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楹联学概论(连载四)

2013-06-25谷向阳

对联 2013年8期
关键词:应用文楹联春联

□谷向阳 著

楹联不是一般的应用文,却是实用性很强的文学。如果像有些人所说楹联是应用文,没有哪一种应用文像楹联这样强调艺术性,也没有哪一种应用文涉及如此多的文化内涵。

第三节 楹联的特性

楹联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它和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一样,具有以艺术手段反映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的共性。楹联作为独特的文学形式,它还有自己的特性,那就是民族性、时代性、实用性、对称性等。对称性将在很多章节中讲到。本节讲述楹联独具特色的民族性、鲜明强烈的时代性、范围广泛的实用性。

一、独具特色的民族性

“端午的龙舟,中秋的月饼,重阳的登高,阴历年大门上贴的红纸黑字的春联。那成双的‘喜’字;那个倒贴的‘福’;那前额突起的老寿星……所有这一切都唤起游子们浓郁的乡愁,魂牵梦绕的中华情!”(袁行霈《中华文化精神》)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比血缘更强的凝聚力,能把全世界炎黄子孙的心联结在一起。

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有独具特色的民族性。

(一)首先它形成于中国汉文字的肥沃土壤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民风民俗文化方式的独创,是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汉字以它悠久的发展历史,神奇的造字方式,形、音、义三位一体的表识功能,成为世界上独特的文字体系。中国的汉字以独立的、整整齐齐、方方正正的形体而存在,它的构形犹如建筑物完美的造型,又如图画别致的构思,它本身就具有匀称和均衡,无论纵的或横的排列,都体现着整齐疏密的美学原则;汉字作为汉语的书面符号,它像汉语一样也具有音乐性的特长一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有一字一音的,也有一字多音的,还有多字同音的;在表义方面,汉字大多数是多义字,少数是单义字,汉字的象形、象声、会意、偏旁以及一字多音、一音多字一字多义、一义多字的诸多变化,直接构成对偶艺术的用字、遣词、造句、修辞的技巧,形成对仗工稳、音韵和谐、含蕴深厚的楹联,这种神奇的文字功能,惟华夏民族所独有。

(二)楹联本身固有的对称性表现蕴藏着汉民族的伦理观念和思维方式,反映出中国人对自然和社会对立统一关系的深刻认识。认识到宇宙万物相对相称的规律并探索出相对和谐的美,大到天地阴阳,日夜晨昏,小到人体耳目手足,客观的对称美,反映到主观的思维,而产生对偶意识,人们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使对偶意识不断升华,最终与楹联对仗艺术接轨。

(三)中华传统文化注重平衡与和谐,孔子倡导“过犹不及”的中道观,《中庸》以“致中和”为修养的最高境界。这种平衡和谐的精神渗透到各个方面:城市的规划、建筑的设计、室内的摆设、会场的布置、绘画的结构、书法的章法、律诗的对偶等等都讲究对称,注重平衡,力求和谐。就连人都要兼顾文质双臻。质朴超过文采就粗野,文采越过质朴便浮华,二者和谐则“文质彬彬”,方称君子。中国人早就懂得保持自然生态的平衡,“天人合一” 就意味着人和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张载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人虽万物之灵,但也不能破坏人和大自然的和谐。人和人之间,更要互相尊重,尊老爱幼,尊师爱生,芸芸众生,都应和睦相处。人和人之间平等、和谐,才有整个社会的和谐。楹联的对称平衡,体现了中华民族追求和谐的传统理念。

(四)汉民族凡事爱渲染气氛,烘托环境,还有祈福禳灾的信仰。传说自远古黄帝始,中国民间就有在除夕立桃人、挂桃符的传统。“桃符”与“对句”的结合,加上共同的心理基础,演化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楹联。它源于民间习俗,经过帝王提倡,文人提炼,由俗变雅,随着广泛的普及,又由雅变俗,回到民间去。它可以悬于皇宫内院,楼阁馆所,也可以出现在农家小院的茅屋。

楹联与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绘画艺术、建筑艺术、雕刻艺术的结合,更是鲜明地体现着中国的民族风貌、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没有独具特色的民族性,就没有独特的楹联,这正是它的生命力所在。只有运用民族的艺术形式反映民族的生活,才能为广大人民所理解和接受,才能充分发挥楹联的社会作用,才能在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独树一帜。

二、鲜明强烈的时代性

时代性是楹联的生命,楹联作为文学艺术的一种形式,是产生于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总要适应时代的使命,反映时代的倾向、意识、风貌和潮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楹联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它能及时迅速地反映时代的变化。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民主运动。5月4日当天,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在金水桥南竖起一面大白旗,上面所书对联十分醒目:

