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思路

2013-06-26熊华东莫华声燕

科学导报·学术论坛 2013年5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校企合作职业教育

熊华东 莫华 声燕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现实运行中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影响和制约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笔者认真分析了制约当前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校企合作、职业教育理念更新、实用技术教材建设和如何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师资队伍

一、引言

世界各发达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其原因均是非常重视本国职业教育,在培养职业技能人才上投资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例如:德国职业教育发达而且有序,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也被国内职业教育界所熟知和学习,各行业能工巧匠比比皆是,成绩斐然。二战后的日本一片废墟,各类物资极度匮乏,但重建时不惜举债办教育,职业教育与学校教育齐头并进,迅速地提升了各企业在岗员工的整体技能素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日本经济超越西欧,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仅次于美国之后,创造了国家经济繁荣发展地神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的发展,国内各行业企业对技能型劳动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对技能型劳动人才的综合能力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政府也运用各种手段,不断推动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这对于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二、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校企合作实施尴尬

全国各高等职业院校均与企业签订了一同程度的合作协议,其宗旨是实现企业、院校和学生三方的共赢,在政策上保证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知识的实时对接。但在现实操作中却陷入尴尬禁地,企业出于安全和生产进度等方面的因素,普遍不愿意接受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或者勉强接收,只安排参与与专业岗位无关的闲职工作,使得学校的“顶岗实习”推荐工作开展十分困难。一线的技术人员疲于生产技术保障等工作,难以有充足时间深入参加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编制、专业建设、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教研活动,使得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很难真正达到一线岗位技能需求。

(二)认可程度低,学生受到歧视

高等职业院校的生源位于高考招生批次的最后,似乎是高考筛选下来的“劣品”。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认可程度低,认为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毕业生技能含量逊色于同等高等院校。因此,很多大型企业招收毕业生拒收高等职业学院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歧视现象,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大。

(三)教学理念有待更新,教师队伍需要提高

学校很难吸引企业优秀的技术人员参与教学工作,在校任教的教师大多毕业于高等院校,接受的是传统的学科式教学理念,并且是大学毕业后直接分配至学校工作。缺乏企业一线的运行经历,缺乏实践操作经验,教学过程中依赖于书本,侧重于理论,缺乏技术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技能的有机结合。师资队伍很难达到“一体化”教学师资要求,难以承担起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重任。

(四)职业教育实用型教材匮乏

国职业教育教材受到学科式教学理念的影响,适合我国职业教育的教材极度的匮乏,“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资料更是严重缺乏。至今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的设计与编排任然未能完全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教材内容偏重于理论知识体系的构成,在这种传统观念束缚下编写的教材难以突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极大的限制了高技能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始终不能达到企业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需要。

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思路

(一)坚持行业组织、企业办学、校企合作、互惠共赢

我国政府在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和改革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发展应该“调动行业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在政府的主导下加快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方面的教育立法,构建教育与企业稳定合作机制。倡导高等职业学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鼓励高等职业学校选派富有丰富理论知识的教师队伍为企业开展员工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企业一线员工综合素质。学校将专业和课程的设置与企业的结构调整、岗位技术标准结合起来。根据市场需求不断优化和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同时根据技术发展及时调整和充实教材的内容,学校教师和企业一线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合作编写的实用性讲义或教材。提高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实际用人需求的吻合度,从而增强企业吸收和接纳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的积极性。同时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在行业的指导下,开展深层次的技术支撑、新型技术开发和应用技术研究等方面的合作和交流,增强企业对职业教育投入的信心。

