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训练》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①
2013-06-23范锦勤王桂忠张向群邵义强邱世亮
范锦勤 王桂忠 张向群 邵义强 邱世亮
(韶关学院体育学院 广东 韶关 512005)
《拓展训练》是借助于教育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相关学科成果,针对社会的要求、学生的特点设计出来的一种课程模式[1],其不仅有一定强度的身体活动,特殊的运动情景和高峰体验还可让参与者挖掘个人潜能、培养创新意识和提升团队合作精神。自开课以来,拓展训练课程以其开拓创新的教学理念、灵活的教学模式、体验性的教学目标、多样性的教学环境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参与。韶关学院从2009年开设该课程至今,已完成了10个教学班约380多人的教学。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常规的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体系对该课程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学习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可检验和判断学习效果,既对学习过程起着监督和控制的作用,对学生也有促进、强化和激励的作用[2]。除此以外,评价结果还可作为反馈信息,为学习内容、计划和方法等调整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3]。本文将分析、总结韶关学院拓展训练课程学习评价的探索经验,以期为构建和完善高校拓展训练课程理论体系提供些许参考。
1 实验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拓展训练》学习评价指标体系为研究对象,以每一个教学班的学习评价状况为具体考察对象。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比分析法、秩和比综合评价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常规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体系对拓展训练课程存在着局限性
2.1.1 评价内容局限性
常规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方法往往使用“二表一尺”(注:秒表、评分表和量尺)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经过近年的课程改革,现部分体育课程也开始综合学生的参与态度、体能状况和掌握技术动作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但评价内容仍过于强调体育学科的本体性,缺乏与其他学科知识的交融互动。而拓展训练是利用自然环境或人工设置的各种复杂环境,以心理挑战为重点,为达到“激发潜能、熔炼团队、砥砺心智”的教学目标而精心设计的具有开发性、挑战性的实践活动[4]。其内容涉及体育学、心理学、策划学、人际关系学等学科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少进行具体技能传授,而是通过多变的组织形式,鼓励同学们参与不同的拓展活动,从中获得不同的心理体验,以其“先行后知”的体验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愉快、积极的参与中学到知识、领悟道理,通过亲身体验来挖掘个人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勇敢、果断、顽强、自信、团结等良好品格的形成。故在其评价内容上,如局限于体能和运动技能数据测试,则无法体现拓展训练课程的特色。
2.1.2 评价情境的不适应
常规体育课程的教学环境多集中在校园内,很少需要设置特殊的情景氛围,其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往往在教室或运动场就能完成。而《拓展训练》课程更侧重于培养学生在特殊情景下的创新、合作和竞争技能。开展拓展活动时,特殊情景的渲染配以形式多样的组织形式是其活动开展的有利基础。在综合训练期间,复杂的自然环境、多变的天气因素、不可估计的心理挑战能让学生获得最大的心理体验,有助于拓展训练课程目标的实现。
2.1.3 评价主体的不适应
常规的体育课程多采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课堂教学模式,与之相应的是“教师评价”为单一评价主体的学习评价体系。而在《拓展训练》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充当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很少进行具体技能和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通过个人的创新、团队的合作去完成任务,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注重学生对活动体验的分析、总结和升华,学生个人和团队成员间的感受及评价,会比单纯的教师评价来得更有可信性和真实性。故在《拓展训练》课程学习评价中主张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将学生自评、团队成员互评和教师点评三者结合。
2.2 构建《拓展训练》课程学习评价体系的原则
2.2.1 充分体现课程特色,发挥评价的促进、强化和激励作用
拓展训练是一种全新的体育课程内容,其教学理念新颖、教学模式灵活、教学情景多变,注重学生创新性、合作性的培养,课程内容涉及多门学科知识,教学资源和环境依托校园并拓展至野外。该课程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学习过程中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和合作性,并具有一定的冒险性和挑战性。在构建本课程学习评价体系时,应从其课程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构建评价体系,既要能充分地体现课程特色,更要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的促进、强化和激励作用。
2.2.2 紧贴课程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和学习要求来构建评价体系
在评价体系的构建中,应以标准为依据,紧贴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和要求来进行。《拓展训练》的课程目标包括:了解课程的性质和价值,明确课程的实施模式和方法,初步掌握拓展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学会对自身的拓展活动体验进行分析、总结和升华,提高同学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的水平,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品质,使大学生学会关爱、信任和团队协作,培养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理念和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为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和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2.2.3 构建多元化评价方式,体现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要让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淡化,而使激励和发展的功能加强。其要求在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的时候,把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体能、知识与技能纳入评价范围,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5]。根据这一要求,从《拓展训练》课程的特征出发,构建多元化的学习评价方式。具体为:定性评价为主,定量评价为辅;过程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学生自评和互评为主,教师点评为辅;突出评价的全面性、发展性和客观性。构建的课程学习评价体系还应具有在实际操作中的简便性及实用性,繁杂而空洞的体系不仅会增加教师的负担,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表1 《拓展训练》课程学习评价体系
2.3 《拓展训练》课程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2.3.1 评价指标的制定与筛选
依据《拓展训练》的课程标准,结合该课程的教学实践情况,按照以上构建原则,经专家访谈和用RSR综合评价方法确定了评价指标及其权重(如表1)。
2.3.2 评价体系的建立与执行
根据评价指标的内容和要求,融合学生自评、团队成员互评和教师点评三种方式,采用恰当的方法执行《拓展训练》课程学习评价体系(见表1),最终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得出学习者的总评价。定性评价方面注重学生的学习实践过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每位学生的学习档案,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准确、全面地记录下来,期末时与学生自评、互评的结果相结合,综合得出每个学生的评语;而定量评价方面,则根据公式“学生总评分=∑各二级指标×权重”计算得到。
2.4 《拓展训练》课程学习评价体系的试运行
试运行《拓展训练》课程学习评价体系2年,在运行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修正,并征集有关专家、任课教师和学习者的意见、建议和感受。其结果显示,该学习评价体系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自身活动体验的剖析进入评价体系能激励学生大胆地认识自我和发现自我,团队成员的相互评价则有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教师对学习者全过程的追踪记录和点评有效体现了过程性评价的重要地位。经过试运行,发现该学习评价体系不仅能有效地体现《拓展训练》课程特色,且有助于该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3 结语
《拓展训练》课程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打破了常规体育课程中以体能和运动技能数据测试为主,评价主体和方法单一的学习评价格局,不仅较好地体现了《拓展训练》课程特色,且便于教师操作,有助于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构建和完善高校《拓展训练》课程理论体系提供了实践参考依据。学习评价的方法应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不断地发展和完善[6],在今后的教学探索和实践上,还将分析效果,总结经验,明确要求,更新观念,继续完善本课程学习评价体系,以期更好地发挥学习评价的促进、强化和激励作用,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1]孟放,谢进.大学体育开展心理拓展训练的积极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2):1686-1688.
[2]范锦勤,贾龙.《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学习评价体系探析[J].韶关学院学报,2007,28(6):157-160.
[3]牛蔚林.多元智能理论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的启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4):110-112.
[4]唐建倦,贺仕刚,周琥.心理拓展训练的体育教学价值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22(3):121-123.
[5]杨文轩.关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的思考[J].体育学刊,2011,18(5):1-3.
[6]邓晖.对高校体育课程“学生学习评价”改革的探讨[J].长沙大学学报,2003(2):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