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危险废物源头管理对策研究

2013-06-28周在江

中国环境管理 2013年2期
关键词:危险废物源头监管

胡 刚 周在江 周 琼 郑 佳 徐 凤

(重庆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重庆 400015)

“十一五”以来,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重大的成绩,尤其是危险废物的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总体而言,相较于水、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工作,我国的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其中危险废物的环境污染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法律体系、机构人员以及资金投入等方面均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1-4]。此外,由于危险废物的产生、贮存、转移及处置等活动在时间上及空间上范围极大,并且危害具有长期性和潜伏性[5],进一步加大了监管难度。

目前,国外发达国家对于固体废物的环境管理正在经历了一场革命性的改变,其核心内容就是从末端无害化处置的被动方式,转向了从源头预防和减少危险废物的环境风险,实现危险废物的全过程管理[6]。全国《“十二五”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规划》中也明确的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加强源头管理,预防和减少危险废物的产生。因此,如何更好的开展危险废物源头管理就成为当前危险废物环境监管工作中亟须研究并予以解决的问题。

1.我国危险废物产生现状

1.1 我国危险废物的产生量及发展趋势

1998年至2009年期间我国的危险废物产生量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危险废物产生量巨大,2008年已达到1357万吨(详见表1)。尽管危险废物的产生量的统计数据呈不规则的变化,但在总体上是随着工业生产总值的增长呈增长趋势,并且单位工业总产值的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呈不断降低的趋势(见图1)。据专家测算,到2015年,我国的危险废物产生总量将达到2709万吨[7],将进一步加大我国的危险废物监管压力。

1.2 我国危险废物的分布特点

我国国民经济的99个行业几乎都产生危险废物,但危险废物的行业分布也有所侧重[7]。2004年至2008年期间,我国危险废物产生量居前5位的行业分别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见表2),占到当年危险废物产生总量的67.35%。相较于2004年,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4个行业的危险废物产生量增长尤其迅速,这也与当前上述行业的高速发展有关。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危险废物的行业分布也将不断持续变化。

表1 1998—2009年我国危险废物产生量统计数据

表2 2004—2008年我国主要行业危险废物产生情况单位:万吨

图1 1998-2008年我国危险废物产生情况分析图

我国的危险废物的地区分布也存在严重的差异,从图2可以看出,2008年,我国东部地区产生量最大,占全国总产生量的56%,而西部和中部地区,分别占全国总产生量的23%和21%。危险废物的地区分布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是地区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及工业实力仍远远领先于中西部地区,其危险废物主要产生行业是石油化工、医药和机械制造等,而西部地区的危险废物的产生以采矿业冶金业为主,近几年青海及新疆的危险废物产生量尤其增长迅速。

图2 2008年我国危险废物产生的地区分布

2.我国危险废物源头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危险废物底数不清

尽管我国历年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国环境统计年报》、《全国环境统计公报》中均有危险废物的产生数据,但均未能真实的反映出我国的危险废物的实际产生情况,甚至有些数据还有不一致的地方。如根据2010 年我国公布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中所统计的数据,2007 年我国危险废物产量为4573.69万吨,而2007 年的环境统计公报发布的危险废物产量数据为1079 万吨,前者为后者的4.24 倍,二者相差巨大。目前我国对于危险废物的环境统计抽查样本仍然是以废水和废气排放量为依据确定的,所以对于工业危险废物的统计是否具有代表性就难以判断,同时国内危险废物名录和鉴别标准等一系列的管理法规及标准也存在危险废物定义不明确、鉴别操作困难等问题[8],此外危险废物的申报过程中也存在大量的瞒报、漏报等现象,均导致了现阶段我国危险废物的底数严重不清。

2.2 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

从前述我国危险废物的产生现状分析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在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部分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单位工业产值的危险废物产生量也呈现下降趋势。但是,由于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落后产能退出的政策措施不够完善,部分地区对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认识存在偏差、责任不够落实,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仍处于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单位GDP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仍偏高,单位工业产值的危险废物产生量也较大。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危险废物产生量将进一步增加,若不能彻底改变我国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布局,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及产品,我国的危险废物产生量持续增长的趋势将得不到根本解决。

2.3 危险废物监管能力薄弱

“十一五”以来,我国加强了对危险废物的监管能力建设,国家和31个省、直辖市陆续建成了固体废物管理机构(固体废物管理中心),此外全国还有67个市级环境保护部门成立了市级固体废物管理机构,危险废物的管理体系已初步建成。但是,大多数县、市级的基层环境保护部门并未建立固体废物管理机构,并且已建立的各个固体废物管理机构也受限于资金投入少、监管设施缺乏、管理人员不足、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对相关法规、政策、管理程序和危险废物特性等了解不深、不透,对具体管理办法和程序不熟悉等问题,整体上全国的危险废物监管能力仍然薄弱[9]。

