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2013-06-25李景斌

中国信息化·学术版 2013年3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水利工程

李景斌

【摘 要】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正在逐渐走向正规化,但是大部分水利基层建设工程依旧不完善,由于我国环境现状导致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因此我国水利专家从多方面综合考虑提出一系列针对解决我国水土流失问题的方案,为了解决水土流失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水土保持这一概念就被积极的落实到了我国各处耕地的水利工程建设中去。

【关键词】水土流失问题 可持续发展 水利工程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3-0343-02

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是357万平方公里,大家知道中国的国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占了国土总面积的37.2%,这是相当大的,三分之一的面积是水土流失。在我国有极大面积的水土流失现象,再加上日严重的植被破坏,我国水土流失现象几乎不可遏制,因此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刻不容缓,此外加强我国环境治理和水利工程建设刻不容缓。

1.水利工程发展问题

1.1人口基数大水力资源分布不均匀

现在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占有淡水资源不足,因此我国人民对淡水资源需求量与占有量之间就存在着巨大的矛盾,再加上我国占地面积巨大,但是淡水资源分布却并不平均,因此水利工程对我国的发展十分重要。

1.2水资源不协调导致的自然灾难

在我国大量环境问题频繁引发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涝、山体泥土脱落等现象在我国大量发生,加上植被大量被破坏山体滑坡会导致泥石流发生,这些所有自然现象都与水资源分布不协调有直接关系。

1.3农耕用地沙漠化,肥力损失灌溉不到位

在大量洪涝灾害发生的时候洪水冲击地表泥土,带走土壤内部大连养分,导致日后耕种时土地养分不足的问题,加上植被根络被洪水破坏,导致日后土地荒漠化严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不是很全面,因此农田灌溉的效率并不是很高。

1.4水利建设工程不讲求质量

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中大多数比较基础,所以是工程在施工时很可能会造成疏忽导致水利工程粗糙,工程质量下降。再加上我国对基础水利工程的要求并不是很强,所以很多水利工程不讲究工程质量。

1.5淡水资源污染

随着城市化及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我国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工业废水超标排放、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进入了水体,导致城市水体污染问题加剧。目前,我国约有75%的湖泊存在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有三分之一的河流以及25%左右的沿海水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这些污染的水体主要分布在各城市周边或者流经城市。全国约有一半以上的城市地下水污染严重,且污染程度仍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城市饮用水安全。与此同时,水体污染也加剧了我国部分城市的水资源紧缺问题,根据水利部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存在缺水问题,其中,约有70个城市水资源紧缺问题严重。

综上所述,只有确保水资源和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利用,才能保障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确保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利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总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2.我国水土流失特点

2.1水量分布不均,水源枯竭

水土流失的首要后果是使枯水季节水量减少,严重的是水源枯竭,河道断流,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1)水土流失使土壤蓄水量减少土壤颗粒间的空隙占土壤总体积的30~50%,空隙是水份存在的空间,是涵养水源的关键,由于土壤随水而去,贮水空间就随之丧失,土壤的蓄水量也因此减少,从水文角度讲,增强了径流的年内变化,使洪水季节水更多,枯水季节水更少。

(2)水土流失使得梯田、水塘、水凼、水库、湖泊、河道等发生淤积,蓄水容积减小,蓄水量也相应减少,也同样使汛期水更多,枯季水更少。因此,水土流失容易造成涝灾。

2.2人为改变河道导致河水泛滥

水土流失使枯水季节水量减少,但在洪水季节恰恰相反。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植被大部分遭到了破坏,同时,山区更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当暴雨发生时,由于地面坡度大,植被不够,坡面截流能力较差,土壤表层涵水能力低,使得降雨强度远远大于土壤入渗速度,雨水来不及入渗,迅速大量产流,瞬时形成山洪,洪水过程与暴雨过程相似。陡涨陡落,历时短暂,凶猛的洪水夹杂泥沙倾泻而下,使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

2.3水土淤积河道水利工程失效

由于表层土壤裸露,在水力的侵蚀下,大量泥沙随地表径流流向塘库、江河,淤积的泥沙减少了库容,削弱了水库的防洪能力,减少水库的使用寿命,严重时易造成漫坝、垮坝等灾害。此外,水土流失造成沟渠江河河床拾高,严重影响行洪能力,致使洪水宣泄不畅,水位上涨。

2.4植被破坏山体泥土滑坡危害

由于植被破坏、径流改变,土壤乃至地质结构受到影响,遇到暴雨天气,极易形成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造成山洪灾害。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除了冲毁房屋、道路、电力通讯等设施外,也将破坏农、水凼、水塘、水库等水利设施,严重的还会影响航运,使河道断流。

综上所述我国水土流失问题大体如下:

分布广、面积大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丘陵和高原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土地面积中沙漠、戈壁、冰川、石山和高寒沙漠等占35%。由于特殊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全国绝大多数省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

侵蚀形式多样、类型复杂水蚀、风蚀、冻融侵蚀及滑坡、泥石流等相互交错。土壤流失严重我国每年流失的土壤达50亿吨。2004年全国土壤侵蚀量为16.22亿吨,相当于从12.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流失掉 1厘米厚的表层土壤。

水土流失主要来源于坡耕地我国水土流失量主要来自坡耕地水力侵蚀和沟道重力侵蚀,并由此导致水土资源破坏,降低土地生产力。开发建设加剧水土流失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破坏原始地貌和植被,产生大量弃土弃渣。

3 水土保持对水利工程的作用

在我国应对水土流失问题上已经取得了比较卓越的成果,水土保持这一概念是我国水利学专家针对我国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其主要方向试一下的三个方面。

3.1防止洪涝灾害

水土保持的作用就是减少因为水土流失而导致的一系列水土资源灾害,例如我国山体大部分耕地改造所使用的梯田,可以有效地锁住山体水流和土壤,减少流失保持水土。

3.2保护水土减少流失量

多种形式的水利工程可以减少水土流失量,保护耕田,例如梯田建设可以有效的分层阻止农田内土壤的流失,加大淡水资源的滞留,提高灌溉效率,减少土壤内部肥力流失。

3.3对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防治

水土保持可以有效的减少我国山体植被破坏所带来的隐患,从根本上防治由于水土松动产生的山体表面土壤由于大雨冲刷而造成的山体滑坡现象,减少泥石流灾情的发生可能减少由于水土流失所带来的损失。

4.结束语

在我国存在着大量水土流失问题,因此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为了方便人们的给水需要,也是为了适应这一系列水土流失问题所带来的环境改变,因此水土保持这一概念就被加入到了我国基层水利建设方案中去,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万有贵,吴朝平,杨绍忠等.水土保持与水利可持续发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0,(20):305,307.

[2]龚运华.水利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水土保持问题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10,(35):52.

[3]郭宏高.浅谈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博览,2011,(33):222.

[4]王丽清,张利.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分析[J].科技资讯,2011,(23):89.

[5]于桂荣.水土保持与水利可持续发展之关系[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1):133.

猜你喜欢

可持续发展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创新方式研究
水利工程快速施工研究
云 南 立法保障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
试论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原则
试论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原则
浅谈如何加强水利工程管理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