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与同型半胱氨酸、血尿酸、hs-CRP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2013-06-21胡进访
吴 雁,胡进访
(天津开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天津300457)
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发病率、复发率、病死率及致残率高的特点,故如何积极有效地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有研究报道,高尿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卒中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1,2]。为此,本文探讨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以便为临床防治脑卒中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天津市泰达医院2011年8月~2012年4月住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观察组),男84例、女36例,年龄35~91(61±19)岁;其诊断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经颅脑CT和(或)MRI检查确诊[3]。排除标准:既往有卒中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免疫性疾病、感染、恶性肿瘤、血液病、心衰、肝肾功能不全等。对照组120例为泰达医院同期门诊体检健康者,男 83例、女 37例,年龄 36~78(59±14)岁;无脑血管病史及冠心病史,肝肾功能正常。两组既往均无高尿酸血症,年龄、性别构成无统计学差异(P >0.05)。
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 实验仪器与试剂:DX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美国)、Hcy检测试剂盒(北京九强生物试剂公司)、UA检测试剂盒(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美国)、hs-CRP检测试剂盒(ORION公司,芬兰)。观察组均在入院24 h内采集清晨空腹静脉取4 mL,3 600 r/min离心8 min,留取血清。采用循环酶法进行Hcy检测、酶法进行UA检测、微粒子增强透射免疫进行hs-CRP检测,均按说明书操作。对照组于查体时采集清晨空腹静脉,检测方法与观察组相同。
1.2.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测各指标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ROC下面积。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Hcy、UA、hs-CRP水平 观察组血清UA、Hcy、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 <0.01)。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Hcy、UA、hs-CRP水平比较(¯x±s)
2.2 血清Hcy、UA、hs-CRP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Hcy、hs-CRP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见表2。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cy与UA水平密切相关(r=0.369,P<0.05)。
2.3 缺血性脑卒中血清 Hcy、UA、hs-CRP的检测价值 缺血性脑卒中血清Hcy含量的ROC曲线下面积为 0.840(0.759 ~0.920),UA 含量的 ROC 曲线下面积为0.610(0.503 ~0.718),hs-CRP 含量的ROC 曲线下面积为0.972(0.946 ~0.998),见图 1。以1.9 mg/L为诊断界值,hs-CRP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90% 、98% 、98% 、91% 。
表2 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图1 缺血性脑卒中血清Hcy、UA、hs-CRP的ROC曲线图
3 讨论
Hcy是由食物中摄取的蛋氨酸脱甲基后形成的含硫基氨基生成,肝脏和肾脏为其主要代谢器官。正常人血浆中70% ~80%的Hcy与蛋白质结合,并通过过氧化作用形成二聚体Hcy,或与半胱氨酸结合形成Hcy-半胱氨酸混合物,仅1%左右的Hcy在血液循环中以游离形式存在。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子[4]。本研究结果显示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cy含量显著升高,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高Hcy致病机制既有对血管组织的直接损伤,也有对脑血管血流调节功能的损伤,这些因素分别或共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的发生,引起血管狭窄或闭塞,从而导致脑卒中的发生,加重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5]。
UA是人体内嘌呤类化合物代谢的终产物,它是由黄嘌呤和次黄嘌呤通过黄嘌呤氧化酶作用合成,在合成过程中伴氧自由基产生,触发内皮损伤。本研究资料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清UA水平高于对照组,表明UA在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发生中起重要作用。UA水平增高可能通过以下几种机制对缺血性卒中产生不利影响[6]:①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目前已明确的脑血管危险因素存在相互作用,并且常与高血压、糖代谢异常、脂质代谢紊乱和肥胖等血管危险因素并存;②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进展,从而影响缺血性卒中的临床过程;③血尿酸使血浆中的抗氧化物浓度下降,从而削弱自由基清除能力;④激活血小板,启动凝血级联反应,促进血栓形成;⑤使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内皮素分泌增多,而一氧化氮减少。
CRP是人体非特异性炎症反应主要敏感的标志物之一。hs-CRP不仅是反映机体炎症的十分敏感的血清学指标,而且是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炎性因子,它与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关系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表明,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s-CRP含量显著升高,提示血液中促炎症细胞因子含量明显增加。有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在脑卒中后继发性神经元损伤中起重要作用,可导致缺血区梗死范围的扩大和继发性脑损害的发展,hs-CRP水平升高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更易发生死亡或新发血管事件[7]。
总之,同时检测血清Hcy、UA、hs-CRP的含量变化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诊断治疗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hs-CRP含量升高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及临床预后密切相关,是缺血性脑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1]Huang HW,Guo MH,Lin RJ,et al.Hyperhomocysteinemia is a risk factor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 stenosis[J].J Neurology,2007,254(3):364-367.
[2]Bos MJ,Koudstaal PJ,Hofman A,et al.Uric acid is a risk factor f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stroke the Rotterdam study[J].Stroke,2006,37(6):1503-1507.
[3]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4]张士永,高天,孙剑,等.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1):78-79.
[5]Kim SJ,Choe YH,Bang OY.et al.Are stroke biomarkers seeing brain vessels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a C-reactive protein and homocysteine study[J].Stroke,2011,42(5):1464-1468.
[6]Amaro S,Planas AM,Chamorro A.Uric acid administra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a novel approach to neuroprotection [J].Expert Rev Neurother,2008,8(2):259-270.
[7]Huang Y,Jing J,Zhao XQ,et al.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is a strong risk factor for death after acute ischemic stroke among Chinese[J].Neurosci Ther,2012,18(3):261-266.