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尼可地尔及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的疗效观察
2013-06-23邹海林
邹海林
(湖南省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 邵阳 422001)
阿司匹林、尼可地尔及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的疗效观察
邹海林
(湖南省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 邵阳 422001)
目的 对应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尼可地尔三种药物联合对患有冠状动脉慢血流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抽取 90 例患有冠状动脉慢血流病的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 45 例。采用阿司匹林和尼可地尔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尼可地尔三种药物联合对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冠状动脉慢血流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指标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 对冠状动脉慢血流病患者应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尼可地尔三种药物联合进行治疗的效果非常明显。
冠状动脉慢血流病;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尼可地尔
冠状动脉慢血流病指的是除严重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造影气体栓塞、冠状动脉痉挛和扩张、心肌病、心肌桥、瓣膜病等因素及病理改变外,在冠状动脉造影术中没有发现冠状动脉有明显的病变存在,而冠状动脉血流灌注速度却明显延迟的一种特殊现象[1]。本次研究对冠状动脉慢血流病的患者应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尼可地尔三种药物联合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现将研究过程和结果作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抽取本次研究的90例患有冠状动脉慢血流病的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37~82岁,平均56.3岁;治疗组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35~83岁,平均56.8岁。抽样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等自然资料无显著组间差异(P>0.05),可进行科学性的比较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每次100mg,每天一次,口服尼可地尔,每次20mg,每天三次;治疗组:口服阿司匹林,每次100mg,每天一次,口服阿托伐他汀片,每次20mg,每天一次,口服尼可地尔,每次20mg,每天三次。两组患者均检查用药一个月,用药结束后抽血检查血浆指标,并评价冠状动脉慢血流病治疗效果。
1.3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临床治愈:治疗后胸闷、胸痛等症状彻底消失,发作次数和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的改善幅度超过80%;有效:治疗后胸闷、胸痛等症状的发作次数和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的改善幅度超过50%,但没有达到80%;无效:治疗后胸闷、胸痛等症状发作次数和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的改善幅度没有达到50%,或进一步恶化发展[2]。
1.4 数据处理
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表示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χ—±s),计数资料进行t检验,组间对比进行χ2检验,P<0.05表现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明显。
2 结 果
2.1 冠状动脉慢血流病治疗效果
对照组患者经阿司匹林和尼可地尔治疗后冠状动脉慢血流病治疗效果为:14例临床治愈,19例有效,12例无效,冠状动脉慢血流病治疗总有效率73.3%;治疗组患者经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尼可地尔联合治疗后冠状动脉慢血流病治疗效果为:18例临床治愈,23例有效,4例无效,冠状动脉慢血流病治疗总有效率91.1%。两组冠状动脉慢血流病治疗效果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冠状动脉慢血流病治疗效果比较[n(%)]
2.2 血浆指标改善幅度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APN(脂联素)水平分别为(3.42± 0.67)mg/L和(5.16±0.61)mg/L,组内有显著差异(P<0.05);Hs-CRP(超敏C 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4.89±0.84)mg/L和(3.16±0.63)mg/L,组内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APN水平分别为(3.37±0.72)mg/L和(6.94±0.66)mg/L,组内有显著差异(P<0.05);Hs-CRP水平分别为(4.74±0.75)mg/L和(2.34±0.58)mg/L,组内有显著差异(P<0.05)。血浆指标治疗前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指标改善幅度比较(mg/L)
3 讨 论
对冠心病患者采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后,APN可以通过对巨噬细胞吞噬受体的表达产生抑制,进而使已经受损的一些血管壁内皮细胞多种生长因子的分泌量明显减少,从而对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与迁移产生抑制作用,使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得到有效发挥[3]。此外他汀类药物还可以通过使APN水平提高,表现出除降脂之外的多效性,对内皮功能进行保护,使斑块更加稳定,使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减轻,对血栓形成具有积极的抑制作用。从药物作用机制方面看,他汀类药物可通过使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提高,从而使冠状动脉慢血流病情程度得到显著改善,也可通过对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进行调节,而使冠状动脉慢血流病得到有效控制[3]。
[1]卫海松,高海旺,王亮亮,等.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的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1(10):173-174.
[2]杨骄霞,赵利华,孙德国.冠状动脉慢血流综合征[J].中国医疗前沿,2010,9(1):136-137.
[3]李军,马长生.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0,15(3):102-103.
R541.4
:B
:1671-8194(2013)08-019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