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多元反馈的网络英语学习环境模型设计

2013-06-26陈小近

关键词:工具情境环境

陈小近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杭州 310018)

一、引言

学习环境理论一直以来颇受教育界的关注。中西方的教育家对学习环境的概念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并没有达成共识。当前,建构主义理论方兴未艾,而以此为理论基础的学习环境理论也必将获得更多的关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蓬勃发展再次表明:学习者的知识获得是通过主动建构而获得的,其意义也只有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才能得以彰显。

Vygotsky(1978)作为社会建构学派的代表,认为语言知识的习得必须在社会交互情境中实现,学习者不能孤零零地从事学习,只有将自身置于社会团体,与他人交互、协商,其知识才得以构建、内化。建构主义代表人物乔纳森教授(2000)率先提出了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模型,简称为CLE,这一模型将学习环境设计的各要素逐级渐次囊括进来,该模型包含6个要素:问题、相关案例、认知工具、协作对话工具、资源和社会境脉支持,6个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帕金斯(PerkinS,1991)认为,所有的学习环境主要由5个要素构成,即信息库、符号簿、建构工具、任务情境和任务管理者。汉纳芬等人(1997)则认为情境、工具、支架、资源是学习环境中十分重要的几大因素,可以作为学习环境的设计要点。

国内学者则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符合中国学习者的新要素,或对原有的理论做了完善与补充。在教学设计领域颇有建树的钟志贤教授(2005)经过多年研究,在提炼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整合了不同的环境设计理念,认为学习环境应包含七大因素,分别是:情境、资源、支架、活动、工具、学习共同体和评价。笔者认为,学习环境要素应该包括学习工具,学习资源,情境设计,学习共同体与反馈工具,其中,反馈工具应该作为教学环境设计的落脚点,学习效用的监测站,起到了整合各类环境要素,粘合相互之间的关系的作用。所有要素中,发挥最大效用的应该是情境、支架、学习共同体和反馈工具或评价。目前在各大学校进行地如火如荼地进行网络自主学习改革的时候,学习环境理论中学习场所、学习工具、学习资料这些要素的建设已经颇具规模,而对于情境设计、支架搭建、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则需要更深入地探讨。而反馈工具(评价)的构建更需要细致深入的研究。他们之间是逐层递进的关系,如图1所示。

二、学习环境设计的原则与策略

教学资源与教学工具并不直接产生效用,提高英语学习质量的关键在于精心设计各种学习资源,强化学习内容,重视学习材料的隐性认知交互功能,全方位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升他们的兴趣点与沟通和协作能力,在体验的过程中快乐地获得知识的构建。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学习环境。

图1 学习环境因素层次

(一)情境与共同体设计策略

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社会构建,因此,学习是知识的社会构建也逐步形成。目前很多高校的硬件设施普遍比较先进,教学网站建设也比较迅速,但大部分是资源与工具的罗列,在实际教学中,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资源结合度不高,完全依赖学生的自主与自觉学习,学习效果收效甚微。经过对本校学生的调查,发现,56.5%的同学不熟悉精品网站的使用,71.8%的同学愿意在互联网上分享自己的作业与作品,85.3%的同学觉得网络互动工具有效,68.4% 的同学认为BBS讨论区由于缺乏人气而利用率甚低,16.8%的同学认为不能再精品网站中找到所需要的资料,74.9%的同学认为与老师的交流不够及时充分。

鉴于以上问题,学习情境与学习共同体的的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学习情境与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策略主要有:

1.协作学习策略。根据共同学习理论的观点(林明金、黄远振,2010),在学习中强调使用全组目标实现全组成功的方法,围绕不同知识点,创设与知识点相符合的情景,同时考虑新旧知识点的联系,将不同功能表达和策略训练结合起来。现有的网络学习环境契合学生的认知方式和思维特点,为学习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极具操作性,体裁丰富的协作任务。这些协作任务主题开放,能增强学生的趣味体验,任务内容既符合学习目标,又能促进学习者的知识提升与转换。协作任务能迅速分享,成果能以多种形式展现。

2.自主学习策略。一般以学期或长时间为一个节点,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学会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教师提供定期方向,设计丰富多元的自主学习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任务情景。利用丰富的课程平台,搭建属于与本课程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拓展知识与视野,将学生带入指定的情境与课程目标。

3.抛锚策略或支架式教学策略 (Vygotsky)。首先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然后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使学生独立探索,确定与给定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并将各种属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顺序排列。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学生在此框架下逐步提升;最后要争取做到无须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得到升华。

(二)反馈或评价工具与策略

中国学生在课堂上的最大问题是对课堂气氛的过度担忧与评价结果的高度焦虑,而教师的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反馈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心理状态与学习主动性。有效的反馈方式应该能使学生自由无忌地进行语篇词汇的有效输入,之后进行流利输出,在放松的状态下进行各类创新性的教学任务与活动。与此同时,学生原有的学习状态与角色也实施了逆转,能对知识意义进行主动构建与吸收,在这一主动寻求知识意义的过程中,学生也找到了自己的学习节奏、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目前形成性评价已经被各类学校教师广泛接受,但其效果仍然受到质疑,往往到最后,还是以总结性评价为主,对学生活动或任务进行分层总结,通常挫伤了基础较差同学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以诊断性与描述性反馈为主。外语教学强调的就是个人体验,教师在设计各类情境体验的时候,应该集中于提供各种认知工具,帮助学习者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尽力兼顾全体学生的英语水平,避免总结性评价带来的消极效果,尽量进行针对学生个人发展水平的纵向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差异。

