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在校初中生艾滋病防治知识认知情况调查
——以新疆伊宁市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两少数民族为例
2013-06-23鑫代成书瑜祁国瑞陈荣森费林杨文韬杨健叶
闫 鑫代成书* 周 瑜祁国瑞陈荣森费 林杨文韬杨 健叶 川
(1 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党总支,四川 南充 637000;
2 新疆石河子市石河子大学医学院医学影像学系,新疆 石河子 832000;3 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一系党总支,安徽 蚌埠 233000)
少数民族在校初中生艾滋病防治知识认知情况调查
——以新疆伊宁市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两少数民族为例
闫 鑫1代成书1* 周 瑜1祁国瑞1陈荣森1费 林1杨文韬1杨 健2叶 川3
(1 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党总支,四川 南充 637000;
2 新疆石河子市石河子大学医学院医学影像学系,新疆 石河子 832000;3 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一系党总支,安徽 蚌埠 233000)
目的 通过了解伊宁市少数民族初中生对于艾滋病知识的认知情况,探讨少数民族在校初中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普及程度。方法 采用匿名问卷对伊宁市四所中学 1000 名少数民族在校初中生进行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下发问卷 1000 份,回收有效问卷 874 份。艾滋病一般知识知晓率 58.6%;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 65.9%;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随教育程度增长而增长具有显著差异(P< 0.005)。结论 应加强少数民族初中生艾滋病健康教育。
少数民族;初中生;艾滋病;知晓率;新疆;伊宁市
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公布的艾滋病最新疫情显示,199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报告该州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截至2010年9月底,全州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11763人,居新疆首位,占该自治区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总数的36.2%,是国内艾滋病疫情较严重的地区之一。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是遏制艾滋病发展的有效方式,其中在校中学生尤为重要。结合九年义务教育特点,以及在校中学生理发展特点以及心理发展需求,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
表1 艾滋病一般知识知晓情况
表2 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情况
表3 对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情况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新疆伊宁市四所中学1000名少数民族在校初中生。
1.2 调查内容与方法
1.2.1 问卷调查
参考艾滋病核心信息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问卷,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艾滋病一般知识和预防知识,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以及对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等情况。由调查对象本人填写调查问卷[1]。知晓率=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人数/回收有效问卷数×100%。
1.2.2 抽样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抽取伊宁市四所中学,初一、初二、初三,三个年级各班少数民族学生构成样本。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调查对象情况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893份,获得有效样本874,无效资料19份(填表不完整)[2],年龄11~16岁,其中男451人,女423人,初一251人,初二296人,初三327人。
2.2 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2.2.1 艾滋病一般知识知晓情况
在调查中发现,知道艾滋病的少数民族初中生874人(知晓率100%),其中对艾滋病是一种致死性疾病的知晓率为83.3%,对艾滋病没有疫苗可以预防的知晓率为89.9%。被调查人群对以上两问题有较高的认同度,但对蚊虫叮咬不可以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较低仅为24.3%。见表1。
2.2.2 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情况
知晓艾滋病三种传播途径的仅占37.1%,其中知道艾滋病可以通过性传播的知晓率相对为73.4%,而知道母婴传播的仅为38.7%。在调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因为知晓艾滋病可以通过血液传播,并认为蚊虫的叮咬有血液的交换,所以存在蚊虫叮咬会传染艾滋病的认识误区[3]。
2.2.3 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情况
被调查人群在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的调查中各项预防知识的知晓率均超过50%。见表2。
2.2.4 对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情况
在各项与艾滋病患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态度选项中,选择“愿意为他们宣传相关艾滋病预防知识,治疗政策法规”的为77.7%,躲避艾滋病患者的为20.5%,愿意和艾滋病患者密切交往的为30.4%,愿意和艾滋病患者打招呼的为49.1%。见表3。
2.2.5 艾滋病预防知识知、一般知识年级间知晓情况比较
在初一、初二、初三各年级间,均有统计学差异[初一、初二年级间χ2=32.83,P<0.005(表4);初二、初三年级之间χ2=32.21,P<0.005(表5);初一、初三年级之间χ2=74.77,P<0.005(表6)],由统计结果可知随教育程度的增加,少数民族在校初中生对艾滋病一般知识及预防知识的的认知度而增长。
3 讨 论
经调查新疆伊宁市少数民族在校初中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有较全面的理解,但明显低于其他地区初中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4]。对艾滋病传播途径认识不足,有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存在有误区,甚至空白。当地艾滋病高发的原因是静脉注射吸毒导致血源传播[5],应加强艾滋病传播途径的宣传,并教导学生不要吸毒,不要与他人共用注射器,从根源上预防艾滋病的传播。
表4 初一、二年级知晓率比较
表5 初一、三年级知晓率比较
表6 初二、三年级知晓率比较
学校、家庭、社会应充分认识到艾滋病预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学校应继续将艾滋病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课程,把艾滋病健康教育与性知识的教育及性道德教育紧密结合[6],让学生正确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开展有关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同时开展有关艾滋病的知识讲座,让少数民族在校中学生了解艾滋病同时理解艾滋病患者及其携带者,多与其接触和沟通,多开展有关于帮助艾滋病患者及其携带者的活动,打消中学生视艾滋病病人如瘟疫的恐惧心理,同时让艾滋病患者及其携带者感受到社会的理解和关怀。
[1]唐龙,施正敏.四川省南充市某中学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与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0,15(29):123-140.
[2]许金秀.如皋市白蒲镇2053名中学生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6(33):863-864.
[3]李道苹,马雷,王春荣.我国中学生艾滋病认知现状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1,9(24):15-17.
[4]何琼,英王波.中学生艾滋病知识及态度行为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1,11(8):9-12.
[5]克里木拜.伊犁州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工作概况[J].中国性病艾滋病预防,2000,5(6)305-317.
[6]张崇敏,邱守芳.中学生艾滋病防治干预效果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1,2(17):54-55.
R195.4
:B
:1671-8194(2013)08-0364-03
川北医学院校级课题(编号:12012)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