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陶瓷成型技术》项目式课程开发与实践
2013-06-28王超
王 超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宜兴 214206)
高等职业教育的职能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人才发展指导方针中,也明确提出要“以用为本”。“用”即应用、实践,针对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只有满足实际工作任务的需要,会上岗、能操作、懂技能,才能毫无争议地被确认为人才。但在现有的高职教育中,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遗留或实际教学条件的束缚,学生技能培训被忽视,仍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这种传统理论教学基本都以教师讲解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主动性学习地位被剥夺,课程结构僵化,内容基本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缺乏具有职业特性的工作体系架构。因此,出现了高职毕业生操作技能不突出、知识结构无体系的尴尬局面。
一、项目式课程研究路线
高职教育的课程是高职教育活动的核心,是构成高职教育系统的主体要素。要从本质上改变教学现状,必须从课程入手进行改革。项目式课程,作为近些年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目的就是要学生通过学习,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强化就业技能。项目式课程通过对工作体系的系统化分析,从而以工作项目为单位的职业教育模式,具有综合性、完整性和相对独立性等特点,应当成为高职课程改革的目标方向。项目课程模式提出,目标指向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彰显职业教育特色,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满足企业对职业技能型人才能力、素质的要求。
项目课程改革最坚实的理论基础应当是职业教育课程的结构观。这一观念认为,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教育课程不仅要关注让学生获得哪些职业知识,而且要关注让学生以什么结构获得这些知识。课程结构是影响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重要变量。因此,只有对课程进行有效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才能正确掌握课程的工作结构。这一过程往往需要企业专家、技术工程师、教师等多人的共同探讨,进而设计、开发具体工作模块,确定课程标准及具体实施规划,最后进行项目课程的实践与改进。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企业、行业资源优势,对项目课程合理设计,基本研究路线如图1所示。
二、《陶瓷成型技术》项目式课程探索
(一)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根据项目式课程研究路线,首先邀请行业、企业专家与教师共同讨论分析《陶瓷成型技术》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把不同意见表达出来,然后进行意见整合,最后形成线索清楚、层次分明的工作任务分析表,以保证其完整性,保证工作模块基本覆盖工作岗位群。经分析,《陶瓷成型技术》课程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成型操作,具体包括各种典型的陶瓷成型技术、干燥、修坯、施釉等职业能力,如表1所示。
图1 项目式课程研究路线
表1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二)工作模块设计
在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基础上,进行课程模块的设计。由于陶瓷成型方法的多样化,不可能把每种成型方式都例为单独项目模块,必须进行有效并列或递进式的整合。根据职业能力的分析并结合后续工序操作,共设计了六大模块,分别为注浆法成型、可塑法成型、压制法成型、其他成型、修坯与施釉、干燥。项目间关系基本为并列式。每个大模块下又独立成若干小模块,实现对大模块的有机解体,从而便于实践操作。每个小模块的设立对其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再进行细化,易于学生掌握。下面以注浆法成型模块具体设计说明此过程,如表2所示。
表2 “注浆法成型”工作模块初步设计
(三)规划课程标准
在模块设计基础上,进一步对课程目标、实施情况、评价标准等进行规划,形成课程标准正式文稿。《陶瓷成型技术》是材料工程技术专业(陶瓷工艺方向)的一门核心课程,针对生产岗位和一线管理工作设置,职业性和实践性强,贴近生产实际,旨在使学生较熟练地掌握生产操作技能,实现上岗就业。
该课程定位于陶瓷工业成型操作技能的训练。项目式课程的设计,对课程内容的选择作了实用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实施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真实项目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形成职业能力。
学生成绩考核注意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包括自我评价、团队评价、教师评价,从而改变传统一考定成绩的不合理状况,更能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
三、项目式课程实践与思考
《陶瓷成型技术》项目式课程融入教学实践两年多来,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明显增强。同时,还培养了团队合作及创新精神、沟通交流能力。相比在教室被动听课,学生更愿意在实训室或企业实训场所开展以典型工作任务为核心的实践训练。学生的考核成绩也比以往明显提高,这主要受益于评价的多样性及学生的学习热情。
此外,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更愿意动脑筋、想办法,解决手中的任务难题,也有了更多与老师、同学交流沟通的机会,形成了开放、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普遍反映项目式课程学习环境相对宽松,且对知识点的掌握不要死记硬背,基本是在“做中学”。与传统专业理论课相比,他们更愿意在实训室完成具有特定工作任务的学习,同时学习的信心与成就感大大增强。但是,在项目式课程实施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棘手的问题。
(一)工作任务情景设置与知识点的融合需反复推敲。如何让教学情境设计与具体模块更好地联系,如何让模块设计与知识点更好地融合,如何让项目实施与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相匹配,这些都是我们在实际开展项目式课程时所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往往需要教师与企业专家进行多样化的设计与反复实践。
(二)信息反馈与调控显得非常重要。在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的自由度比较大,由于实际条件,一个班级项目式课程实施往往不会配备多名教师参与教学。因此,为使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学生信息反馈显得十分重要。必须勤巡查,通过巡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学生借此机会从事非正常学习活动。
(三)项目式教材的编写问题箭在弦上。项目式课程实际对所学知识、技能进行了重新建构,而以往的教材基本不能满足实际教学需要,如果只是改变教学模式,而忽略项目式教材的编写与使用,则项目式课程或许只是空谈,学生对于工作任务的开展也会变得盲从。因此需要广大教师认识到项目式教材编写的重要性,并形成适应项目式教学行之有效教材工具。
(四)实训设施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项目课程的实施往往需要具有一定规模的实习实训条件,这从某种程度上需要学校、企业等进行实训室的重建或改建,以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
(五)工作安全性与纪律性的要求更显重要。职业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技能的熟练掌握,更重要的是安全生产、纪律意识的逐步培养。因此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应反复强调工作安全的重要性,并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章制度。
四、结语
教学模式的改革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以工作任务为主线的项目式课程从本质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一教学模式值得在高职教育中普遍推广。
[1]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2006,(1).
[4]姜大源.论高职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1).
[5]秦建华,徐忠娟,印建和,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应用化工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11(11).
[6]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7]郝超,蒋庆斌.试论高职教育项目课程的基本内涵[J].中国高教研究,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