2.设置反馈的约束条件。教师的反馈要想达到效果,最主要的是设置封闭的约束条件,形成支架的节点,使学生认识自己的知识构成,重视英语学习的自我评价。

3.在制度上,以课程体系和政策倾斜作为补充,精心设计全新的课程体系,提高英语实践课的比例,提供更多的英语课程选择,合理安排上课时间与有效的英语课时量,从制度层面规范学生学习行为,提升学习动力。

三、基于学习环境设计理念的教学模型

基于学习环境设计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生现在的学习方式进行调查,以及对学习概况、学习资源、学习策略、交互以及协作等进行调查,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与更喜欢的学习方式,以及他们的学习偏向、意愿。我们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为例,以此为基础构建教学模式:

模型1:基于任务的设计—情境教学模式。基于任务的设计—情境教学模式反映出在教师发布任务后,学生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过程以及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课堂教授的过程。课堂讲解中的视频资源把文本、图像、图形、声音等多种资源组合起来,形成了形象生动的画面,把学习内容以情境的方式表现出来,并在课前课后设置情境丰富的课堂活动。反馈方式为报告、视频作业、任务解决方案、PPT演示、戏剧表演、歌曲演示、案例分析、游戏奖项、图册、手册等形式。支持学院各类口语、写作、背诵、英语卡拉OK比赛、英语文化节等专项活动。

模型2:基于问题的讨论—协作教学模式。基于问题的讨论—协作教学模式流程图反映了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根据问题的形式、问题的内容进行讨论,共同分享每个同学的想法、建议,最终达到协作学习的过程。教师以课前或课后作业的形式公布到学习网站,并提供相应的资料与工具支持。讨论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形式,也是促进学生进行知识建构的良好途径。设计适应大学英语学习者水平的丰富的认知工具(林明金、黄远振,2010),关注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可以设置学习日志,在线词典、各类搜索工具、讨论区等给类实时在线系统。学生实名登陆,综合利用E-mail、微博、问与答、QQ、讨论区等多种网络互动形式,分配任务,设置问题,更好地辅助学生的学习。要规定指定教师必须在指定时间达到一定登陆次数,回答学生的问题。反馈方式为:学生在此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成功或失败的学习经验,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共享结果在平等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

模型3:基于学习的监督—合作教学模式。在这学习模式下,教师在学生中进行科学合理的树形分组,按照金字塔结构合理分配学生,将任务分解,而学生则互助学习,再由组长进行描述性评价,对小组成员进行个性化评估。反馈方式则表现为,学习进度记录,问题分析,问卷调查与访谈,学习效果互评,学习代表答疑时间。鼓励学生参加大学英语各级考试及其他各种考试,如托福、雅思、GRE、口语、商务英语等。

四、结语

著名建构主义者戴维·乔纳森(2002)认为,在学习环境研究中,对学习的思考至少应该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学习是意义的制定过程而不是知识的传递过程;二是关注意意义制定过程的社会本质;三是意义制定的方式是多维的。理论应用到实践需要一个平台。学习环境理论对中国教学的意义在于:它提供了一个严密的理论框架,在这一框架范围内,教师与教学可以进行无数有效的教学实践,只要精心设计完善的各项要素,就能形成闭合的学习空间,使各要素之间能相互影响,形成合力。关于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处理,在实践教学中,可能还需要更细致深入的探讨。以上的教学模式,其实只是一个大概的框架,而在实际操作中,则需要考虑各方因素。不同的环境理论其侧重点不一,不过都意识到学习共同体与学习情境的重要性,对如何设计两要素也做了颇多表述,但是对于这两要素如何发挥作用,没有着墨甚多,因此,本文对反馈与评价工具做了进一步说明,当然,对于反馈工具的具体特点与标准,还需要进一步更深入地研究。

[1] Jonassen D H,Land S L.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 learning environments.Mahwah[M].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2000.

[2] Hannafin M J,Hannafin K M,Land S M,Oliver K.Grounded practice and the design of constructivist leaming environments[J].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1997,45(3):101 -117.

[3] Perkins D N.Technology meets constructivism:Do they make a marriage? [J].Educational Technology,1991,31(5).

[4] Vygotsky L S.Thought and Language[M].Cambridge,MA:The MIT Press,1978.

[5] 钟志贤.论学习环境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5(7).

[6] 林明金,黄远振.虚实兼容、多边互动、动静结合大学英语精品课程建设理论依据与实践成果[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3(2):97-102.

[7] http://px.hner.cn/cms/pxdt_ArtcleInfo.aspx?AID=438&Type=dmtjx.

[8] 钟志贤.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9] Jonassen D.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郑太年,任友群,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0]牟之渝.网络中式英语的特征及其原因[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11]宋安妮,吴萍.以过程为中心的互动型大学翻译教学新模式[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5).

[12]马晓梅.心理认知与口译教学中的记忆训练[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6).

猜你喜欢

工具情境环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准备工具: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