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校实验室开放建设研究
2013-06-25金晶
【摘 要】着眼于现在,在各个高校都在进行着实验室开放性研究以及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热火,已经蔓延了整个中国,针对国内现存的实验室问题以及现状来分析,在创新型人才这一模式下作为相应的基础,同时这也是各个高校施行自主学习的主要理念,实验室也是让学生们对于自己实践能力的检验,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地,更是高校办学等方面以及水平的一种重要标志存在,在下面,我将会为大家讲述一下我所认为的观点以及内容倾向,以及它可行的措施。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培养;高校;实验室;建设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3-0275-01
对于很多需要时间检验或者相关实验才能记住记牢的知识,这时候实验室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学生们在掌握理论的前提之下,要检验这个理论要把这个理论灵活的运用,就需要实验,因为他要懂的方法以外的相关知识来强化上课所学的知识,就需要一个实验的平台,因为实验室能够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创新新知识,开拓新知识,从而不断获得思维方面的拓展以及能力的深造,高校实验室开放这一建设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面具有非常的意义。
一、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验室施行开放性这种建设二者存在的关系
(一)要知道这二者之间的关系,首先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是开放实验室,具体它所涵盖的相关内容有哪些,以及它的范畴都是我们要了解的,下面就是我要说的,它一般是指利用现有的仪器设备、师资力量、环境条件等方面的一些资源,向各个高校学生施行开放使用的一种实验室,把提升高校学生的实操能力以及设计等方面创设一个自我展现的平台,同时也把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最终的目的。
(二)我们知道,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对于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国家的希望都在每一代的孩子身上,不断新鲜的血液注入需要创新才能够推动国家的进步,这就需要在大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知识的基础之上,利用学校实验室所具有的优势资源,进而培养各个高校学生勤动大脑,经常参与实践,增强学科记忆的一个承载功能,同时也一定程度上的促进各个高校在科研方面的发展,在引起一定社会反响的同时,更会给学校带来一定的经济上的效益。
(三)高校学生所具有的创新能力和实验室建设其实是一种相辅相成的作用,它们之间更是相互促进的一种关系,实验室的开放性建设是为了满足大学生的需要,为高校学生培养创新能力以及自身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场所,而大学生在使用实验室的时候也会对这个实验室有相关的要求以及规范,这等于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实验室的建设以及它的发展,各个高校的实验室更是让教材立体化的展示平台,因为它不在让理论架空,让理论被具体的实验检测,同时又能在基础上创新出自己的相关所得,这种技术方面的建设以及开发,对于高校来说能够提高它的办学质量,也能够促进科研实体的增多。
二、对于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及实验室开放方面建设的相关链接
(一)我们应该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材被我们高校学生当做真理一样学习,那么实验室就是检验教材内容的唯一场所,同时也是深化这一知识的必然地点,它能够促进以及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形成,从而让高校学生具有独具特色的工作能力,可以进行相关的发明以及开发工作。那么关于方案问题,我们就要有所规划,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考虑:
1 对于高校学生们树立起一个正确的、标准化的价值教育观念,改变以往传统模式的教育理念;
2 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进行实验室相应的改革,优化学校实验教学这一体系的相关内容;
3 施行人才培养的策略,对于实验室进行全面性的开放,加强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培养。
(二)在上面我们已经说到了它的一些计划,那么关于实验室开放性这一建设该怎样建设也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同样的,怎样培养这种创新型的人才更变成了我们不能忽视的焦点问题,只有解决好这相关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规划,才能更好的在实验室实行开放性建设的基础之上培养更多创新型高素质人才,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几方面着手进行考虑:
1 对于实验在技术队伍这一板块,我们应该优化它的建设,注重人性化的这一模式进行管理;
2 高校可以对实验室建立一个开放的基金组织,专门用于实验室进行服务,从而提高它的开放效益。
总 结: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人类要是想变得更加文明,就需要不断的检验假设,对于高校学生的学习上,如果想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学习成绩,以及毕业以后更能融入社会,就需要给学生们一个过渡的平台,那就是这种开放性的实验室,这对于学生们巩固知识和培养各个高校学生的创新极其重要,创新环境以及科技环境都会促进高校学生创新思想的形成,也会培养学生思维的锻炼,这样做,能够更好的培养全面综合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朝霞; 王小花;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校实验室开放建设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年 第31期
[2] 董德民;面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验室开放改革设想[J].中国电力教育,2012年 第07期
[3] 时连君; 万殿茂; 王芳; 梁慧斌; 王京生; 实验室开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年 第06期
作者简介:金晶,女,1986.4,江西,武汉大学药学院,硕士,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医学病毒学,43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