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科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微

2013-06-26翁士跃

科学导报·学术论坛 2013年5期
关键词:初中科学合作学习有效性

翁士跃

【摘要】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分享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人的见解、解除内心的疑惑,直至感到豁然开朗。走进科学课堂,合作学习随处可见。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许多的问题。如何才能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本文就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些对策,从而进一步发挥合作学习的功能。

【关键词】初中科学;合作学习;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有效的合作学习会促使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就显的至关重要。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进行合理分组,明确分工。

教师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教师应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

有研究表明,同质分组弊多利少,它容易养成学生盲目自信或过度自卑的心理,而异质分组可以让学生懂得,每一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人的智能、个性、才干是多样的,只有既善待自我又欣赏别人,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团队学习成效。

二、组内明确分工

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不少参与的机会,但在日常的操作中,往往发现优秀生参与的机会更多,他们常常以小老师的角色出现在小组中,若长期让少数学生独霸讲坛,那些胆小的、内向的、表达不流畅的、思想较易开小差的、基础相对薄弱的“听众”就会渐渐在集体中落伍,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

因此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教师必须进行明确分工,向学生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要求,让他们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同时每组设立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及其他成员等。使他们明白“分工不等于分家”,成员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理解和宽容,共同提高。如在《温度计的使用》教学中,学生用温度计测定一杯热水在相同时间内温度的变化情况时,就应该按学生的能力结构来划分小组:有的学生手拿温度计测定水温,有的记录时间,有的观察温度计的读数,有的填写实验记录表等。在这项活动中,需要小组中每个成员都明确自己的职责,并积极的相互支持、密切配合。

三、选准合作时机

1.选择学生有疑问有争论时进行。现在的学生争强好胜,有一定的竞争欲望,渴望自己的观点被肯定,但又不善于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一旦有不同意见,浮于表面的争论较多,说服力不够,存在立场不坚定的现象。此时教师可以让有争论价值的疑点适时下放到小组中,让持有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合作,与对方争辩,在辩论中明晰正误。这样即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可以增强竞争意识,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地基础。

2.解答开放性问题时进行。“开放性”问题其解题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的去思考,须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各种策略和结论。例如:如学习“摩擦力”的内容时,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可抛出如下开放性的问题:①猜一猜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②你认为摩擦力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③假如生活中没有了摩擦力那么会出现什么现象?这三个都是很好的开放性问题,也是教材本身所蕴含的问题。我充分利用学生好胜的特点,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激情高昂,纷纷举手,当学生给出答案可能五花八门时,此时可安排合作学习,让学生把自己的结论依据展示出来,每个同学都从别人那里看到解决问题的另外一些角度,培养了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和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这样,合作时机的恰当把握,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主动性,活跃了思维,学生不仅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掌握了学习科学的方法。

3.教学内容重难点时的时机把握。在教学中,教师应在知识的关键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计合作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进行八年级《保护土壤》的教学中,我结合了第二章知识《空气污染与保护》,给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瑞安是一个制造鞋业为主的乡镇,根据对身边环境污染的所见所闻,结合所学的知识,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保护家园的环境?要求小组合作讨论。各个小组的同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纷纷发表了各组的讨论结果。有的小组认为,很多鞋厂将没用的布料直接焚烧,导致了大量有毒气体的产生,污染了大气;有的小组认为鞋厂直接将一些布料和橡胶填埋在土壤中,很难被分解,破坏了土壤的结构,污染了土壤。还有的同学认为,一些制造鞋料的化工厂直接将工业废水排到了河里,污染了水资源……在同学们讨论的基础上,我及时综合了大家的观点中可取的部分,并作出了充分的肯定和评价。通过这样合作交流让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重难点知识,交流中学有所获。

四、明确教师角色

教师在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中,需不断地变换角色,教师是一个促进者和合作者,有时也需要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当指导者。从以前的“大包大揽”到把舞台留给学生,并不意味着教师无所事事,相反,教师要担负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因为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这些问题要得到及时的解决,才能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有效,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就越充分。

五、注重过程评价

教师在合作学习活动结束时,要根据自己对合作学习的监控和合作小组的反馈情况,采取一定的评价措施和多样的评价形式,包括用语言、眼神、体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表示欣赏和肯定。

教师对合作学习的适时适度的评价,突破了课堂教学中只关注结果的单一评价模式,呈现出多维交叉、有机融合的特点。从评价方式看,有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在每一小组汇报后,既有学生“评委”发表意见,又有教师即兴点评。从评价内容看,有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以过程评价为主。在肯定、欣赏、激励、引导中,学生自然生成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悄然获得精神的支持和情感的滋润,从而发挥出更大的创造潜能和合作欲望,不仅出色完成眼前的学习任务,而且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也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科学新课程标准(实验稿)》浙江教育出版社,

2、合作学习研究的反思与展望曾琦《教育理论与实践》

3、文涛.论有效的课堂合作学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2)

猜你喜欢

初中科学合作学习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微课不微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浅谈初中科学问题化教育模式的开展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