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前瞻性思考*

2013-06-23张国超

关键词:产业园园区工业

张国超

(武汉工业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湖北武汉430023)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创意产业和工业遗产之间互为依托、紧密联系、相互融合的产物,其实质是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工业遗产风格迥异,充满了时代的沧桑感,是历史与未来、传统与现代、流行与经典的交汇点,是工业文明和历史记忆的完美结合。工业遗产的再利用能够留住城市的历史文脉和市民的集体记忆,能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物质载体,其浓厚的文化氛围能刺激创意灵感的产生,极大地推动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创意产业能带动和激活衰败的旧工业建筑、旧工业区,唤醒人们的怀旧情结,增加城市小区的活力和空间场所的魅力,提高周边地区的经济价值,促进城市旧区的复苏[1]。创意产业在旧工业建筑和旧工业区的聚集,形成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或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国际的“苏荷模式”和国内的“798模式”都表明,依托工业遗产,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目前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的重要趋势。“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就是最好的例证之一。

一、自发聚集到政府管理:“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历程及现状

“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历程印证了我国遗产型文化创意集聚区的发展规律,即从自发聚集到政府适时介入管理。

(一)自发聚集:“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历程

1894年,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设枪炮厂于汉阳龟山北麓。1896年,该厂仿德国88式毛瑟步枪并加以改进,成功试制出汉阳式步枪,从此“汉阳造”名扬天下,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1911年10月10日,“汉阳造”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由此敲响了推翻千年帝制的丧钟。从辛亥革命一直到抗美援朝,该枪都在战场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保卫疆土,驱逐外寇,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汉阳兵工厂和汉阳铁厂及其兵器品牌“汉阳造”在国际上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0世纪50年代,“汉阳造”原址所在地成为国营大型企业824工厂、国棉一厂、汉阳特汽等工厂的大本营,代表着武汉这座老工业城市曾经的辉煌。20世纪90年代,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武汉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演进,传统工业日益衰落,经济秩序重新调整,城市整体转型,位于汉阳龟北路1号“汉阳造”原址上的工厂陆续停产外迁,生产场所转换为闲置工业厂房,生产设施演变为工业遗产。自2006年以来,一批美术、雕塑、摄影工作者纷纷自发租借汉阳龟北路工业车间和厂房,一时间,画室、文化酒吧、婚纱摄影基地纷纷在此扎堆,形成了文化创意集聚区的雏形。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要求地理区位上的相对集中,而且要求在生产和创作上要相互匹配和协调,以形成有效的产业链条。与其他物质生产领域的产业相比,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更强的集群化特征。总的来看,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消费需求,能够不断刺激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促进集群的形成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2)文化资源,其中包括创意人才、资本、基础设施等;3)支撑产业,指与该产业集群的前项和后项相联系的产业;4)环境因素,包括制度环境、市场环境和创新环境。对照上述条件,“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自发聚集,基本达到了上述条件。究其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2]。

深厚的历史底蕴。汉阳也是知音故里,“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流传千古,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拥有巨大的无形资产和文化价值,这种历史传统文化与近代工业文化相结合的深厚底蕴,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营养丰富的生长土壤。

现成载体和资源。一方面,龟北地区现有大量的闲置厂房,大多是企业搬迁后遗留下来的,可用面积达50 000余平方米,其房租价格相对较低,为文化创意型企业创业起步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这些旧厂房均保留着当初生产时的模样,有的甚至还存放着吊车、机床等生产器械。作为工业遗产,其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对创意产业而言是一种无形资源。

便捷的交通网络。“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位于两江交汇、三镇鼎立之处,交通十分便利。区内有武汉长江大桥、江汉一桥、晴川桥、月湖桥4座桥梁横跨两江,琴台路贯通东西。四通八达的道路网与京广线、长江、汉江构成了公路、铁路、水运联动的立体化交通。

社会创新氛围。创意产业以文化为核心,崇尚创新和个人创造力,其生产力来自于创意从业者们的知识与创新能力,能够容纳并吸引创意者的地区才能真正拥有激发创意产业的潜力。武汉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九省通衢之地,多元文化和思想在这里交汇,容易引发新的创意。“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面对汉江,背枕龟山,与琴台大剧院相邻,同黄鹤楼隔江相望,这里知音文化、琴台文化、龟山文化多元交汇,如此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是发展创意产业的乐土。

优秀的创意人才。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大多年轻,受过高等教育,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程度和质量要求很高。作为华中地区的特大城市,武汉拥有52所高校,106所科研机构,科教综合实力居国内第3位,具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独特人才优势。

(二)政府管理:“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现状

“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设分为一期、二期、三期3个阶段,计划总面积约600亩。其中,一期占地面积90亩,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分A、B两个区域。A区以824厂零散的各类房屋为基础,打造文化创意集聚区;B区原为汉阳特汽厂区,8~14 m的层高为高科技创意产业、大型雕塑、个性服饰等文化实体提供了超出想象的形象塑造空间。二期为龟北路腹地的武汉市第二印染厂、武汉荣泽印染实业有限公司及武汉一棉集团有限公司厂房,占地面积167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相当于一期规模的2倍。三期340余亩也已经列入规划,届时,龟北路沿线闲置工业厂房尽皆“纳入”,园区总建筑面积达40万平方米。

