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官骗案
2013-06-24徐迅雷
徐迅雷
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国务院研究室司长”、“副部级巡视员”赵锡永露馅了!他以正厅级甚至副部级干部的身份,频繁进行“下基层调研”,出席国内各种活动,接受企业和地方政府的礼遇,与地方要员谈笑风生,甚至还真能为地方拉来项目……假作真时真亦假,真真假假过后,五十七岁的沈阳人赵锡永终于露出“庐山真面目”——官场骗子一枚。
类似的“假官骗案”,并非第一例,只不过赵锡永的言谈举止十分像一个高官,随和、睿智,似乎“假冒”而不“伪劣”,加上他对汽车行业确实比较熟悉,所以很容易、很轻易就蒙混过关了。空谈误国的官员多了,对擅长空谈的骗子的“信服”必然就越多。而且,赵锡永冒用“国务院研究室”这样的非第一线政府机构,可谓聪明绝顶、可见良苦用心。
早年要证明身份,是要单位介绍信的,如今对上头来的“官”,大抵不好意思要人家掏一份介绍信之类的东西来证明身份。地方官员,慕官心切,高官来了就是莫大的荣光,哪里还要“验明正身”。“假官”赵锡永的所言所行所作所为,算是对权力的“借用”,而那些糊里糊涂上了当的地方官,原本同样是想“借用”赵锡永的权力。“权力最是迷人眼”,下头犯迷糊还真是“情有可原”,尽管让人哭笑不得。
我向来认为,最不该“敬畏”的就是权力。但官场游戏可不是这样,它大抵是唯权力是从的。不少地方官,追求GDP,谋求政绩,最终谋求更高更爽的官位。许多人在为权力疲于奔命。所以我真心地希望,赵锡永这个“假官骗案”揭穿后,地方官员当真能有“醍醐灌顶”之感,好好进行一次深刻的反省。
当今我们社会的运行机制,属于一种“求人”机制,但“求人”机制则是依赖“关系”而生的,从而扭曲了许多利益关系,复杂了许多人际关系。就像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周新生所概括的:“我们的生老病死都要求人。生得好要求人;病了,治得好要求人;死了,烧得好、埋得好要求人;上好学要求人;找工作要求人,调动工作要求人;异地迁徙取得户籍要求人;参军要求人;职务职称晋升要求人……”他还非常深刻地说,上至高级官员,下至布衣百姓,无人不求人,求的是“掌握着大大小小权力和资源的官员或工作人员”。官员也求别人,求的是掌握更大权力、更多资源的官员——这,在赵锡永“假官骗案”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官员求人,是为了某种“合作共赢”。现代社会,合作本是常态——美国一个研究团队最近发布了一项研究成果,显示人类的第一直觉是合作,在人的一生中,合作是“从众多富有成果的合作经历中养成的习惯”。有道是,你跟狗咬架,输了,你不如狗;赢了,你比狗还狠;平了,跟狗水平一样——“狗咬狗”式的“咬架”属于“双输”,所以,聪明的人选择合作。但正常的合作,必定不是一方求一方、下级求上级的“求人”式合作。
这种“求人”形态的出现,皆因权力太过集中。由此可见,变革权力机制、摆脱终极依附、真正解放自己、争取人格独立,是多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