备血。同时术前指导患者进行患者的肌力训练,其中包括握拳、伸指等,每天训练4每次,每次保证5~10min之内即可。
1.2.3 术中配合护理
术中明确各常规器械位置、性能及用途,对患者的心功能、血氧饱和度进行监测、观察并记录患者尿量、输液量与出血量,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
1.2.4 术后护理
术后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使用生命监测仪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监测,对患者患肢皮肤变化进行观察,保证引流管的畅通。术后对患者体位进行护理,在麻醉未清醒前,使患者保持仰卧位,去掉枕头,清醒后保持平卧位,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则可使其保持半卧位或者是侧健卧位。术后患者并发症进行预防,与正常肱骨头比较,人工肱骨头较小,手术中由于破坏的软组织多、导致死腔大,所以应使用绷带进行加压包扎,减少死腔,同时应避免术后感染的发生[2]。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感染情况及治愈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感染发生率及治愈率,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治疗效果观察
3 讨 论
在医院的成人创伤科,肱骨极端粉碎性骨折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外科疾病,对于此种病症的治疗多以手术治疗为主要手段。人工肱骨头置换术通常对一些难以复位的、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可以起到矫正畸形、解除患者病痛及功能重建等效果。在治疗的过程中,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可对患者的康复治疗起到有效辅助治疗效果[3]。本文使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对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并实施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取得了较好效果,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了患者术后感染率及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可在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1] 刘虹.16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的护理[J].医学临床研究,2007,24(9):1625-1626.
[2] 李克文.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12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7):911-912.
[3] 杨金莲.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的康复护理[J].中医正骨,2009,21(7):76-77.
R473.6
B
1671-8194(2013)11-028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