2009年10月17日,在武汉成功开发“图书大世界”等项目的上海致盛公司进军创意产业,与汉阳区政府就“汉阳造”创意产业园项目签约,打包租赁A区4.2万平方米的厂房,遵循“科学规划、挖掘文化、强化特色、提升层次”的原则,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三元模式对园区进行改造。目前,已经按原标准厂房进行重新定义、设计、规划,盘活工业企业存量资产,整旧如旧,吸引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和个人入驻。

2010年,汉阳区还筹资近5 000万元,对园区内的干道、巷道、强弱电网、房屋结构,以及给排水系统、化粪池、排污体系等进行了整体的改造和健全,并对园区月湖沿岸进行了亮化和美化。总体来讲,园区的改造与楚文化、知音文化、长江文化、“汉阳造”文化、龟山文化、滨江滨湖地缘文化巧妙融合,充分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文化理念与创意,在保留原824厂老工业基地的原味上,对旧厂房进行量身规划设计,为其注入新鲜的文化创意理念,使其重新焕发青春和活力。

同年,汉阳区政府投资720万元,致盛集团投资3 700万元,按照“强化园区历史底蕴,塑造楚天文化品牌”的理念和思路,通过查阅和参考历史上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相关建筑资料,大手笔复建了“汉阳造”地标“汉阳会”。此后,“汉阳会”成为了区域文化产业交流和文化产品推广的重要门户。

2011年,汉阳区再度投资3 000万元,进一步强化“建设一流环境、吸引一流企业,创建一流园区”的建设标准,为“汉阳造”的腾飞夯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此外,园区在招商方面,对入驻企业的层次和潜力上制定了严格的准入规则,保障了园区产业的高端性和协同性。目前,“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一期进驻企业70多家,主要以“设计研发、原创艺术、展览展示、动漫影视”为主,以“休闲旅游”为辅,初步形成了一个集创意设计、文化艺术交流展示、时尚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复合型功能园区。其中,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武汉盛世鸿鹄文化服务有限公司、武汉银翰艺术工程有限公司、武汉宜尚家居、泰博展览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等,均创下较好业绩。据最新数据显示,“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内已入驻企业71家,其中拥有甲级、一级资质的企业12家,年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有2家,年产值超过500万元的企业有8家。2010年,园区企业总产值4.6亿元,实现利税3 700万元。

二、“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入驻企业满意度调查

目前,国内学界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研究,其关注点主要集中于探索创意产业集聚的形成机制、内在动因,考察创意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以及从区域视角分析不同地区创意产业集聚发展模式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这些成果对我们进一步探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但也存在不足之处。第一,现有研究多为探讨创意产业集聚的本质、路径、影响因素等问题,真正从理论上研究和探讨创意产业园区自身发展问题的文献寥寥无几,且缺乏实证数据分析的支持和对其理论合理性的检验。第二,现有研究多数关注创意产业集聚区本身,在发展创意产业园区的过程中相对忽视了作为创意产业发展主体的创意企业的需要,对于创意企业与创意产业园区二者相关研究较少[3]。基于此,笔者于2012年7月28日对“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入驻企业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问卷针对“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设计了18种指标,每一种指标都用李克特五级量表标准来衡量,分别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确定”、“不太满意”、“很不满意”,赋值分别为 5、4、3、2、1 分,计算综合得分。本次调查共投放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2份,有效回收率达90%。

在运用李克特五点量表进行满意度调查中,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4-5],一般来说,当平均满意度大于等于3.5的时候,表明被调查者有明确赞同意见,属于高满意度或高赞同度;当平均满意度在2.5~3.5之间时,属于中等赞同度或中等满意度;当平均满意度小于2.5时,属于低赞同度或低满意度。如表1所示,在18项指标中,只有园区提供的物业服务这一项指标的满意度值超过3.5,属于高满意度,这说明,园区提供的物业服务是非常优秀的;13项指标的满意度值在2.5~3.5之间,属于中满意度,这说明,经过近3年来的努力,园区在营造创意氛围、产业链拓展、内部管理、知名度打造、信息发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和政策支持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基本达到了入驻企业的满意度;4项指标的满意度值低于2.5,属于低满意度,主要集中在园区社会关注度、园区提供的企业孵化服务、园区提供的市场拓展服务、园区租金等4个方面,这说明,园区在这4个方面与入驻企业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表1 入驻企业对“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满意度评价

