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某金矿选矿试验研究

2013-06-22郭超华蒋素芳叶从新

湖南有色金属 2013年6期
关键词:硫酸铜选矿磨矿

郭超华,蒋素芳,叶从新

(1.内蒙古巴彦淖尔西部铜业公司,内蒙古巴彦淖尔 015000;2.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湖南长沙 410100)

甘肃某金矿选矿试验研究

郭超华1,蒋素芳2,叶从新2

(1.内蒙古巴彦淖尔西部铜业公司,内蒙古巴彦淖尔 015000;2.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湖南长沙 410100)

根据国内某金矿载体矿物的性质,进行了详细的选矿条件试验,获得了较优的工艺参数,最终确定了“一粗两精两扫,中矿顺序返还”的工艺流程。闭路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70%的条件下,可获得产率2.89%、品位85.16 g/t、回收率82.17%的金精矿。

金矿;浮选;丁铵;Y89

常规的金选矿方法有混汞、重选、浮选、氰化以及这些方法的综合流程[1~3]。该试验研究的金矿矿石中金矿物以含银自然金居多,次为银金矿;硫化矿物以黄铁矿和毒砂为主;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矿石中金矿物的产出形式主要为粒间金、裂隙金和包裹金,因此该金矿不宜采用直接浸出工艺流程,需要先进行浮选,以获得较高品位的金精矿和最佳回收率[4,5]。

1 矿石性质

甘肃金矿多元素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列于表1,金的化学物相结果列于表2。

表1 矿石的多元素分析结果 %

表2 矿石中金的化学物相分析结果

由表1、表2可知,矿石中可供选矿富集回收的主要元素是金,但其品位仅为2.84 g/t。矿石中单体金和裸露金31.34%,而包裹在氧化物(主要为碳酸盐类矿物)中的金23.59%,如何有效回收这部分金是选矿需要解决的难题。

为进一步确定金矿物的嵌布特征,对矿石光片和金精矿砂光片进行研究,金矿样显微结构如图1所示。结果表明金矿物的产出形式大致归纳为粒间金、裂隙金和包裹金等三种类型:

1.粒间金:主要表现形式是微细粒金矿物沿黄铁矿粒间、黄铁矿-脉石粒间充填分布。

2.裂隙金:特征是金矿物沿黄铁矿、毒砂中的裂隙充填分布,亦可见于石英、方解石、白云石等脉石矿物的裂隙中,粒度变化范围与粒间金大致相当。

3.包裹金: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粒间金或裂隙金,而且在黄铁矿、毒砂和脉石中均可见及,粒度不甚均匀,整体来说较粒间金和裂隙金细小。

上述三种嵌布形式的金矿物矿物含量比大致为30∶45∶25。

该研究主要采用硫化矿浮选方法回收金及含金矿物,需进一步查明矿石中的矿物组成。经镜下鉴定、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综合研究表明,矿石中硫化矿物以黄铁矿和毒砂为主,偶见黄铜矿、铜蓝和闪锌矿;金矿物以含银自然金居多,次为银金矿;其它金属矿物主要是钛铁矿和锐钛矿;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其次为长石、绢云母、绿泥石、高岭石、方解石和白云石,矿石中主要矿物的含量列于表3。

2 选矿条件试验

试验依次进行了捕收剂种类和用量试验、磨矿细度、调整剂种类和用量、精选和扫选次数等条件试验,确定最佳的工艺参数和流程。

图1 金矿样显微结构

表3 矿石中主要矿物的含量

2.1 捕收剂种类和用量试验

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 70%、碳酸钠用量为1 000 g/t、硫酸铜用量为200 g/t的条件下进行一次粗选试验,考察几种捕收剂或捕收剂的组合对金浮选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捕收剂种类试验结果/%

由图2可知,选用Y89或丁铵+Y89浮选金时,比传统的黄药浮选效果好。丁铵和Y89组合使用时,一次粗选金品位为39.38 g/t,回收率为77.72%,效果最佳。因此,选取丁铵和Y89组合为捕收剂,按1∶2的配比,进行捕收剂用量试验,试验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捕收剂用量试验结果

从图3结果可知,随着捕收剂用量的增加,金精矿产率和回收率逐渐增加。当丁铵+Y89用量为45+90 g/t时,一次粗选金精矿品位为27.89 g/t,回收率为79.20%,捕收剂用量继续增加时,回收率没有明显的增加。因此,选用丁铵+Y89用量为(45+90)g/t。

2.2 磨矿细度试验

在碳酸钠用量为1 000 g/t、硫酸铜为200 g/t、丁铵+Y89用量为(45+90)g/t的条件下进行一次粗选试验,考察磨矿细度对金浮选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如图4所示。

从图4曲线可知:(1)随着磨矿细度的增加,金精矿的产率逐渐增加,品位逐渐降低,回收率先增加再降低;(2)磨矿细度-0.074mm占70%~85%时,金精矿的回收率变化不大,约为79%,均可获得较好的指标。选择磨矿细度-0.074 mm占70%。

2.3 pH值试验

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 70%、硫酸铜用量为200 g/t、丁铵+Y89用量为(45+90)g/t的条件下进行一次粗选试验,考察pH值对金浮选效果的影响,其中试验采用硫酸和碳酸钠调节pH值。试验结果如图5所示。