2.4 源头管理手段欠缺

目前我国的危险废物污染防治主要集中在末端处理,在“十一五”期间,全国各地规划以及建设了一批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在危险废物的环境风险控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不能控制危险废物的快速增长、非法转移倾倒等问题。目前我国缺乏有效的危险废物源头管理的技术,并且在此方面研发投入也相对不足,导致很多行业缺乏相关的危险废物污染控制的清洁生产技术、标准以及循环利用的技术方法,同时监管部门也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导致危险废物的源头环境风险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危险废物漏报、瞒报长期存在,危险废物非法倾倒事件时有发生[10]。

3.我国危险废物源头管理对策及建议

危险废物的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及感染性等危害特性,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各国政府均将危险废物的污染防治工作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处于高速发展期,危险废物的产生量将长期居高不下,做好危险废物的源头管理将成为我国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的关键。为此,结合目前我国危险废物源头管理的实际,从加强危险废物基础数据管理、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危险废物监管体系建设以及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等方面提出危险废物源头管理的相关对策及建议。

3.1 加强危险重点产生源监管,夯实申报登记工作基础

危险废物重点产生源及危险废物产生量等基础数据是危险废物源头管理的根本,加强危险废物源头管理的关键就在于确定危险废物重点产生源及摸清危险废物底数。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危险废物管理台帐及危险废物申报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明确规定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应遵守的基本管理制度,并且也是当前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开展危险废物管理基础数据调查的可行手段。但是长期以来各级地方环境保护部门并没有将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常态化,仅在2006 年开展了一次工业危险废物申报登记试点工作。此外,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及危险废物管理台帐工作也仅仅在部分省市开展了试点工作,并未全面实施。因此,有必要通过将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备案和申报登记形成常态化的工作机制,从而掌握危险废物重点产生源及危险废物产生量等基础数据,实现危险废物动态管理,同时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工作,以提高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备案和申报登记工作的准确性,为危险废物源头管理夯实数据基础。

3.2 推动危险废物减量化的产业结构调整,严格环境准入

将危险废物“减量化”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指标,修订和完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及相关产业发展规划,淘汰危险废物产生强度大、产生的危险废物处理难度大以及环境风险大的落后工艺和设备。建立和完善清洁生产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加快制定和发布产生危险废物数量大、危险废物处理难度大以及环境风险大的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强化对单位产品的危险废物产污指标的考核,对危险废物重点产生源开展强制清洁生产审核。同时严格环评审批,减少危险废物产生强度大、以及所产生的危险废物无妥善利用或处置方案的建设项目的建设。通过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剂严格环境准入等措施,逐步降低危险废物的快速增长趋势,从源头减少危险废物的环境风险压力。

3.3 加强危险废物监管体系建设

从国家层面上要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的监管体系建设的力度,推动各个地方的固体废物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引进一批高素质的人才以及开展专业管理人员的培训,改变当前监管机构不足、人员缺乏的局面。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危险废物管理的各项法规、制度、标准、和规范,修订《危险废物名录》及固体废物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完善相关法律责任,为危险废物环境监管提供法律支撑。

3.4 实施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开展源头减量化技术研究

按照环境保护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监管工作的意见》(环发〔2011〕19号)中开展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的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推动落实各项危险废物管理制度。加强危险废物转移过程的监控,以危险废物转移审批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为抓手,引进GPS 等现代化的监控手段,打击危险废物的违法转移和非法倾倒。加强国际合作,适时引进先进的危险废物管理方法,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危险废物管理水平。选择部分重点行业开展危险废物源头减量化技术的研发及推广应用,如电石法聚氯乙烯行业使用低汞触媒和无汞触媒生产工艺,从源头减少危险废物的产生,同时鼓励和推动企业开展危险废物的综合利用及循环使用,以实现危险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

[1] 孙绍锋. 强化源头管理 实现危险废物的全过程监管[J]. 环境保护,2009. 417(4A):43-44.

[2] 何艳明,聂永丰. 我国危险废物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2. 3(6):90-93.

[3] 刘志全,李金惠,聂永丰. 中国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发展趋势与政策分析[J]. 中国环保产业,2000(6):15-17.

[4] 隋延婷,孙胜龙,汤红岩. 浅析我国危险废物的处理技术及管理[J]. 中国环境管理,2003. 22:72-73.

[5] 龙燕. 我国危险废物管理与处置发展历程[J]. 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07. 28(23):1-6,17.

[6] 高洪梅,李耀初,李朝晖. 我国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与评价研究浅议[J]. 环境科学导刊,2008. 27(4):80-83.

[7] 林艺芸,张江山,刘常青等. 我国工业危险废物产生现状及产量预测[J]. 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07. 28(23):18-21,42.

[8] 丁园,魏立安,刘艳等. 我国危险废物的定义及其存在的问题[J]. 江西科学,2008. 26(3):500-503.

[9] 高魁,李凤鸣,方晓牧等. 辽宁省危险废物管理战略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2007. 23(2):29-33.

[10] 李宇斌,王恩德. 辽宁省危险废物排放现状与污染控制战略[J]. 四川环境,2006. 25(5):107-111.

猜你喜欢

危险废物源头监管
新标准下关于危险废物柔性填埋场运营的思考
上海市金山区危险废物处置现状分析
向源头学诗艺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常回源头看看
危险废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引入环境监理的探讨
抓源头 技术改造关键环节
监管和扶持并行
源头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