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肩周炎患者应用臂丛神经阻滞手法松解术的治疗观察

2013-06-23杨林平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8期
关键词:松解术臂丛肩部

杨林平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上肢科,河南 洛阳 471000)

肩周炎患者应用臂丛神经阻滞手法松解术的治疗观察

杨林平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上肢科,河南 洛阳 471000)

目的 研究臂丛神经阻滞手法松解术治疗肩周炎的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行臂丛神经阻滞手法松解术治疗的肩周炎患者 108 例,比较治疗前后患肢疼痛程度及关节活动度。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疼痛程度上,0 ~Ⅱ度程度例数明显增加,Ⅲ、Ⅳ度例数显著下降(P< 0.05)。患肢关节活动度上,患肢上举、外旋、内旋时活动度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P< 0.05)。结论 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法松解术治疗肩周炎具有操作简单、安全、高效等优点,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后肩部疼痛程度,改善关节活动度,应当在临床上加以重视。

肩周炎;臂丛神经阻滞;手法松解

肩周炎是指肩关节囊及周围肌腱、韧带和滑囊的慢性炎症,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肩部渐进性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受限,该病具有复发率高、治疗效果不明显等特点,且多发于40~50岁的中年群体,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肩周炎的传统疗法为中医推拿、针灸、理疗等,近年来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手法松解术被广泛应用于肩周炎的临床治疗中,众多研究结果表明,该种方法治疗效果较传统疗法更为明显[1]。我院自2010年开始采用臂丛神经阻滞手法松解术治疗肩周炎,取得了显著效果,现结合实例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年收治的肩周炎患者108例,所有患者均经X线检查和临床症状诊断确诊疾病。入选标准为:①患侧肩部长期疼痛,进行外展、后伸或上举时痛感加重;②无臂丛神经阻滞手法松解术史;③X线检查无骨性改变、骨破坏或肩部软组织急性损伤,患者无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或严重全身性疾病者。具体资料为:男45例,女63例,年龄38~50岁,平均年龄(45.1±3.8)岁,病程2-11年,平均病程(6.1±2.7)年。查体结果显示附着点位于肱二头肌36例,岗下肌肩胛29例,肱二头肌长头肌腱26例、肱骨结节17例。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法松解术,具体为:

1.2.1 臂丛神经阻滞

患者仰卧头偏向健侧,采用患侧肌间沟入路法行臂丛阻滞术[2],药物配制为:取8mL盐酸利多卡因(2%)和7mL盐酸布比卡因(75%)注入到适量生理盐水中制成混合溶液(总量25~30mL)。期间严密观察患者HR(心率)、SpO2(血氧饱和度)、NBP(无创血压)和心率变化。待患者肩部或上肢完全麻醉且痛感消失后,进行手法松解。

1.2.2 手法松解

患者仰卧,医师立于患肢一侧,将患肢向上提起,沿纵轴方向缓慢牵拉伸展,然后沿上举前屈方向牵拉,护士可立于患侧协助医师固定肩胛骨,牵拉过程中如遇阻力应缓慢用力,直至恢复到正常角度(约180°)为止,以充分松解黏连组织。其后,患者取侧卧位,患肢在上,医师立于患者背后,一手抵住肩部,一手紧握肘部,将患肢摆成曲肘位,缓慢向后上方搬动。当角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患者肩峰部或腋部会发出轻微撕裂声,此时动作要放缓、力道放松,缓慢增加角度直至90°且无撕裂声为止。最后,以上2步完成后可大幅度沿顺、逆时针方向曲肘、旋转患肢直至阻力全部消失松解结束。手法松解每2周1次,为个1疗程,共连续治疗4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

①采用WTO疼痛分级标准进行患肢疼痛程度判定:0:无痛感,活动不受限;Ⅰ:轻度、间歇性痛,无需用药即可缓解;Ⅱ:中度、持续性痛,需用药物止痛;Ⅲ:重度、持续痛,严重依赖药物止痛;Ⅳ:严重、持续疼痛且伴随脉搏、血压等变化。②关节活动度(ROM)评定:比较治疗前后进行患肢上举、内旋、外旋时的ROM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采用SPSS16.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 果

治疗4个疗程后,患肢疼痛程度明显减轻,与治疗前相比,0-Ⅱ度程度例数明显增加,Ⅲ、Ⅳ度例数显著下降(P<0.05),见表1。治疗前后患肢关节活动度上,患肢上举、外旋、内旋时活动度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活动受限状况显著减轻(P<0.05),见表2。

表1 治疗前后患肢疼痛度变化

3 讨 论

肩周炎的诱因多样且复杂,多与肩部急、慢性损伤、炎症、感染、活动量过低等因素密切相关。增生、关节内外粘连等是肩周炎的病理基础,并由此引发肩部疼痛和肩部关节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肩周炎与患者生活习惯等密切相关,临床上尚无彻底治愈方法,复发率较高。

表2 治疗前后患肢ROM分级比较

手法牵引是治疗肩周炎的主要临床方法,传统痛点封闭下行手法牵引术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感和不适,患者配合度和依从度往往不佳,从而影响手法松解的效果。与传统方法相比,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能有效切断痛觉传导通路,解除肩部血管及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3],从而为手法松解术打下良好基础。使得进行后续手法松解时痛感大幅度下降甚至消失,肌肉松弛度良好,进行手法松解时不管是在患者配合程度上还是操作的顺利性上均较传统方法大幅度改善,进而有效减轻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关节活动度。本文研究中治疗前后108例患者疼痛程度的大幅减轻和肢体ROM分级的提高正证明了这一点。此外值得注意的时,进行臂丛神经阻滞时要进行精细的麻醉管理,通过对患者生命体征的严密监护来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生命安全。

综合以上研究,笔者认为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法松解术治疗肩周炎具有操作简单、安全、高效的优点,有利于术后患者肩部痛感的减轻和关节活动度的改善,进而促进肩周炎的康复,应当在临床上加以重视。

[1]田家林.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法松解术治疗肩周炎[J].中国康复, 2011,10(3):59-61.

[2]李金义.臂丛神经阻滞手法松解术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1,10(2):146-148.

[3]马慧萍.臂丛神经阻滞结合手法牵引松解治疗肩周炎50例[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2,5(6):211-212.

R614.4

:B

:1671-8194(2013)08-0119-02

猜你喜欢

松解术臂丛肩部
WALANT技术在腱鞘松解术中的应用
右美托咪定和地塞米松作为臂丛神经阻滞添加剂的临床疗效
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挛缩性瘢痕松解术联合自制负压引流装置的应用探讨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肌肉肌腱转位术用于晚期臂丛神经损伤功能重建
儿童乒乓球启蒙训练中肩部损伤与预防
地佐辛复合局麻药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
肌间沟臂丛麻醉与静脉全身麻醉在肩周炎手法松解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