图5 pH值条件试验结果

从图5曲线可知:(1)当pH值在7~8之间时,即碳酸钠用量为0~1 000 g/t时,金精矿的回收率均在79%左右,碳酸钠用量对金浮选影响不大;(2)当添加硫酸调节至pH=6时,金回收率有所提高,但提高不明显,为81.47%。加酸会严重腐蚀设备,增加运营成本,因此不考虑添加酸。由于碳酸钠具有分散矿泥的作用,因此选择添加500 g/t的碳酸钠。

2.4 硫酸铜用量试验

适当的硫酸铜用量在金矿浮选过程中具有活化作用,因此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 70%、碳酸钠用量为500 g/t、丁铵+Y89用量为(45+90)g/t的条件下进行一次粗选试验,考察硫酸铜用量对金浮选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如图6所示。

图6 硫酸铜用量试验结果

从图6曲线可知:(1)当硫酸铜用量为0~300 g/t时,金精矿中金的回收率先增加后降低;(2)当硫酸铜用量为200 g/t时,精矿中金的回收率为79.33%,效果较好。因此,确定硫酸铜用量为200 g/t。

2.5 精选、扫选次数试验

根据以上试验结果可知,一次粗选较优试验参数为:磨矿细度-0.074 mm 70%、碳酸钠用量500 g/t、硫酸铜用量200 g/t,丁铵+Y89用量(45+90)g/t。

对在上述条件下所获得的粗精矿和浮选尾矿分别进行精选次数试验和扫选次数试验。其中精选为空白精选,扫选每次添加捕收剂丁铵+Y89,其用量减半。精选次数试验的结果列于表4。扫选次数试验结果列于表5。

表4 精选次数试验结果

表5 扫选次数试验结果

从表4、表5结果可知:粗精矿经第三次精选时,中3品位为45.33 g/t,分布率占11.32%,因此试验确定只精选两次。第三次扫选时,扫3金品位仅0.67 g/t,分布率占0.44%,对提高金回收率没有明显的效果,因此确定扫选次数为两次。

3 开路、闭路试验

3.1 开路试验

对-0.074 mm占70%的给矿进行了“一粗两精两扫”开路试验,试验工艺流程如图7所示,试验结果列于表6。

图7 开路试验工艺流程

表6 开路试验结果

3.2 闭路试验

在磨矿细度-0.074 mm占70%的条件下,进行了“一粗两精两扫,中矿顺序返还”闭路试验。试验结果列于表7,数质量流程如图8所示。

表7 闭路试验结果

4 结 语

图8 数质量流程图

1.矿石中金矿物主要为含银自然金,少数因含银较高而过渡为银金矿。矿石具浸染状和角砾状构造,硫化矿物以黄铁矿和毒砂为主。

2.金矿物的载体矿物种类较为复杂,既有黄铁矿、毒砂,也包括脉石。虽然部分金矿物常沿载体矿物粒间、裂隙或解理充填,但仍有相当部分呈微细包裹体分布在这些载体矿物内部,而包裹于脉石中的极微细粒金矿物可能损失到浮选尾矿中。

3.采用“一粗两精两扫,中矿顺序返还”流程,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70%的条件下,可获得产率2.89%、品位85.16 g/t、回收率82.17%的金精矿,该金矿采用的工艺流程结构简单,药剂制度合理,为该类型金矿的选矿回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1] 李宏建,陆跃武.广西某金矿选矿工艺流程研究[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10,31(1):35-38.

[2] 张水旺,黎清林,冯勇.高碳微细粒复杂金矿石选矿工艺研究[J].有色金属(选矿部分),2010,(4):20-24.

[3] 林树宾,张广彬,梁永生,等.某低品位金矿石选矿试验研究[J].现代矿业,2010,26(4):51-53.

[4] 胡熙庚.有色金属硫化矿选矿[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7.

[5] 孙传尧.黄金生产工艺指南[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0.

Study on Beneficiation test of a Gold Ore in Gansu

GUO Chao-hua1,JIANG Su-fang2,YE Cong-xin2

(1.Inner Mongolia Bayannaoer Western Copper Co.,Bayannaoer 015000,China;2.Hun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NonferrousMetals,Changsha 410100,China)

According to the properties of the gold ore and its carriermineral,detailed dressing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and the optimum process parameters are obtained.Then,the technological process is determined as"one roughing—two cleaning—two scavenging,middlings returning in order".Finally,with this flowsheet,good test indexes are achieved by a closed circuit flotation test.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 gold concentrate with yield of 2.89%,grade of 85.16 g/t,and recovery of82.17%can be obtain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grinding fineness of-0.074 mm 70%.

gold ore;flotation;butylamine dithiophosphate;Y89

TD92

A

1003-5540(2013)06-0013-04

2013-09-15

郭超华(1975-),男,工程师,主要从事矿山企业技术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硫酸铜选矿磨矿
AGV机器人在选矿工艺智能摇床系统的应用
常规选矿法不能有效回收水淬渣中铁的原因探讨
磨矿介质对磨矿细度的影响
青海某铅锌矿磨矿动力学试验研究
昭通褐煤磨矿细度的试验研究
泼了硫酸铜死鱼,是有人投毒,还是用药不对呢?
离心选矿设备的研究进展分析
南京某铁矿实验室磨矿条件优化研究及工业应用
某烧绿石矿的选矿试验研究
五水硫酸铜催化合成乙酸正丙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