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直面“聚光灯”和“放大镜”
2013-06-23沈小平
■沈小平
敢于直面“聚光灯”和“放大镜”
■沈小平
“领导干部是在‘聚光灯’和‘放大镜’下工作的,要时刻想着有无数双眼盯着自己,一言一行都不能有丝毫闪失,不能出任何差错。”一位领导干部的从政心得颇耐人寻味。
一个人担任领导职务后,就不能回避掌权、用权。正因为手中或多或少都有一定权力,人们在“高看一眼”的同时,往往又会“多看一眼”。在用权方面,丝毫闪失和微小差错,都会被公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因此,领导干部要敢于直面“聚光灯”和“放大镜”,养成在监督下工作和生活的习惯,慎独、慎微,经得起“多看”,耐得住“细看”。
权力是“公器”,“公器”应该公管,用权就要自觉接受监督。一个人自担任领导干部之日起,就已经被置于党组织和人民群众设置的“聚光灯”和“放大镜”之下。始终有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警觉,欢迎监督、希望监督、善待监督,这才是领导干部对待批评和监督的正确态度,也是增强党性修养的重要途径。
现实生活中,面对监督,有些领导干部选择了自觉接受,让监督成为择善而从、拾遗补缺、推进工作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也有少数领导干部不习惯于在“聚光灯”和“放大镜”下工作与生活,把上级监督视为对自己的不信任、不放心,把同级监督视为跟自己过不去、找麻烦,把下级监督视为让自己丢面子、失威信,不仅不配合、不支持监督,而且千方百计逃避、拒绝监督。这些认识和做法都是十分错误的。
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始终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公关”的对象,尤其是党政“一把手”,这方面的考验更加严峻。一个领导干部,组织培养起来很不容易,但要自己堕落下去却很容易。把“聚光灯”和“放大镜”放在领导干部面前,不是跟干部过不去,不是给干部找麻烦,而是给干部当“保健医生”,防止小毛病发展成大错误,避免“亚健康”恶化成“不健康”。一些干部之所以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平时脱离监督、缺乏监督,等到进监狱那一刻,才追悔莫及。有的人甚至还反过来怪组织上没有及时提个醒,使自己一下子从“天堂”掉到了“地狱”。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监督的根本出发点是关心爱护干部。从教育、提醒和防微杜渐的角度来说,监督是对干部最大的爱护、最好的保护、最真诚的帮助。为此,有人这样比喻,监督是一道“防火墙”,可以约束领导干部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监督是一套“杀毒软件”,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领导干部的缺点,不至于酿成无可挽回的大错。既形象生动,又深刻到位,发人深省。
心底无私天地宽。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直面“聚光灯”和“放大镜”的勇气,既源于党性的自觉,又源于强烈的事业心。只要一切从党和人民的事业出发,就会自觉把主动接受监督、善于接受监督作为履职的一种责任和使命,充分发挥“聚光灯”和“放大镜”的作用,有效地避免决策失误、执行失真、行为失范。
作者单位:安徽省委组织部研究室
(责编/朱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