卖国求荣,早知曹瞒遗种碑无字;

倾心媚外,不期章惇余孽死有头。

揭露和讽刺了曹汝霖、章宗祥卖国求荣的丑恶面目,充满了强烈的愤懑之情,激励广大民众与内外敌人展开无情的斗争。

1923年春节前夕,陈毅回到四川老家,他为乡亲们写下了这样的春联:

年难过,年难过,年年难过年年过;

事无成,事无成,事事无成事事成。

平白如话的一副春联,把当时人们生活的穷困潦倒,描绘得淋漓尽致。特别是横批——“春待来年”,极具时代的感召力,激励人们投身革命,去改天换地,迎来春色满园。

传统的楹联反映现实生活,才有闪光点。一位村民把传统春联“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财”改写成“门迎春夏秋冬客;户纳东西南北经”。原来他做“一种二养三加工”的经营,促进了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前来取经的人四季不绝。他介绍自己的经验,也学到外地的经验,所以这样改了。

这一改,春联有了鲜明的时代性,也就有了生命力。在“反腐倡廉”的教育中,有人写出这样的楹联:

消灭官仓鼠;

甘为孺子牛。

鞭挞了假丑恶,颂扬了真善美,唱出了时代的新声。

楹联家的作品不仅反映了群众的新思想新面貌,更及时地反映社会潮流、时代风云。应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邀请,连战率领中国国民党代表团于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对祖国大陆进行了访问。这是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60年之后的历史性握手。连战一行的来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纪念这一重大事件的楹联应时而生:

对话交流,相融时代;

反独促统,共创双赢。

国共和谈,继往开来兴社稷;

胡连会见,高瞻远瞩化干戈。

时经六十年,国共言和重握手;

史越两三代,陆台问祖总连根。

这种与时代同步,切时代脉搏,顺时代潮流的楹联,它所起到的社会宣传和教育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三、范围广泛的实用性

楹联的实用性和文学性有机而完美的统一,是其他文体难以企及的,这也是它的独特之处。

两行文字,既对又联,对称和谐,看似雕虫小技,实则内涵丰富,用途广泛,蔚为大观。贴一副春联,顿觉满院春色,门庭生辉;贺喜婚联为新人平添几分祥和;寿联带给做寿者诸多慰藉和祈盼;逝者作挽,挽联则增加人们对逝者的哀思和怀念。工整精切的行业联,以美的形式、美的意境、美的内涵招徕八方顾客,为经营者赢得勃勃生机。名胜古迹联,配以风格高雅的书法,与那格调讲究、装饰堂皇的牌匾珠联璧合,如画龙点睛,眉目传情,突出了特色,顿生灵气,魅力无穷。滇池之滨的大观楼,因一布衣孙髯所撰“天下第一长联”,得以名闻天下,流传千秋。

楹联不是一般的应用文,却是实用性很强的文学。如果像有些人所说楹联是应用文,没有哪一种应用文像楹联这样强调艺术性,也没有哪一种应用文涉及如此多的文化内涵。

正如杨大方教授所说,“它是一种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学形式的、艺术化的应用文,是一种饱含着汉民族诸多文化特质,非常符合汉民族审美心理的应用文,是一种应用范围极广的应用文。”它可以广泛用之于皇宫禁苑、名胜园林、政务衙署、书院学堂、党政机关、城镇乡村;无论是节日喜庆、婚寿贺赠、缅亡悼挽、商业开张,还是送旧迎新、集会品题都可以楹联点缀楹联能评论今古、褒贬善恶、议论是非、抑扬时政、打假刺贪、描摹景色、摄取风情、状物言志抒发怀抱……言志催人奋勉,格言资人警醒哲理给人启示,抒情令人心旷神怡,如饮佳茗。

楹联的实用价值与其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是相辅相成的,楹联的实用性并不局限于社会生活习俗领域,其他文学形式所具有的写景抒情等功能,楹联同样具备,正因为如此,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它吟咏的对象,普天下处处都有它表现的载体。

猜你喜欢

应用文楹联春联
你家春联贴对了吗?
构建有效的应用文教学课堂
楹联牌匾上的典故
创设写作趣味张扬学生个性
新年快乐
孔府的年节楹联
四种英语常考应用文写作范例
徐州广化寺楹联赏析
我国第一部纳入正史的楹联艺术志《山西省志·楹联志》太原首发
高校大学生应用文写作现状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