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胎羊膜对剖宫产腹部切口的作用

2013-06-28阿同古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0期
关键词:巴州羊膜胎膜

金 云 阿同古丽

(1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民医院产科,新疆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841000;2 武警新疆巴州支队卫生队,新疆 巴州 841000)

人胎羊膜对剖宫产腹部切口的作用

金 云 阿同古丽

(1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民医院产科,新疆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841000;2 武警新疆巴州支队卫生队,新疆 巴州 841000)

目的 观察人胎羊膜对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及瘢痕形成的作用,探讨胎膜减少腹部切口感染和瘢痕形成的机制。方法 将40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2组,每组200例,分为对照组和胎膜组,胎膜组将胎膜敷在切口上。对照组切口直接加盖固定,两组均术后第3天常规切口换药。结果 胎膜组的切口感染及瘢痕形成明显减少,P<0.05。结论 胎膜贴于腹部切口可以减少切口感染,减少切口局部瘢痕形成。

人胎羊膜;腹部切口;感染;瘢痕组织

随着剖宫产率逐年提高,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问题及切口瘢痕形成的问题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对于术后减少瘢痕形成,目前尚缺乏安全有效地治疗手段。因此,寻找减少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及减少瘢痕形成的治疗方法非常有意义。我院将胎膜贴附于腹部切口处,减少切口感染率及减少瘢痕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住院行剖宫产的患者400例,年龄23~35岁,单胎,无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体质量55~75kg,身高160~175cm,剖宫产切口均为横切口及0/4可吸收线皮内缝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胎膜组各200例。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在剖宫产术中关腹缝合皮肤后,胎膜组将取与切口大小一致的胎膜敷在切口上,加盖敷贴固定,于术后第3天切口换药时,取出胎膜,常规切口换药。对照组切口直接加盖固定,于术后第3天常规切口换药。

1.3 观察指标

术后1个月观察腹部切口愈合质量,是否有增生,切口感染。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是否有增生。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计算出百分比,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术后1个月比较结果(表1)。

表1 两组术后1月比较结果

2.2 两组术后3个月比较结果(表2)。

表2 两组术后3个月比较结果

2.3 两组术后6个月比较结果(表3)。

表3 两组术后6个月比较结果

3 讨 论

生育期的妇女大多在20~40岁,处于比较年轻的年龄阶段,目前在我国随着剖宫产率不断上升,腹部切口的瘢痕形成的问题,被越来越多的年轻妇女重视。根据以上对照组和胎膜组的比较,可以看出人胎羊膜在剖宫产腹部切口中作用显著,既能明显减少切口的感染,同时又能减少腹部切口局部组织增生形成瘢痕。

人胎羊膜是一种天然高分子生物材料,是胎盘中细胞生长,分化最活跃的部分[1]。是人体中最厚的基底膜,羊膜可以产生多种生长因子,增强了上皮细胞的黏附,并具有抗炎,抗纤维化,抗新生血管作用,促进细胞的凋亡及抗病原微生物等功能[2]。羊膜抗原性非常小,人胎羊膜上皮细胞表面不表达HLA-A、B、C及DR抗原或β2微球蛋白,而且体外羊膜上皮与异基因淋巴细胞共培养时未见细胞毒T细胞产生,故免疫排斥反应极低。羊膜具有以下特征:①在剖宫产术中羊膜极易获得,制备简单。②羊膜有一定的韧性,容易展开后贴于切口表面,能阻止细菌等微生物穿过而防治感染。③羊膜为网孔状结构,可允许小分子物质通过,相当于存活组织。④免疫排斥反应极低,而且此羊膜从患者自己的胎盘中获得,排斥反应更低,既不会出现因异体而引起感染,又避免了由此而引起的自体皮不长,推迟创面愈合。⑤羊膜含有生物源性刺激素,可促进肉芽组织及上皮生长,加速创面愈合。⑥刺激上皮细胞分化,通过抗蛋白酶的活性,清楚炎症细胞。⑦羊膜具有活跃的物质转运功能,能抑制纤维化的代表因子TGF-β的信号传递,从而减少瘢痕生成。

[1] 杨之俊.烧伤治疗[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68.

[2] 赵文海,黄铁银,李新建,等.心新鲜羊膜移植治疗创伤性足部严重皮肤缺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2,10(5):46.

R719.8

B

1671-8194(2013)20-0180-02

猜你喜欢

巴州羊膜胎膜
产前超声诊断羊膜带综合征2例
未足月胎膜早破不同时间应用抗生素治疗对分娩结局的改善分析
产前诊断羊膜腔穿刺术改期的原因分析
巴州红枣产业发展中科技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新疆巴州地区建立胸痛中心对诊治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分析
产前超声检查宫腔内羊膜带的临床意义
新疆巴州: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
胎膜早破的预防护理
巴州纤检所开展第十四个“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
胎膜早破残余羊水量与孕妇宫内感染及新生儿预后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