三、“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前瞻性思考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以企业为中心的产业聚集区,企业是园区发展的主体和核心。针对上述对“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入驻企业满意度的调查,笔者认为,改进“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大园区宣传力度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广告大观·城市品牌专刊》课题组网上调查显示,当问及“您是否知道‘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时,“完全不知道”的占62.79%,“略有耳闻,但不清楚具体情况”的占27.91%,“知道且清楚其内容”的仅占 9.3%;当问及“您是通过何种途径知晓‘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回答“从亲朋好友那里听说”的占56.25%,通过“新闻媒体报道”的占50%;当问及“您是否去过‘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时,去过的仅占12.5%[6]。可见,“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知名度还不是很高,园区本身还未能与“汉阳造”这一特定的文化符号形成有效链接,人们了解园区的主要途径还是靠人际传播,新闻媒体还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政府园区管理机构应充分依托“汉阳造”工业遗产,立足园区的特色和定位,组织入驻企业开创性地举办相关活动,增加新闻源,吸引各种新闻媒体参与报道,有效提高园区的宣传力度。同时,还可以考虑把园区向武汉乃至湖北旅行社进行推介,将其纳入旅游营销系统,组织游客到园区开展工业遗产旅游,让人们在参观中增加对园区的了解和认识。

(二)加强企业孵化服务

据笔者调查,入驻“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企业中,大型企业占18.2%,中型企业占36.4%,小型企业占45.5%。可见,园区内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导,这也符合文化创意企业的特点。文化创意的创业者大多为年轻人,他们朝气蓬勃,富有创意,但在资本、经验、技术等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对此,园区管理机构应及时为这些企业提供资金、政策、信息、培训、技术等方面的孵化服务,让这些中小企业在园区内落地、生根、发展、壮大。在园区建设初期,汉阳区出台的《汉阳区人民政府关于“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定:“支持和引导担保机构为集聚区企业和个人融资提供担保;区财政每年采取贴息方式融资500万元支持集聚区企业发展壮大。”但这些规定仅限于对入驻企业资金方面的支持,还缺乏针对区内文化创意企业特点的全面、细致、系统的孵化服务规划。

(三)加大市场拓展服务力度

据笔者调查显示,入驻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企业中,艺术设计类企业占63.7%。在园区自发形成的初期,进入园区的群体也以艺术工作者为主。但问题是,艺术工作者一般长于艺术创作,可能短于艺术品的销售,如果艺术作品卖不出去,那么艺术工作者的基本生存都难以保证。所以,笔者认为,“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首先要建立完善的“艺术生态”,才能发挥真正的聚集作用,进入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其次,要建立高、中、低各档艺术市场机制,让艺术工作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艺术市场;再次,园区还要引进或培育更多的艺术经理人,让专业人士帮助艺术工作者顺利进入市场,将作品转化为资本;最后,在文化创意产业园这个平台上,集合各种艺术工作者的资源,互相帮助、互通信息,让每一个艺术工作者创造的财富都能发挥到极致。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艺术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要花大力气宣传艺术理念,把文化创意的市场潜力挖掘出来。

(四)持续为园区入驻企业提供租金补贴

工业建筑遗产空间大,环境清静,租金便宜,这是吸引创意企业及人才到园区入驻的重要原因。根据国内外遗产型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规律,园区的不断商业化,会导致房租不断提高和艺术氛围的丧失,可能会迫使创意企业及人才不得不选择退出。创意企业及人才的退出,会导致园区逐渐萧条,进而形成恶性循环。目前,“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一期涉及航天武汉磁电公司(824厂区)、汉阳特种汽车厂。2个企业所占土地性质均为工业划拨用地。824厂早已停产,多年来以租养人。汉汽厂外迁沌口。2009年9月,824厂权属变更,湖南068基地接管80%股份,湖北三江航天接管20%股份。但824厂权属变更,改变了工业用地的性质(这2个企业具有地产背景),不利于园区保持低租金的态势。据访谈得知,根据汉阳区出台的《汉阳区人民政府关于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的若干意见》,入驻企业可以享受租金补贴,但仅是针对刚入驻的企业,入驻一年后,这种补贴就取消了。随着商业化进程的加速,园区租金在逐渐提高,用地权属变更是重要因素。对此,笔者建议园区采用上海市首创的“三个不变”原则[7]。这“三个不变”是:房屋产权不变——租赁关系确保业主利益;房屋建筑结构不变——工业建筑保护有了政策约束;土地性质不变——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在此基础上,地方政府要将园区产出的部分税收,以租金补贴的形式持续地返还给入驻企业。这样,园区保持了可持续发展的态势,而政府获得的是税收与城市历史风貌保护的双倍效益。

[1]刘野.天津工业遗产创意再利用研究[D]:[硕士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8.

[2]胡启.在老工业遗址上书写文化创意产业新篇章——关于“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调研[J].发展论坛,2009(8).

[3]何琦,高长春.上海创意产业园区满意度综合评价及应用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0(5).

[4]Cevat Tosun.Host perceptions of impacts:a comparative tourism study[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2(1).

[5]唐文跃,张捷,罗浩,等.九寨沟自然观光地旅游者地方感特征分析[J].地理学报,2007(6):603.

[6]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广告大观·城市品牌专刊》课题组.关于武汉市“汉阳造”文化产业园区问卷调查[EB/OL].(2012-08-09)[2012-08-15].http://www.sojump.com/report/1394148.aspx.

[7]娄靖.上海:创意产业聚集区工业遗产与创意产业共舞[N].人民日报,2006-07-06.

猜你喜欢

产业园园区工业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工业人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