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中学留守儿童研究的现状分析

2013-06-26柳絮

科学导报·学术论坛 2013年5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多元化

【摘要】本文在对国内外留守儿童研究现状梳理分析的基础上,从负向、正向两个方面评价了留守对儿童的影响:留守对儿童的负向的消极的影响正在渐渐减弱,正向的积极作用正在日益显现。

【关键词】留守儿童;决绝上学;多元化

一、前言

留守儿童是指其父母由于某些原因无法亲自照顾,由其亲属代为照顾的儿童。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社会问题,其涉及一群特殊的未成年群体,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在这个时期内所特有的社会现象。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机械化的推进,劳动力的剩余,外出务工成为社会潮流,外出务工由于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务工者无法携带孩子,出现留守现象。据2005年五普资料显示,国内留守儿童近5800万人。在我国留守儿童的数量每年都在攀升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因此,研究留守儿童十分必要。

二、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非常少,只见有少量学者研究有关移民对留守子女的教育研究,研究成果可以总结为三点,一是造成留守的原因,有经济原因,父母精神状况和生理状况不能抚养儿童等。二是留守过程中儿童出现的行为问题,比如自卑、任性等心理行为问题,在上学过程中出现逃学,吸烟,甚至犯罪等。三是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缺乏安全感,归属感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四是多数国家的留守儿童规模都在扩大。五是政府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上发挥主导作用,可以给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援助。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留守儿童的研究比较多,20世纪末,国内开始有留守儿童的研究。从1993年至2013年,经历了20年的探究,相关学术论文研究数量众多,输入“留守儿童”,从中文期刊网中共检索到26259条相关研究,由于数目多,下面以时间为顺序,以人头为线索叙述学者的研究。

国内,最早关注留守儿童的是1993年上官子木在《父母必读》中,提到留守对儿童的负面影响,其中有拒绝上学的表现(学校恐怖症)。这个时期的研究只是现象的呈现分析,并没有具体的解决方法。继他之后,2005年叶敬忠,段成荣等人进一步深化了留守儿童的研究,出现了专题专项研究,比如,同年叶敬忠的专著《关注留守儿童》出版,本书冲出了教育的局限,更全面地描述了留守儿童。在这个时期政府也开始关注这一社会问题。之后,从2006年开始,国内学者陆续对留守儿童的研究进行全面介绍并试着改善留守儿童的现状,主要集中在留守儿童生理发展和心理适应方面的改善。如徐阳2006年撰写的博士论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王谊2011年基于实地调研撰写的博士论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从人口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的视角综合研究留守儿童,并提出改善的政策、协作机制和措施。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国内外留守儿童现状的研究大多是负向研究,正向研究很少涉及。国内外一致认为:一是留守儿童规模大,分布广,人数多,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二是确认留守对儿童身心发展不利;三是留守会出现教育缺失;四是留守儿童存在行为问题。

笔者认为留守有其消极影响的同时也有其积极作用:

一是留守能让儿童有一个稳定安全的住所,与其随父母漂泊相比较,留守儿童长时期内能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家,熟悉的生长环境,让留守儿童有归属感,能建立稳定的同伴关系,这些在儿童的发展成长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是留守儿童的心理和行为较为独立,具体表现为儿童能发过来照顾抚养人,帮忙干家务,更能体谅亲人。

三是留守儿童有一定的物质保证,儿童留守能让其父母有条件外出打工挣钱,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留守儿童的父母一般不会让孩子因为交不起学费放弃学业。

四是留守儿童能得到父母更好的指导,因为留守儿童的父母走出去务工的同时也争长了见识,增加了阅历,相应的其父母对儿童的指导与没走出去的父母对儿童的指导相比较会更好一些。

五是留守儿童的发展比较多元化,能更好地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留守儿童在学校受教育的过程中,他们更多的不单纯追求考试高分,更能接受职业教育,中途到高职技校的比较多。

总之,随着手机、电脑的普及,留守儿童和父母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留守给儿童带来的负面影响有所改善,比如留守儿童几乎和父母联系中断的现状已有好转,而且变化很大,现在的留守儿童每周都与父母有联系,有的留守儿童还能经常和父母视频交流,现在的留守儿童大多是身体的留守,情感上还是受父母的教育指导。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关注。留守对儿童的负向的消极的影响正在渐渐减弱,正向的积极作用正在日益显现。

项目: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2012-QN-403)

作者简介:柳絮(1982-),女,河南省驻马店人,新乡学院教育科学系助教,现从事心理学教育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多元化
探讨构成因素在当代雕塑语言中的多元化体现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道德与法治活动中形成性评价的多元化研究
从“跨界”现象看现代筝曲的多元化发展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专业化PK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