(二)颠覆传统教学理念,构建适应我国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学科式教学理念注重有序、系统的结构逻辑理论知识体系,以讲授方式为主,抽象传授的实际存在的显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即理论性知识,主要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其在本质上与职业技能、知识是脱节的适合于培养研究学术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属性与本质规律决定了学科式教学理念与职业教育注重能力和技能培养的教学理念是不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一种新类型,高等职业教育有着与普通高等教育完全不同的历史使命和本质规律。因此,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要想发展,绝不能照搬传统的教学理念,必须颠覆传统,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学生职业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应在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以企业结构调整、岗位技术标准、企业技术进步为基础开发相关专业、设置应用性课程、编写实用性讲义和教材,并且根据市场需求不断优化和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同时根据技术发展还要及时的调整和充实教材的内容,提高学校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实际用人需求的高度吻合,增强学生的市场竞争能力,提升用人企业的满意程度。因此,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方面人手:一是必须颠覆学科式的教育理念,树立以岗位职业能力、综合技术素质为培养目标的教育思想理念;二是改变学科教学理念下课程内容注重知识全面性、系统性、逻辑性和原理性的教学模式,依照企业和市场的需求、职业岗位的需求,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步重构课程,以岗位知识要求为标准,加强学生自主参与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突出践技能操作和岗位应用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三是按照教育部课程设置要求,确保思政课程的基础上,依照企业和市场的需求、职业岗位的需求,理顺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及专业课关系,重构理论与实践学时比例。根据课程培养目标,将实践性强的课程采用课堂、实验室、生产车间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企业优秀技术人员和教师的指导下边学习边实践。同时,打破培养过程以校内为主的模式,根据课程的需要与企业岗位需求结合,采取半工半读的方式,达到校内教学、实践与岗位实际应用无缝对接。

(三)校企联合,突破传统,创建多元教材新模式

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思想,打破传统学科式教学理念教材的束缚,突破传统的以教科书为主要载体和形式的教材模式,大力倡导动态讲义与静态教科书相结合,互为补充的职业教育教材新模式。现行的学科式教材其特点为,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与学术性,注重知识的广而全,理论偏深,实践性知识内容严重不足等,知识内容更新较慢,不能及时反映区域经济中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等。以学科为核心的教材体系与职业教育高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不相适应的,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瓶颈,也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难点之一。

笔者认为要解决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教材建设的困境。一是,主要编写人员应该具有从事过一线生产、管理和服务的经历,了解和熟悉最新的生产技术应用、管理理念和服务规范。二是,教材编写应该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紧紧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区域经济特色,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导向”的思想。在行业企业的指导下,由课程设计者、任课教师和企业一线的优秀技术人员共同参与。三是,实用教材应该针对岗位技能要求,把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融汇在教材当中。从内容选择、教学和学习方法、实验和实训配套等多方面突出能力知识素质培养的特点,对职业岗位所需求的知识、能力和专业素质结构进行恰当的设计安排,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目标中技能性、职业性、合作性、适用性等方面的培养要求。四是,教材建设要打破传统的学科式教育教材体系,仅是纸制教科书的单一资源,解决书本知识的更新赶不上社会经济的实际发展的现象。作力开发多媒体教学示范片等电子影像资源的同时,大力倡导电子讲义与教科书相结合互为补充的职业教育教材新模式,在静态教科书知识的基础上,以动态的电子讲义实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应用的补充。

(四)拓宽教师培养渠道,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教师队伍的持续良性发展是确保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百年大计的基本保证。高等职业教师以教师个体为基础,教师群体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职业能力,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培养、指导学生正确树立科学世界观、价值观和掌握职业技能。因此,高等职业教师必须拥有专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技能和实践能力,指导学生参加社会、专业生产和求职就业创业能力。

笔者认为高等职业教师的培养和选聘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教师中选拔理论知识强、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送到企业进行培训和挂职锻炼,让企业的高级工程师对其进行实践知识的培训,提高骨干教师的实践能力。二是,对新聘任的年青教师,让老教师与新教师结成“一对一”的帮扶关系。由老教师指导年青教师学习掌握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老教师则从年青教师中了解新知识和新技术,实现共同提高其教学水平的目标。三是,在行业的指导下,与企业联合或合作办学,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企业一线优秀的技术人员以全职或兼职的形式加入教师队伍,建立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库优化工程,由校方组织教学方法和绩效等方面的培训,促使企业一线的优秀技术人员能够掌握基本教学方法和灵活应用教学技巧,达到能够承担部分校内外实践性教学指导工作,提升教师和学生实践能力。

四、结束语

在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状态下,高等职业教育将是我国经济发展和教育事业发展重要补充部分。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首先解决社会各界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关键问题,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下校企紧密合作促进职业院校的内涵建设,在才能实现职业教育服务与区域经济,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大批应用型技能人才的目标。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校企合作职业教育
关于推进实战化教学的思考
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困境与革新路径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